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誠 楊誠,男,1988年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yè),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究班?,F(xiàn)為廣西書畫院專職畫家。 嶗山寫生 2015年 在東方,“寫生”一詞,早在中國五代騰昌祐的“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到宋代“寫生趙昌”的歷史發(fā)展中已有所見。在西方,“寫生” 的英文是“Draw from the life”,其意是指直接模仿描繪自然物象的作畫方式。不論繪畫還是雕塑,寫生都是基本功鍛煉和為作品創(chuàng)作而收集材料的方法,印象派畫家更是把對自然的寫生作為創(chuàng)作的手段??梢?,寫生與自然、物象、生活密不可分,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源泉。因此,畫家們從末停止過對它的研究。 一、研究性的風景寫生 我稱之為畫關系,就是以一種研究的心態(tài)在畫面上練習色彩、黑白、空間、造型等關系,這些關系自成體系,又相互糾結,它們左右著作品的面貌。因此,研究處理好這些關系尤為重要。 廣西合蒲寫生 2015年 1、光色關系的研究 研究光色關系,同時也會涉及到色調、色塊、色彩冷暖、色彩品味等方面的研究。自然界中的任何色彩景象都是由光營造出來的,而不同的光照射下的色彩變化又會引發(fā)人們的獨特感覺,將這些感受充分表現(xiàn)在畫面中,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也很挑戰(zhàn)畫家的手頭功夫和智慧。 首先,考慮的是畫面的色調。不同的環(huán)境、時辰、季節(jié)、氣候都有著相應的色調。同樣是山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也會產生不同的色調,太行山因巖土混雜而顯土黃色調,華山因多山巖而顯蒼白色調。陰天多灰藍色調,晴天多亮色調,中午多冷色調,早晚多暖色調等等。對景寫生時作品的色調應該源于景象,那種自然色調的感受最鮮活、最直接,尤其是第一眼的印象,應該快速夸張地記錄下來。我不主張在研究性油畫風景寫生時過于表現(xiàn)主觀臆想的色調,那樣會多少丟失對景寫生才有的那種現(xiàn)場感。說重些,就是失去了寫生的意義。 廣西賀州黃姚古鎮(zhèn)寫生 2014年 畫面的色塊搭配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藝術品味和格調。寫生時,畫家必然會根據畫面的需要對自然界豐富的色彩進行提煉和歸納,形成有序和諧的色塊關系,這最能體現(xiàn)出藝術家的色彩品味和審美追求。我認為,在畫面上要表現(xiàn)出高品味、高格調的色塊關系,這不僅需要細致的觀察、體味自然之中細微的色彩變化,更需要有厚實的色彩知識做指導。我喜歡將畫面色塊處理成灰亮的色塊組合,灰色那種淡雅寧靜,沉穩(wěn)厚實的特質被人稱為“高級灰”。 畫面的色彩冷暖關系能營造出豐富而通透明亮的色彩面貌,而且,色彩冷暖對比的強弱左右著畫面的響亮程度,對比越強,畫面越醒目,反之則不然。需要注意的是,畫面的色彩冷暖與色調、色塊是相輔相成關系,不能一味地強調一方而破壞了另一方。 新疆寫生 2014年 2、空間關系的研究 空間是畫面的內在容積量,是形成畫面氣勢的重要因素。自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們借助理性和科學,成功地在二維平面的畫面上營造出三維空間感以來,焦點透視法、色彩透視法、隱沒透視法等空間關系的研究都在人們的繪畫實踐中逐步深化,人們甚至于嘗試四維空間、五維空間的實驗,畢加索的立體派藝術就是這種實驗的成功案例。其實,風景寫生也是一種四維空間的藝術,寫生中時間的流動,光線的挪移,景象的變化都會被藝術家有序合理地記錄在畫面中,它不僅涵蓋了空間遠近的那種氣勢,更蘊藏著時間流動的能量,這正是風景寫生才具有的內在力量。 桂林寫生 2013年 3、造型關系的研究 自然界的物體形象是畫家們研究造型的豐厚資源。千差萬別的物體形態(tài)都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如正三角形給人穩(wěn)定感、倒三角形給人傾斜感,圓形給人滾動感等等。而形與形的組合關系,又會造成畫面力量的感覺差異,因此,不能忽視了畫面中點線面關系、正負形關系、大小形關系等造型元素,可能一個小小的點就是畫面至關重要的、耐人尋味的關鍵所在。 4、黑白關系的研究 中國畫強調布黑布白,油畫中的布黑布白同樣重要,它能引發(fā)畫面節(jié)奏、韻律的美感,也能傳達畫家的情緒和情感。