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外面吃飯,有朋友發(fā)來短信,說昨兒晚上美猴王六小齡童能不能上猴年春晚成了新聞,微信圈都被刷爆啦。 這件事兒成新聞,倒讓筆者覺得挺吃驚的。這恐怕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前兩天聽說春晚節(jié)目泄露,有位正聊天的兄弟第一感受居然是“炒作”。再問周圍有誰設法去看過泄露的春晚節(jié)目,結果從二十歲到六十歲的,幾乎每一個都是“費那么大勁干嘛?”“Who care" 有網(wǎng),有朋友圈,有節(jié)目回放,哈文說過:“這個時代已經不同了”。這年頭的文化市場是買方市場,春晚也不例外,無非是跟吃餃子一樣,多一點兒被尊重的習慣而已。 所以,猴王上不上春晚,他都是猴王,絕不會跟沒能上蟠桃會一樣來個大鬧天宮,這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猴王之于春晚,是財富而不是包袱。要是連這一點都不明白,那就沒法溝通了。 不過從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支持“哪怕猴王什么都不干,只在那兒嗑瓜子吃桃子”也應該請人家出場的觀點,而且最好和馮導安排坐在一塊兒,這二位,不用說話,猴年春晚的節(jié)日氣氛一下兒就出來了…… 當然我有這個期待不是為了調笑馮導,而是十分懷戀當年《西游記》中那個目光炯炯的美猴王。 六小齡童版的美猴王,個個都有這樣一雙火眼金睛。這不僅僅是化妝的功勞了,據(jù)說生活中的六小齡童章金萊先生,雙目便是如此神光湛然。 我國自古評價一個人的面相,如果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往往要加十分的。 不幸的是,和一位眼科大夫談起來,對方卻提出一個謬論 -- 六小齡童的眼睛如此有神,下了苦功練是一方面,恐怕還和他先天條件好有關系。只是現(xiàn)實版的美猴王有找不到蟠桃會會場的風險。 什么先天條件好呢?大夫說了 – 近視,六小齡童肯定是近視眼。 以他的經驗,很多近視眼雖然看不清東西,但目光卻都是“炯炯有神”。他說這限于不習慣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習慣戴眼鏡,那一摘了眼鏡一臉茫然,就沒有炯炯有神的氣度了。 這太顛覆了。 然而更不幸的是居然查出來,章金萊先生真的是高度近視! 而且,還有更加驚人的證據(jù),證明“近視眼更加炯炯有神”似乎有些道理。 比如這位 孫寶琦,雙目如欲破紙而出
不知道孫寶琦是誰?不要緊,介紹一下,清末山東巡撫,駐法公使,善于治政又思想進步,曾經私放孫中山,辛亥革命后任過國務總理的。這位實際上就是個大近視眼。 還有這位,在法國曾被稱作“中國拿破侖”(僅指外觀)的勛齡,竟然也是個大近視眼 而且勛齡的近視還是有故事的。 這個勛齡曾給慈禧當過御用攝影師(咋想到了小鮮肉這個詞?),結果獲得兩項特權 -- 第一,可以不跪,因為跪著照相,被照的人都會變成大下巴,對太后不敬;第二,可以戴眼鏡照相,因為不戴眼鏡照相無法對光,被照的人模糊一片,也是對太后不敬。 言歸正傳,咱們得給春晚劇組提個醒,真把六爺請去,他不戴眼鏡可以,咱導演或攝像必要時要趕緊配副眼鏡,這不算逾制,這個特權,從上個世紀就有的。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