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張是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的信貸管理部總經理。 即便明知多放中小企業(yè)貸款是討監(jiān)管部門歡喜的,但老張仍只追求完成“兩個不低于”指標即可,并不愿多放。而恰恰是那些被三令五申喊了好幾年“要防范風險、要控制比例”的地方政府平臺融資類、房地產類、大型集團企業(yè)類貸款,成了老張在行業(yè)寒冬維持信貸規(guī)模的投靠。 幾年前,中小、小微企業(yè)貸款曾是老張所在銀行的一張戰(zhàn)略名片,但去年以來,“交易型銀行”等一系列戰(zhàn)略已經成為這家銀行的新投靠,大家默契地再不提及舊戰(zhàn)略。在老張看來,不良爆發(fā)遠未到頂,而中小企業(yè)不良的貸款已然是重災區(qū)。 “再不多做點貸款出來,薪水連還房貸、車貸都快不夠了;多做點貸款倒是不難,但一年后如期收回就有點難。”小周苦笑道,“萬一收不回來,績效倒扣沒錢了不說,搞不好還要就地免職負責清收。” 小周是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助理。 小周說他兩年前的年總薪酬稅前已踏入百萬級,但如今,因為他作為主要負責人的貸款出現了多筆不良,加上新增業(yè)績也不理想,因此獎金部分相比峰值已經縮水一半。 小周不是沒有想過辭職,三思之后,他還是留下了。 小周考慮到,一來,從去年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只要手上的不良貸款沒處理完,或是所在支行不良貸款較多,而辭職者又是支行業(yè)務負責人,則即便提出辭職,人也走不掉,經常一拖就是好幾個月;第二,何止是銀行在過冬,外面那些機構的日子也不好過,有的企業(yè)裁員降薪情況更糟。小周嘆了口氣:“銀行就算是瘦死的駱駝,但總算比馬大?!?/p> 入冬:體力與耐力 其實,與其說是銀行業(yè)過冬,不如說是中國產業(yè)經濟面臨嚴寒考驗??恐鵀槠髽I(yè)生產運營提供金融支持來賺錢的銀行業(yè),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yè)。 恰在這經濟發(fā)展的低速周期一起出現的,是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金融脫媒的步步相逼。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終究是好事,但對于尚未做好準備的銀行業(yè),必然是雪上加霜。 銀行業(yè)的“雪”和“霜”都積在了哪兒?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銀行當前的業(yè)務收入結構來看。即便各家銀行都愛把代表著改革轉型方向的中間業(yè)務吹得花好稻好,但終究,這塊業(yè)務占比只是小頭:2015年三季度末,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所謂的“快速上升”后,仍僅為26.8%。換句話說,利息收入占比超過七成——傳統的存貸,仍然決定著當下銀行業(yè)的休戚。 在存款方面,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圍剿,已讓傳統銀行“存款搬家”且負債端資金成本日益趨升。傳統資產負債結構中的利差收窄,已不可逆。 2015年前三季度,從上市銀行來看,行業(yè)凈息差在2.5%一線,環(huán)比上半年下降幅度約4個基點(BP)。按此下行速度預估,平安證券預測,2015年上市銀行凈息差維持在2.4%左右,較2014年下降17個BP;而2016年息差下行幅度可能仍有8~10個BP。 在貸款方面,據多名受訪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從2012年開始,冬意就從溫州、鄂爾多斯等地,鋼貿、煤炭、制造業(yè)等行業(yè)開始傳導,順著“實體空心化”和融資杠桿大小蔓延開來。最近這一年來,銀行們普遍遇到的情況是,好企業(yè)不需要銀行貸款、壞企業(yè)銀行不敢貸款。 老張的“貸款放不出去”也由此而來。 “我會覺得左右為難。”老張說,一頭是放慢規(guī)模增速,但既然中間業(yè)務還沒真正起來,不做大規(guī)模就代表著放任利潤數據越來越難看;另一頭是硬著頭皮撐住規(guī)模增速,試圖維持發(fā)展速度,并在發(fā)展中新陳代謝解決舊有問題,但這是冒險的。用老張的話說,如果產業(yè)經濟寒冬比想象的更長,那銀行資產里的“腐肉”產生速度會超過“新肉”生長,不良反吞利潤。 老張和他的分行行長在尋找平衡點,整個銀行業(yè)也在尋找平衡點。 而讓平衡點變得“動態(tài)”、“變量”增多的因素是:銀行業(yè)內向來有著對于規(guī)模大小暗中較勁的排位賽,這背后又關涉外界對于決策者的高下判斷;同時每家銀行都頂著社會對于金融作出貢獻以及某種程度上“讓利”的殷殷期待、和股東們(包括上市銀行二級市場投資者)對于公司業(yè)績不得下滑的虎視眈眈,這兩者于決策時經常左右互搏;更關鍵的是,在現代企業(yè)制度完全坐實之前,國有背景深重的銀行業(yè),“人治”的力量頗大,而每個銀行總行、每家銀行分行一把手的政治企圖心、業(yè)務控制力、大勢判斷力,也各不相同。 冬天是枯水季,水落則會石出。 ![]() 2015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不良率環(huán)比增加7個BP到1.52%;五大行中,農行不良貸款率已破2%。上市銀行的不良率表現已優(yōu)于絕大部分未上市銀行,且1.52%還是不良核銷及處置之后的數據,若加回核銷及處置的部分,據平安證券估計,前三季度不良凈生成率年化達到120BP左右。 從利潤來看,上市銀行中除了城商行還能維系超10%的增速外,國有大行三季報凈利增速集體降至“零”時代,股份行則降至個位數。 最新鮮的上海生活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 |
|
|
來自: 方珺逸 > 《互聯網及傳統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