|
“貨布”錢范正面 “貨布”錢范背面 “貨布”錢范斜側(cè)面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枚王莽時期的“貨布”錢范(見圖)。該范為銅質(zhì),呈長方形,四角為圓弧狀。范面長9厘米,寬7.2厘米,呈侈口狀;范底長7.5厘米,寬6.1厘米,厚1厘米,范重300克。范面為陽文,并排有“貨布”正反錢模各一枚。正模錢模首長1.7厘米,上寬2厘米,下寬1.8厘米,首中間有穿,直徑為0.6厘米,肩上寬2.3厘米,中束腰寬2.2厘米,兩足外寬2.4厘米,襠深1.7厘米,兩足上下寬均為1厘米,錢模有周郭,高挺于幣面0.1厘米,“貨布”兩字為垂針篆。反模大小與正模相同,中心線略細(xì)。范面上下分別有一長方形母榫,上榫長0.9厘米,寬0.6厘米,下榫長0.7厘米,寬0.5厘米,兩范腰部中間有一個直徑為0.4厘米的鑄道口,其下端連有四條鑄道,呈輻射線狀,正反模外肩處及襠底分別有桔核型字母榫各二對,正模旁為子榫,反模旁為母榫。錢范背面,陽刻十字直線把背面分成同樣大小的四塊,并分別陽刻“天鳳元年”四篆字,字厚0.2厘米。 史載,王莽做了“新朝”皇帝后,曾一心要把漢朝的制度按照古制來改革一番,在他復(fù)古改制的一系列活動中,最為荒唐的首推貨幣改制,在短短的七年時間里(7-14)接二連三地改了四次: 第一次貨幣改制是王莽居攝二年(7)五月,他在當(dāng)時流通的五銖錢外,另外發(fā)行了三種貨幣:“金錯刀”值五千;“契刀”值五百;“大泉”(重二十銖,每銖約0.7克),值五十。 第二次幣制改革是公元九年,他又廢止了錯刀、契刀、五銖錢,另發(fā)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中的合法貨幣只有小錢、大錢兩種:小錢即“小泉”,重一銖,值一;大錢即原來重二十銖的“大泉”,值五十。 第三次是在公元十年,王莽下令實行所謂“五均賒貨”和“六莞”法,并實行了他的最荒唐透頂?shù)囊淮呜泿鸥闹?。即所謂“寶貨”制,他的“寶貨”制包括的貨幣種類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其內(nèi)容真是五花八門,堪稱世界貨幣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所謂“五物”者即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者則為“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貨及布貨”;“二十八品”者,則是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泉貨六品、布貨十品,合計二十八品。這種寶貨制頒發(fā)后,史稱“百姓憒亂,其貨不行”;民間私下只承認(rèn)五銖可在交易中流通,雖嚴(yán)刑峻法無法禁止。 第四次是于公元十四年又罷黜大小錢,改行“貨泉”、“貨布”兩種:貨泉,圓形方孔,重五銖,值一;貨布,形似古代的“兩足”布,重二十五銖,值二十五。原來重十二銖的大錢,規(guī)定與重五銖的貨幣等值,允許繼續(xù)流通六年,這次改制看來是簡化多了,因這時農(nóng)民起義的烈火已經(jīng)燃燒起來,于公元二十三年,他被攻入未央宮的長安市民們埋葬。 王莽執(zhí)政時間短,而在廣饒縣發(fā)現(xiàn)的“貨布”錢范實屬罕見,為研究這一地區(qū)古代史及貨幣史的發(fā)展提供了實物資料。 本為藝術(shù)論事團隊、通俗古玉作家古董古玩經(jīng)紀(jì)人編輯。實時輸送最專業(yè)的古玩鑒定知識,歡迎訂閱此賬號! 微信公眾號:古玩交易中心,我們 愛 護 原 創(chuàng),轉(zhuǎn)載需注明出處,謝謝。 文玩藝術(shù)品微信交流:1522138806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