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質量工作十余年,和很多人探討過質量工作應該如何開展,如何有效的開展,從論壇上也看到很多質量人的困惑,質量工作太難,難于開展更難于落實,更重要的是很多國內工廠的老板對質量的管理意識淡薄,不重視質量管理,認為質量管理是不增值的,只會花錢。認為質量無非是事后檢查而已,對于培訓、校驗、體制改革、新的管理模式、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的導入都是沒有用的,也不排除有些老板對質量管理視為企業(yè)的生命。 無論質量管理工作有多難展開,但是國內的質量提升還是需要質量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前赴后繼的完成這項使命,為中國的質量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此,我想針對自己從事質量幾年來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論述一下自己是怎么看待質量管理工作的,應該站在什么樣的角度思考去展開質量管理工作。 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質量工作應如何開展: 老板要的是效益、產值,關心的是純利潤,至于你是怎么做的,我想他最多會多看一眼你的KPI指標,然后語重心長的說一句:要加強管理啊,然后再給你一個指標,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客戶抱怨、質量索賠等巨大的質量損失。其實老板也知道質量的重要性,但也許是太多的質量問題、索賠讓他看到的是更多的質量投入,更多的是管理會議中其他部門對質量部門的質問和抱怨,自然質量成了老板的心病,久而久之使老板對質量的認識越來越差,甚至有的企業(yè)老板把質量部門撤銷,由技術來管理,生產來檢查,從而質量也就受不到重視,甚至丟掉我們的職位。
我們質量做了哪些改善,我們制定的哪些措施為生產技術部門提供了多少分析和建議,我們有多少提案改善,多少項技術改善,多少6S改善,為生產提供了什么樣的改善,是否降低了搬運、加工浪費、成本等,其實質量部門不只是針對不良率大眼瞪小眼的,我們涉及的面很廣,降低勞動強度、去除多余的操作、重復動作、設計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操作臺、生產線、工具,位置合適的燈光、便于理解的標準等等,這些改善也會促使生產、技術部門達成一種合作和共識,在老板眼里這才是增值的,聰明的話在你的KPI里增加一些色彩吧,其實這里有很多學問的。
戴明質量管理十四條中的第七條寫到:質量不只是管,更多的是幫。也許很多企業(yè)的質量管理部門被定義為質量監(jiān)督、管理和檢查稽核的性質,其實很多人都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要做好現(xiàn)場的質量管理工作,你應該站在生產的角度更多的去和他們一起去做,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一起分析問題、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嚴厲的稽核、不做調查的盤問、指責改善的不足等,這只能是你越來越遠離現(xiàn)場,遠離問題的根本,問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所以首先我們做質量管理的要改變的是質量部門在企業(yè)中的定位、職責和立場,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
作為質量管理人員,我們更多的是服務于生產,我們的成績也是來自于生產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我們應該轉變思想。
質量管理者不要將時間全部花在應對質量問題和客戶抱怨上,應該更多的面對員工的教育問題,很多公司招聘質量工程師時都會有一條規(guī)定,要求能夠指導和教育作業(yè)員和檢驗員進行作業(yè),但實際的運作還是有一定的問題,比如教育也就是當面說說,看看而已,對于其個人的工作技能沒有進行持久的確認追蹤和持續(xù)提升,認為上崗了就可以了,所以導致公司內部或外部的要求發(fā)生變化時員工得不到及時的素質更新,從而導致問題的復發(fā),在員工教育方面要做好五點:說給他聽、做給他看、講給你聽、做給你看、總結經驗落實考核。針對已上崗的員工進行周期性的持續(xù)培訓,不斷增加其技能,也可以向多技能工方向進行培訓,從自己會操作到熟練操作到能夠指導他人操作。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本微信精心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