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談一個輕松的話題。曹植寫七步詩是眾人皆知的話題。但歷史上還有三步成詩和五步成詩的,你知道嗎?
在說三步詩和五步詩前,先來說一說曹植的七步詩原詩倒底是怎樣的。因為在《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中己改寫為四句詩,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釡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的影響極大,所以很多人認為曹植的七步詩就是這樣的。其實非也。曹植七步詩的原詩共有六句,它們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燃的通假字),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了著名的“兄弟相殘”的歷史典故。
相傳,中國歷史上五步成詩的人叫史青。史青生活在盛唐時期,湖南零陵人。聰明絕頂,酷愛書卷,博聞強記,學富五車。開元初,他給玄宗上表說,人們都夸曹子建七步成詩,才思敏捷,我認為沒有什么大不了。我可以五步之內成詩,請求皇上能夠面試。知道的人都為他捏把汗,如果五步之內完不成,那是犯欺君之罪,不是自己去找死嗎?
玄宗讀表后,當即召史青上殿。史青上得殿來,從容穩(wěn)重,胸有成竹。那天正好是除夕,于是玄宗就以“除夕”作為詩題。史青領題后未出五步,詩已吟成:"今年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光人不覺,己入后院梅。”玄宗聽后,大加贊賞,立馬封史青為左監(jiān)內將軍之職。不過我到現在還想不通,玄宗為什么把這樣一個難得的文才封成“將軍”。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為封作左監(jiān)內史。我對唐代的官職名稱不熟,不知道孰是孰非。
老話說,強中更有強中手。史青的五步成詩的記錄,不久就被柳公權打破。關于柳公權,不用我介紹了,他的柳體楷書與顏真卿齊名,真可以說一千多年來,多少億人的生命消磨在他的字體中。但是他是唐代的狀元這一點,可能知道的人很少。
據《舊唐書》記載,有一天,柳公權 陪唐文宗在未央宮里閑聊,正逢皇帝把一批棉衣送給戍邊兵士。文宗要柳公權就此事賦詩一首。柳公權剛邁了三步,己經把詩作好:“去年雖無戰(zhàn),今年未得歸?;识骱我詧?,春曰得春衣。”歌頌了文帝"圣明"。文帝聽后十分高興,稱贊道:"子建七步,爾乃三步焉。"
另一個三步成詩的是宋代大名鼎鼎的宰相寇準。寇準從小天資聰明,很小就會寫詩,十九歲就中進士。據史料記載,寇準七歲那年,他父親宴請朋友。席間有人提出,聞令郎善于作詩,請能即席吟一首。小寇準就請客人出題。因當地離華山不遠,客人即以“華山”為題。小寇準尚未走完三步,一首絕句已脫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曰近,回首白云低。”寥寥二十字,寫盡華山之雄險徒峭。引得客人們稱贊不已。
寇準后來成為宋真宗的宰相,為宋朝抵御遼國立下大功。可惜后來真宗聽信讒言,將寇準一貶再貶,使他最后病死于南國雷州。死后宋仁宗為其平反,封萊國公。寇準留下《寇忠愍公詩集》3卷,但詞僅存四首,都是傷時惜別之作。
好了,故事就講到這里。我唯一的感想就是,世界上真的會有十分十分出類拔萃的人,所以絕對不能自視太高,不然只能徒增煩惱而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