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對很多人來說很神秘,的確,它對于很多機構(gòu)來說是相當復雜的,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大量的數(shù)學模型,但是對于我們這種散戶呢?量化也這么復雜?我個人認為不是的,有個大神@價值趨勢派如下定義量化: 1、把自己所有的操作邏輯寫下來
 2、把自己所有寫下來的邏輯梳理成清晰的規(guī)則
 3、把所有這些規(guī)則的內(nèi)容數(shù)字化,排除一切無法數(shù)字化的東西
 
 對此我深表贊同,對散戶來說,數(shù)字化自己的操作就是量化的開始,今天起我想寫一個系列“操作前算一算”,就是希望給大家一個范例,在做決定前先算一算,到底你的做法是不是最優(yōu)化的,或者說是最合理的。數(shù)字不會騙人,大家利用各種工具算一算,復雜的EXCEL就夠了,簡單的計算器就夠了,其實量化沒有那么難,真的,相信我!
 
 下面我來說這個系列的第一個問題,到底什么倉位交易比較劃算?這個問題起源于2個朋友的爭論,一個朋友說某某大師說了“永不滿倉”,另外一個說滿倉交易收益最大!2個人似乎都說服不了對方,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來算算就知道結(jié)果了。
 
 首先我們假設(shè)一下交易邏輯,假設(shè)使用我的交易系統(tǒng),我的交易系統(tǒng)的勝率在30%,也就是說交易10次,大約會盈利3次,有7次都是虧損的,我的盈虧比在1:7,就是說平均每次虧損1%,盈利的交易平均每次賺7%,因為我的止損一般是4%,所以假設(shè)我的平均虧損就是4%,那么我的平均盈利就是28%。最后,假設(shè)有100萬資金,假設(shè)我們交易10次,由于勝率是30%,所以有3次盈利的機會,我分別安排在了第4,8,10,為什么這么安排而不是每3次就有一個盈利呢?因為真實交易通常比回測要差一點,所以略微悲觀一點,連虧3次才盈利一次,其實我認為這已經(jīng)是比較好的了,我經(jīng)歷過連虧7次才盈利的。好了,題目說清楚了(象不象小學應用題?)。
 
 這次的測試我使用EXCEL,因為這樣看的清楚。首先把框架搭好,如圖一
  
 然后依次計算各個倉位每次交易后的結(jié)果,如圖二  結(jié)果出來了,似乎滿倉盈利最高啊,那滿倉就是最好的了,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再拉一個折線圖吧,如圖三
 
 從折線圖看就很明顯了,滿倉是回撤最大的,波動最大,而半倉的曲線就平滑多了(這話怎么這么象葛大爺在某個電影里的臺詞啊),那到底哪個好呢?我個人選擇中間那個,我不太喜歡太大的風險,但是又不愿意犧牲利潤,回到我的老話,你的性格適合哪種模式就用哪個!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喜歡風險的可以滿倉操作,承受大回撤,也承受更高的收益。保守的半倉也可以,但是交易前你就應該知道你的能力圈就這么大,比滿倉的人一定賺的少,有這種心理準備后面就不會失衡了!
 好了,第一次的操作前算一算就到這兒了,希望沒有浪費大家的時間,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想算的,可以發(fā)給我,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希望這種思路能對大家有用,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發(fā)給我,如果覺得我這個思路太爛也可以發(fā)給我,我就不繼續(xù)寫了,謝謝!
 
 文章來源:雪球 ID:qs_cn(ETF+黑馬) 
 簡介:公眾號求索投資,歡迎關(guān)注!為了找到一個穩(wěn)定長期的盈利系統(tǒng),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個散戶,我愿意與你分享我的的量化之路!做一個守紀律的趨勢追蹤交易者,不斷完善自己的系統(tǒng),控制好自己的貪婪和控制,盈利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