當然,油畫畫面中的黑和白絕不是色管中純粹的黑和白顏色,而是相對于畫面其它顏色而言的黑和白,它們能進一步強化畫面色彩的層次關系,拉大色彩的空間距離。通常情況下,油畫畫面中的黑和白所占的面積極其精要,以靈活的點、流暢的線、小巧的面的形象出現(xiàn),起到的是畫龍點眼的作用。 山西后溝寫生 2013年 二、收集素材式的風景寫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收集素材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們通常采用寫生收集素材和攝影收集素材等形式進行。 在自然中的實地風景寫生表現(xiàn)的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的真情實感,這種切身體驗生活的經歷更能引發(fā)人們對物象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對景寫生給了畫家太多取舍自然素材的空間,深思熟慮收集到的寫生素材最具價值,它不僅體現(xiàn)出的生活本真,更能展現(xiàn)出藝術家的獨特眼光和個性,這也是同一場景不同的藝術家會收集到不同素材的原因所在。但是,因受環(huán)境、時間、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寫生收集素材的量是有限,所需時間也相對要長,有些細節(jié)較難真實地記錄下來。這就需要借助其它收集素材的方法。 江西婺源寫生 2012年 現(xiàn)代照相術的出現(xiàn),給了藝術家一個更快捷、更真實、更方便收集素材的手段。在相應時間段內,攝影收集量大,捕捉瞬間快速,記錄相對精確和細致,成像固定和持久。攝影圖像本身虛擬真實的力量,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從圖像到圖像體驗生活的理想文本。由于照相機自身的機械性決定了相片圖象的特點,相片是對景象的片斷截取,它是平面的,圖象景深層次感弱,色彩僵硬。另外,當相機鏡頭焦距以前景為基準時,后景清晰度勢必受到影響,反之亦然;相機鏡頭測光點若以亮面測光時,暗面則會偏重偏黑,以暗面測光又會使亮面曝光過度等問題。有的相機鏡頭還會造成景象空間透視的變形現(xiàn)象。 總之相片與人對自然景象的感受相差甚遠,如不注意,在借助相片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時,會跟著相片圖象的感覺走,勢必導致作品帶有濃重的“相片氣”,藝術家在寫生中那種敏銳靈動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會在這種描模相片的過程消退。因此,我們說相片素材猶如一把雙刃劍,必須清醒認識到這把雙刃劍的劍鋒,才能有效地掌控、利用好它。 我也經常用寫生+相機來收集資料,每寫生一個景象時,我都會用相機記錄下來,包括景象四周及其中許多細節(jié),這不僅是資料的收集,也是通過寫生與相片的相互記錄,強化當下那種體驗和感受的記憶。另外,我還常在相片背面或速寫本中用文字記錄下當時的感受,以備它用。 武夷山寫生 2012年 三、創(chuàng)作性的風景寫生 我稱之為寫精神。這類寫生將寫生作品視為藝術品,強調作品中的表現(xiàn)性,就是有意識地將寫生的景象進行更個性化的提煉,有意夸張物象給人的那種感覺,如自然的生存狀態(tài),人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跡等等,并盡可能將此升華到畫家對生命感悟和精神層面。當然,這需要有研究性寫生的深厚功力,否則,很難準確到位地表達出那種精神。 煙臺寫生 2011年 《有一座名叫敢梯的石山》中,只有一座山,只有一座……只有一座底部堆滿了侵蝕的機器,佇立著得意的礦主的山!還有兩條橙色的鋼臂在撕扯它的肉體。它毫無反抗,只任憑那流著鮮紅血液的肌膚被傷害。不過那僅僅是萬道鞭笞中的一些傷痕罷了,中間龜裂的巖石,是創(chuàng)傷無法痊愈的傷疤,巖石上的干枯的帶血色的泥土,是飽含著疼痛的血痂,這些都是寫生時最真誠的內心吶喊。我想:這才是創(chuàng)作性油畫風景寫生的感人之處。 研究性的風景寫生、收集素材式的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性的風景寫生三者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關系,缺一不可,否則,對某一面方的研究不夠深入、不夠到位必然會形成“木桶效應”,從而影響作品藝術表現(xiàn)力。所以,風景寫生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