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壽山石鈕頭名家雕個要10多萬[轉(zhuǎn)海都報]

 彩虹船 2016-02-13

本報訊記者昨日獲悉,雖然今年以來壽山石雕行情并未上漲,但是雕工的工價步入了上升通道,現(xiàn)在請名家雕一個壽山石鈕頭(標準印章,高10厘米,長和寬各3.5厘米)要十來萬元,石頭“主人”甚至需要排隊等候一兩年才能拿到成品。不過,普通雕工一天工錢只要300到500元。

國家級大師雕工“天價”

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內(nèi),“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認為是較具權威性的評定之一。

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結果日前已揭曉。截至目前,從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總共評選出443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中壽山石門類有15人。福州希艾壽山石藝職業(yè)培訓學校負責人盧先生說,現(xiàn)在要請仍健在的國家級大師雕壽山石,都可以算得上“天價”,比如請林飛雕一個壽山石印章的鈕頭就需要十來萬元。

不是大師也有高價

“這并不意味著,不是國家級大師,工價就會低?!北R先生還稱,工價的高低,與壽山石雕刻者的稱號高低有關,但是關鍵取決于作品的市場接受度,如劉愛珠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雕一個印鈕也要15萬元。

記者獲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雕刻印章鈕頭,大多需要數(shù)萬元,一些省級大師的報價甚至超過了國家級大師,郭功森之子郭祥忍目前是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但是他雕一個印鈕需要十萬乃至十幾萬元。沒有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陳達,憑借著獨特的博古文字章,雕刻報價也達到了十來萬元。

一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告訴記者,一方上好材質(zhì)的荔枝印章可以賣上百萬元,十來萬元的雕工占比不算大,而10年前,名家所收的工價為1萬元左右,印章的市場價為2萬元。

不過,目前福州壽山石雕刻界有5萬名左右的從業(yè)人員,他們的收入呈現(xiàn)金字塔結構,國家級或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工價處在塔尖位置,人數(shù)不多,但工錢比普通雕工要高得多,而普通雕工一天只要300到500元,一個標準印章一般雕刻一到兩周。

高校也想分杯羹

看到名家雕工價不菲,高校也心動了。

記者昨日獲悉,福建商貿(mào)學校從這個學期開始,在宦溪校區(qū)開辦了壽山石工藝美術班,首期第一個班總共招收了41人。湄洲灣職業(yè)技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上塘校區(qū)也招到了一些學生學習壽山石雕刻。

據(jù)悉,目前福州的壽山石雕刻多以手工操作為主,傳承方式則是師傅帶徒弟的一對一形式,推廣存在局限性。而這些學校專業(yè)課程中,1/4的時間講的是美術基礎,這是傳統(tǒng)師徒傳授所沒有的。

        

附;壽山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壽山石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風采,特將大師的情況簡單介紹,以饗讀者。(排名不分先后,以年齡為序)

  郭懋介

  籍貫福建,1924年出生。他以擅長人物、浮雕、薄意雕刻而著稱。新中國成立前,他拜壽山石雕泰斗林友竹為師,在福州馬禎記、慎昌仁、彝鼎齋從事古玩、字畫、篆刻工作。建國后,長期深入藝術生活,廣交全國藝術界新知哲友,并于文革后下放山區(qū),有機會遍察名山大川,尋幽攬勝,飽覽古今遺跡,體驗大自然生活,因而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晚年重握雕刀、融詩、書、畫、篆于一爐。

  林元康

  籍貫福建,1925年出生。曾任《長征組雕》、《閩西組雕》等大型雕刻題材組長,多件作品被中國軍事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珍藏,并曾第一批代表福州藝術交流訪問團出訪日本。

  林發(fā)述

  籍貫福建,1929年出生。他自幼喜繪畫、雕塑諸藝,1942年入東門派傳人林友竹門下學壽山石雕刻,中青年時還刻苦學國畫,拜名畫師陳子奮、宋省予等為師。創(chuàng)作石雕善用畫理,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富有畫意而趣味無窮。主刻人物圓雕,也刻花鳥,高浮雕、鏤空雕、薄意等,技術全面。最擅佛雕,尤以彌勒、羅漢見長。

