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的病比男人復雜得多,藥王孫思邈說:“很多醫(yī)生,寧治十個男人,不愿意治一個女人”,但是用艾灸治療婦科病,感覺就不是太復雜了。 艾灸對女人特適合!婦科病,大多數是由于寒濕、氣滯血淤,經絡堵塞、血虛等引起的。也就是體內的環(huán)境或氣象不好,由于氣象或環(huán)境不好,就像是沒有陽光的寒濕天氣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當然就會氣滯血淤,經絡不通暢,代謝的垃圾產物無法排出,新鮮血液無法正常運送到,當然就會生各種各樣的病了。 就像一直在寒濕的天氣下,東西就發(fā)霉發(fā)臭發(fā)爛,在嚴冬下就會結冰。當然還會不斷的消耗人的陽氣,病會越來越重。要根治好這么多的病,只有改變好體內的環(huán)境或氣象。艾灸能補元陽、散寒祛濕、通經活絡、消炎止痛…… 西醫(yī)把病分得很細,西醫(yī)看不清真正的病因。治起病來,是各自為戰(zhàn)。有包塊、有瘤,動手術切掉。有炎癥,塞藥……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病邪還會以其它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會復發(fā),有的會在其它的地方以別的形式出現新的病。 用藥是從內治。如果碰到像華佗這樣的醫(yī)生,當然能。或說碰到很高明的中醫(yī)師,用藥準確,當然是能治好的。但是很多人沒有這么好的運氣,如果碰到的醫(yī)師用藥不當,不但不能治好病,還會起反作用,藥物的付作用會對人體產生新的傷害。 靠你自己體內的神來調理好身體,也得要有一定的條件。要有足夠的元陽,要有氣血、晚上要早睡并睡好…… 穴位點:三陰交穴,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后緣,患者可四指并攏,小指放在對側內踝尖上,食指放在與脛骨內側面后緣交界處。 穴位點:帶脈、氣海、三陰交、足三里。肝膽濕熱者加太沖、行間、陰陵泉,脾虛濕盛者加豐隆、脾俞、中脘、小腸俞,陰虛濕熱者加腎俞、太溪、豐隆、行間。 子宮脫垂,屬于亦屬陰挺、陰痔范圍內。指婦女子宮下墜,甚至脫出陰道口外。癥見子宮下垂或脫出陰道口外,甚則連同陰道壁或膀胱直腸一并膨出。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沖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后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于維系所致。 血崩是中醫(yī)的名稱,是形容月經過多或非時而下,像河流決堤,崩瀉而下,凡功能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腫瘤等婦科疾病均可出現這一癥狀。嚴重的患者可持續(xù)數十天出血不止,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和全身無力等一系列嚴重貧血癥狀。 穴位點:隱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內側,距趾甲角1分,左右各一。 方法:把艾條的一頭點燃后,懸于一側隱白穴上1.5厘米處,每次懸灸15~20分鐘,以隱白穴周圍皮色轉紅有熱感為止。先灸一側,然后灸另一側,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繼續(xù)灸1~2天,使療效更為鞏固。灸時患者常常會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繃緊拘急感或空虛感消失,心情也隨之開朗,經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顯減少。 艾灸隱白穴為什么能止血崩呢?祖國醫(yī)學認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沖任兩脈不固,臟腑失調。因此在治療上應著重補肝健脾益腎,調養(yǎng)沖任,其中又以健脾最為重要。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按照經絡學說的原理,刺激隱白穴有健脾統(tǒng)血、補中益氣的功效。艾灸隱白穴治療血崩雖然療效顯著,但當患者出血量較大,病情危急時,應及時送往醫(yī)院救治。 艾灸通經絡,經絡通則百病消,靠你自己體內的神來調理好身體,也得要有一定的條件。要有足夠的元陽,要有氣血、晚上要早睡并睡好……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平臺提供 ⊙中醫(yī)養(yǎng)生文章⊙中醫(yī)入門課程⊙健康講座通知 岐黃灸養(yǎng)生堂預約、健康咨詢、中醫(yī)養(yǎng)生培訓及講座邀請電話:029-865190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