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肌勞損患者進行正確的腰背部鍛煉和腰背部的適當活動,可以增強腰部肌肉、韌帶、關(guān)節(jié)囊等組織的力量和彈性,可以調(diào)整頸腰椎和周圍軟組織的關(guān)系,改善腰椎椎間關(guān)節(jié)的功能,增強腰椎的穩(wěn)定性。因此,適當進行腰部鍛煉,也十分有助于腰肌勞損的治療。 患了腰肌勞損怎么鍛煉?適合腰肌勞損患者的鍛煉方式有很多,如倒步行走。 腰肌勞損患者進行倒步行走鍛煉的原因:人體倒走時骨盆傾斜方向與正常前行時相反,因此,腰部肌肉緊張狀態(tài)得到松弛和調(diào)適,有利于勞損部位的康復;此外,倒行還能加強背部豎脊肌和踝、膝關(guān)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以及頸椎等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骨的作用,故而堅持下來對改善腰背疼痛的癥狀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腰肌勞損患者倒走鍛煉時,應選擇相對開闊、平坦、安全性好的場地。雙手叉腰或左右擺動,挺胸收腹,行走時腳尖稍離或輕擦地面。倒走時還要配合深呼吸,即起步時深吸氣,向后退步時深呼氣。如上反復練習,可根據(jù)場地情況走直線或圓圈,最好堅持每日2次,除了準備和放松活動,每次倒行5~10分鐘。倒行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步履適中、快慢適度,全身放松,以鍛煉后少量出汗、輕微的疲勞感次晨消失為適宜的運動量。 腰肌勞損患者還可采用中國傳統(tǒng)健身術(shù)進行鍛煉 中國傳統(tǒng)健身術(shù)強調(diào)“以腰為軸”,主要把腰部活動看做生命之本,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都是以活動腰部為主。常用方法有:扭腰轉(zhuǎn)胯、俯仰伸腰、左右彎腰、橋形拱腰、旋腰轉(zhuǎn)背等。通過這些鍛煉,可改善腰背部血液循環(huán),鍛煉腰背部肌肉,防治腰肌勞損和腰背酸痛。應當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椎間和椎旁的韌帶相對松弛,椎間盤已逐漸纖維化,如腰部活動過大,超過了韌帶正常承受能力,反而容易發(fā)生損傷。因此腰背活動的幅度要小些,動作輕柔和緩。在開始鍛煉前,適當作必要的準備活動。 腰肌勞損鍛煉還可采用簡易體療方法 如果覺得傳統(tǒng)健身術(shù)動作復雜,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效果可靠又簡便易行的體療方法,堅持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①腰部前屈后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然后腰部充分前屈、后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②腰部回旋運動: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順、逆交替回旋各 8次。 ③拱橋式:仰臥位,屈雙膝,以雙足、雙肘和頭后部五處為支撐點,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肌力的增強,可不再用雙肘支撐,僅以雙足和頭后部三處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20~40次。 ④飛燕式:俯臥位,雙臂放于身體兩側(cè),雙腿伸直,然后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關(guān)節(jié)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20~40次。 適當?shù)倪\動鍛煉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達到活血化淤、緩解局部組織粘連的作用,防止腰部肌肉的廢用性萎縮,有效地延緩腰椎退變的過程,因此運動鍛煉是腰肌勞損治療中必不可少的。但需聲明的是,運動鍛煉只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而不能單獨做為一種治療手段,要根治腰肌勞損還需接受正規(guī)的醫(yī)學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