  王祖光

  籍貫福建,1942年出生。他自幼隨父王乃元學藝并先后師從壽山石雕刻大師林友清、周寶庭,擅長壽山石雕刻,尤其是觀音題材的作品,在眾多雕刻觀音題材的作品中,他的作品獨辟蹊徑,其雕刻的觀音集明清觀音藝術形象之長,端莊嫻靜、慈善祥和,給人以洗盡鉛華、除滅喧囂的藝術審美奇效,并以純潔、寧靜之美獲得讓人驚奇的藝術魅力(如代表作《送經(jīng)觀音》)。其本人也被業(yè)內(nèi)尊為觀音王。相對在觀音題材上的卓有成就,王祖光在佛道、仙童、仕女等人物圓雕上也頗有建樹,比如,他創(chuàng)作的《壽比南山》、《貴妃醉酒》、《老子出關》等作品,石藝俱佳,皆為精品。 從藝幾十年來,王祖光的作品先后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展覽一等獎、國家質(zhì)量銀杯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并先后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他撰寫的《石佳藝精方可傳世》論文于199934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他的多件作品還被中國壽山石館、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等珍藏。

葉子賢

  籍貫福建,1950年出生。他擅長壽山石雕刻,精通圓雕、高浮雕、薄意等技法。1980年,他第一個把象牙雕機應用到壽山石雕刻上,使作品更為精細,壽山石利用率更大,推動了壽山石雕刻水平的發(fā)展。

馮久和

1928年生于福建福州。1943年師從于名藝人黃恒頌學習壽山石雕刻藝術。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州壽山石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多件作品獲全國、省、市工藝美術作品大賽獎項。擅刻圓雕,尤以雕刻花果及群豬等動物作品著稱,從藝六十多年,作品多次獲國家工藝美術獎項,并被多個美術館、博物館收藏?!逗闾N玉》入選中國郵電部發(fā)行的壽山石郵票。

林亨云

1930- ),男,福建福州人,現(xiàn)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

 林亨云的石雕工藝上尤其擅長刻熊,他創(chuàng)作的熊或坐、或爬、或嬉戲、或逐食,逗人可愛,不但形似,而且富有人格化情感,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現(xiàn)上有他的獨到之處。用林老本人的話說,熊身上的毛是千變?nèi)f化的,各個部位的毛深淺不同、紋理不同、走向不同、疏密不同,這些都要認真表現(xiàn)。林亨云的熊雕作品有著強烈的空間感和生命力,給觀者以強烈震撼力。其熊雕作品多次在全國各種大展中獲獎。 曾任福州雕刻總廠研究所副所長等職。50余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眾多雕塑作品,題材以動物為主。他多次應邀赴美國、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其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級獎勵?,F(xiàn)在雖然已至耄耋之年,仍孜孜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有:木雕《熊》、壽山石雕《海底世界》、《金魚》、《北極熊》等。《海底世界》、《寒冬一霸》等作品獲得全國金獎。

  

 林飛

  籍貫福建,1954年出生。他出生于雕刻世家,畢業(yè)于藝術院校,最擅長雕刻壽山石美女,形式感強,大型雕塑與小型雕刻相互借鑒,融為一體,為壽山石雕刻藝術開創(chuàng)出一種全新的表現(xiàn)手法、題材和領域。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他博采眾長,擅長圓雕、浮雕、薄意、人物,動物等,得到中外收藏家、評論家、同行一致認同。

