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 疊浪桃花澗,試茶紗帽峰。鳳翔春未去,斑虎復青龍。 其二、 碧云亭上月,明鏡水中天。擎?zhèn)闵綗o暑,修心寺有禪。 其三、 彩虹明鏡里,白乳碧云中。洞間千佛靜,苑里片霜紅。 其四、 舍利含霜塔,征君映雪碑。攝生冬養(yǎng)處,噙藥鳳翔時。 注: 楓葉小題 林志雄 紅葉飄飄下,盈盈一掌輕。 書簽堪熨貼,撲面墨香縈。
攝山楓韻 蝴蝶莊生 一崖霜碧醉秋紅。疑在珊瑚翡翠宮。 貝葉方燃明鏡水,禪霞又上玉冠峰。 注: 香君歸隱棲霞有感 情根已斷媚香樓。扇底桃花枉自愁。
棲霞山吟草 丹心默默許寒霜,合共蒼山流韻長。 如畫秋山天賜予,層巒百里見華胥。 一卷天書五色看,初霜走筆遍層巒。 秋游棲霞山見海棠花一朵 瑟瑟風中一朵寒,幾回秋雨潤紅顏。 碧云亭 翹脊飛檐八面風,一襟山色老吳中。
晨風 木落霜天萬里秋,乘風百舸更爭流。
靈山鐘鼓發(fā)清音,妙諦慈悲夜夜心。
石身未必即冥頑,俯視蒼生尤可憐。 注: 天開巖 關山險阻不藏兵,劍戟參差飛鳥驚。 天開巖俗名污西凹,一名唐公巖,峭壁如截,勢若天開。一線天在天開巖西南200米,山石嶙峋,參差夾立。傳說在一次雷電交加的風雨之夜,隨雷聲巨響,電光閃處,巖石忽然自開,故名“天開巖”,裂縫處則成為“一線天”了。天開巖上有南唐徐鉉、徐鍇,北宋張稚圭及明清兩代的題刻,基本上還相當清楚,有“醒石”、“迎賢石”、“天開巖”、“碧蘚亭”等。
梅開朵朵 高低錯落倚山隈,千載滄桑盡可哀。 于棲霞山紅葉叢中見一朵海棠 朵朵 嬌紅獨自枝頭立。寒氣侵身渾不知。 因愛棲霞紅一片,不辭寂寞戀秋時。
棲霞山 朵朵 丹楓酣醉攝山谷,挽得游人留影來。 一嶺紅云遮望眼,縱來宋玉也難哀。 棲霞山游記 馬星慧 (一)賞楓偶題一 聞道棲霞幾欲燒,慕名游客涌如潮。 綠黃冷遇深深悟:紅紫才能被聚焦! (二)賞楓偶題二 情懷熾烈態(tài)端莊,傲對秋風笑對霜。 倘若春花如少女,紅楓便是美徐娘。 (三)千佛巖 皆言佛力大無邊,何故頭顱未保全? 風雨千年猶穩(wěn)坐,禪音飄渺或隨緣。 (四)天開巖 傳道危巖雷劈穿,名家題刻石迎賢。 凝神涉險愁豐滿,側步才通一線天。 (五)始皇登臨處 觀楓攜友競登臨,縱目千帆發(fā)浩吟。 自古慕名豪士眾,誰窺贏政大雄心? 秋游登棲霞山 佟云霞 江風迎雅客,歷徑鳥相從。 凌云誰近日,登頂我為峰。 雅集秋游棲霞山 勝景秋何瘦,風光著意描。 古寺香千炷,紅楓酒一瓢。 棲霞山 金風寒翠袖,五彩染層巒。 棲霞山 毘盧參罷杖青鋒,塔影蕭森半入松。 唄音迭起蓬瀛綽,茶鼓三通方丈逢。 注: 與諸詩友登棲霞山,賦此律以記之 沙丹 癡兒到此滌襟胸,獨愛楓林霜后鐘。 蕭寺鴉飛余落木,石頭虎踞尚生風。 寒云不掩秋山色,逝水長收王氣雄。 依舊登臨好光景:萬家遙在夕陽中。 厚土 楓林晴日起長風,落葉蕭然一望中。 寒潭遙映千巖秀,逸興猶饒半嶺紅。
馬星慧 漫山楓葉欲燃時,呼伴悠游幾欲癡。 明鏡湖邊枝照影,碧云亭外鳥吟詩。 秋風揮灑青春態(tài),朗日烘托烈焰姿。 回首三番歸步緩,恰如醉飲酒千卮! 高陽臺·棲霞秋楓 露濕重幃,云寒綠鬢,羲輪月棹匆匆。悵望潯邊,依依過盡征鴻。 繁霜夢里春山影,遍層巒、猶記蔥蘢。剩吟魂,賦到重陽,嫁與西風。
禹黛 秋到江南尋勝境,六朝煙水清嘉。層林盡處被云遮,霜楓紅似火,燃到夕陽斜。 每嘆秋風多古意,磯頭浪卷寒沙。眼前樽酒不須賒。千年同一飲,沉醉數(shù)枝花。 蘇萊曼 終須變色。怕是先紅先墮落。綠葉偏多。已擬佳期不再拖。 我來正好。尚有海棠情未了。愜意棲霞。紙比晴虹素一些。
觀棲霞東飛天 阿竇 南敦煌慕久,秋催棲霞行。龍騰臨江傲,鳳翔隔山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