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jìn)賢風(fēng)情》 父親掘地放鴿 “華夏筆都”——進(jìn)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村晏家,是宋朝宰相晏殊的出生地。他自幼聰明,七歲能屬文,被譽(yù)為“神童”。 相傳,沙河晏氏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從山東輾轉(zhuǎn)到江西避亂。他們在此處發(fā)現(xiàn)一抹淡淡的青山,猶如玉帶環(huán)繞的撫河,是個出人才的地方,于是決定在此定居。 晏殊的父親曾遇上一位風(fēng)水先生。風(fēng)水先生告知村中有塊寶地,并告誡他,千萬不能打開那里地下的一塊青石板。 當(dāng)時,晏殊的父親年輕好奇,掘地一看,還真有一塊青石板。他小心翼翼地將其撬開,突然,一只雪白的鴿子飛將出來,然后展翅向東南方向飛去。另一只鴿子正欲振翅,被他急忙蓋住的青石板壓住了腳,不幸,那只鴿子的腳折了。 村里的人都說,那只飛走的鴿子飛到了吉安,后來就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人文天祥,這只沒飛走的就在當(dāng)?shù)卣Q生,他就是晏殊。晏殊腿有點瘸,就是被青石板壓的緣故。 晏幾道淚灑金園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萍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按照文港當(dāng)?shù)氐膫髡f,晏幾道這首代表作《臨江仙》,源于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有一年,晏殊帶著晏幾道回故鄉(xiāng)省親。正巧,撫州知府和晏殊曾同在京城任職并相交甚好。于是熱情邀請晏殊父子到家中做客。那是晏幾道才15歲,在當(dāng)時知府衙門后的“金園”中,第一次見到了知府14歲的女兒小萍。自那天以后,晏幾道經(jīng)常到金園來玩,和小萍漸漸產(chǎn)生了感情,但兩人都年幼羞怯,誰也沒有開口說破。 晏殊省親期滿回京,一對小男女依依不舍地分手。別后晏幾道無日不在思念小萍。后來小萍的父親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保守派誣陷,發(fā)配充軍嶺南。在路上不堪虐待,絕食而亡。傳聞小萍賣身葬父后,淪落為妓,不知蹤跡。聽到這個消息,晏幾道悲憤難忍,重回金園??扇缃褚咽俏锸侨朔牵幻鉁I濕衣衫。往事歷歷在目,于是凝成了這首千古絕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