林飛 1954年生于福建福州。

    林飛1989年作品《獨釣寒江雪》獲“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獎”特等獎。

1990年作品《獨釣寒江雪》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

作品《盤古開天地》獲“福建省工藝美術爭艷杯

金杯獎”、“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杯”一等獎。

1991年作品《壽翁》獲“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杯”特等獎。

1994年作品《愿者上勾》獲“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杯”一等獎。

1996年作品《貴妃出浴》獲“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杯”特等獎。

2002年作品《女媧造人》獲“第三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

2003年作品《貴妃出浴》獲“福建省壽山石國石杯”金獎。

林飛作品《萬象更新》獲中國寶玉石會“天工杯”金獎。

作品《四大美女》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金獎。

2006年作品《貴妃醉酒》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金獎。

林飛“作品被賦予了思想和情感才會有生命,作者的文化修養(yǎng)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很多世俗從事壽山石雕刻,都是一種短期行為,他們沒有基礎,沒有興趣,沒有理念,只是為了實現(xiàn)一些實際的經(jīng)濟效益。

 

 

  潘泗生

  籍貫福建,1954年出生。他從事壽山石雕創(chuàng)作38年,題材涉及人物、動物、山水、花鳥,技法采取園雕、鏤空雕、浮雕,尤其擅長高浮雕。他主張師古創(chuàng)新,德藝并重,經(jīng)常在省市專業(yè)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藝術見解,并將理論付之于實踐,創(chuàng)作了較多傳統(tǒng)技法嚴謹、藝術

  周寶庭[已故]

   1906514—1989年7月14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壽山石雕名藝人。小名依季,又號異臂,福州人。師從名藝人林友清、鄭仁蛟。創(chuàng)立周派,技法既有東門尖刀深刻,剔透靈巧,又有西門圓刀薄意,古樸典雅,擅長仕女與印鈕、古獸雕刻。

  郭功森[已故]

19212004),福州鼓山鎮(zhèn)后嶼村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福建省分會第一屆理事、高級工藝美術師,特級名藝人。郭功森15歲開始學藝,得林友竹、林清卿、鄭仁蛟等東、西門派老藝人指教,1954年又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深造,造詣精深,結業(yè)后回福州組織后嶼石刻生產(chǎn)小組,任組長。1956全省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其壽山石雕《黛玉和寶玉》獲一等獎,同年在福州地方工業(yè)名牌貨展覽會上,列為名牌貨,又同年獲名藝人稱號。1957年出席全國首屆藝人代表大會1958年被聘為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并擔任福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工場主任,同時任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兼職教師。著有《壽山石雕淺談》、《林清卿薄意技術》等。1979年被評為工藝美術師,同年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和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最高榮譽,今為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印石專業(yè)委員會顧問、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福州壽山石研究會名譽會長。

  郭功森擅長于人物、山水和花鳥的雕刻,能緊密結合現(xiàn)實生活,反映新題材。1958年他選用旗降石精心雕刻《九鯉連環(huán)卣》,九鯉鏤空,26個石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銜,嘆為驚絕。1963年利用白皮黃心壽山石,雕刻《夜宴桃李園》,以鏤空、圓雕,結合浮雕、高浮雕等手法,把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被選送日本展出。1972年他又以《山村新貌》、《伎樂天》、《雪梅》、《烏龍江》等作品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展出。1973年又創(chuàng)作《武夷風光》大型石雕,被當作至寶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1974年選用多色高山石雕刻《百花迎春瓶》,被送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展出,受到極高的評價。1982年他創(chuàng)作《竹林七賢》、1983年創(chuàng)作《壽山石章十寶》、1987年創(chuàng)作《紅桃頌千秋》分別參加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和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展出,皆獲獎勵,為壽山石工藝美術的發(fā)展作出殊異的貢獻。

  

 

 

 今年新當選的壽山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陳禮忠

 

  福建福州人,1968年生,字冠森,現(xiàn)為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秘書長兼副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研究員。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擅長壽山石雕山水、花卉、禽鳥、動物、人物雕刻,鷹和枯荷系列尤為精妙。他雕刻的鷹雙眼炯炯有神,身體強壯,爪力雄勁,形態(tài)生動;其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營養(yǎng),與現(xiàn)代審美意識相結合,充分利用石種特性創(chuàng)作出的秋荷系列作品蘊含藝術性極強的內(nèi)斂與內(nèi)在美,深受海內(nèi)外藏家和機構的喜愛,其十余件作品先后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其作品《春聲賦》2010年被選送上海世博會,作為上海世博會福建館鎮(zhèn)館之寶,成為福建工藝美術產(chǎn)業(yè)欣欣向榮的標志性作品;201232日至42日,志歸完璞——陳禮忠壽山石雕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這是壽山石雕個人展首次走進國家最高等級的博物館,是福建藝術家個人作品展首次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也是中國工藝美術界個人作品展首次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陳文斌

 

 

    生于195512月,漢族,福建省建甌人。雕刻藝術家。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雕刻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從小對工藝美術就有種天生的熱愛,1967年文革期間,就喜歡捏泥人,用木頭雕刻小玩藝。1972年在家鄉(xiāng)建甌文化館其舅舅陳德(版畫藝術家)工作室,看到當年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型畫冊,如獲至寶,反復觀玩。在舅舅的啟發(fā)指導下,模仿書中《試針》、《藏族飼養(yǎng)員》雕刻等作品,隨之萌發(fā)了從事工藝美術雕刻事業(yè)的理想。高中畢業(yè)后,1974年去插隊務農(nóng)期間也從未間斷雕刻。就因這愛好特長,19772月被推薦到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雕刻科學習三年,19802月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分配到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從事壽山石雕刻工作至今。200512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點石成金陳文斌雕刻藝術作品集》

  陳文斌先生擅長人物圓雕,走現(xiàn)代美學與傳統(tǒng)精神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道路,賦予傳統(tǒng)題材以現(xiàn)代感,作品構圖新穎別致,線條飄逸流暢,善于利用石材的俏色,自成一派風格,令同行和海內(nèi)外收藏家贊嘆,被譽為壽山石學派之先驅(qū)。

  陳文斌先生的壽山石雕作品《三個和尚》、《火焰山》分獲1986年、1988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yōu)秀創(chuàng)作設計希望杯一等獎、二等獎;《三個和尚》、《仙臺》被中國工藝美術珍藏;《老子出關》獲1990年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陽天杯金獎,被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巫山神女》、《鐘馗嫁妹》、《老子》分別獲1999年、2002年、2003年中國國家級大師精品展銅獎、銅獎、銀獎;《桃園結義》榮獲中國工藝美術“2002華藝懷銅獎;1996中國輕工總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員榮譽稱號。

  其代表作還有《鐵杵成針》、《三仙醉酒》、《李逵探母》、《達摩面壁》、《長相思》、《情深深》、《寶黛讀西廂》、《亞當夏娃》、《惠安女》、《陽光下》(2002年被海外客商高價收藏)等展現(xiàn)人類新情、友情、愛情三大永恒主題的作品,此外表現(xiàn)佛、釋、道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西方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題材的作品,也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

    陳益晶

 

  福建福州人,1957年出生,現(xiàn)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印石專業(yè)委員會會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自幼隨舅父林炳生學習壽山石雕技藝,又得岳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發(fā)述悉心教導。擅長人物、花鳥、動物圓雕,作品題材廣泛、手法多樣,富有文化韻味。尤其注重人物臉部神情變化,在追求作品精美的同時,注重每件作品的內(nèi)涵,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代表作品有《東山弈棋》、《福從天降》、《三乾坤》、《普天同慶》、《蘭亭詩會》、《千年一醉》、《天機不可泄》、《雙羅漢》、《夢入仙境》等。作品《銀河會》獲中國工藝美術華藝杯銀獎;《天機不可泄》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普天同慶》獲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蘭亭詩會》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華茂杯金獎;《雙佛論經(jīng)》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百花杯銀獎。

  黃麗娟

 

  福建羅源人,1958年出生,現(xiàn)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1972年起從事石雕工作,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飛,1981年畢業(yè)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yè)。擅長人物圓雕,以各種民族特色妝飾融入壽山石雕造型藝術。其作品現(xiàn)代感強,生活氣息濃厚。題材涉及孩童、少男少女、勞動者、裝飾人體和少數(shù)民族。2000年,壽山石雕作品《新裝》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淡淡裝》獲得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品味高雅的壽山石雕作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