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這里是路新宇老師經絡課堂,本期我們來說說讓人無比煎熬的扁桃體炎~ 有人覺得,扁桃體呀沒啥用,切了不就得了~(這位朋友有沒有考慮過病人的感受)如果你經常被扁桃體炎反復發(fā)作困擾,不妨來跟路新宇老師學習,如何使用經絡的力量,治愈它! 扁挑體發(fā)炎時,吃不下飯,睡不著,甚是難受。平時活潑開朗的我們,因為扁桃體炎一下子就會變得萎靡不振。而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這種病痛更是煎熬 ... 那遇到扁桃體炎,我們該怎么辦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簡單的小方法,妙用經絡輔助療效,治愈扁挑體炎。 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受涼、勞累等,都導致扁桃體發(fā)炎發(fā)作。經常發(fā)作有可能引起風濕熱、急性腎炎、心肌炎、關節(jié)炎等全身性疾病,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 扁桃體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三陽”(太陽,陽明,少陽)的重要門戶,因與外邪抗爭而經常受累。臨床表現為經常咽部不適,異物感,發(fā)干、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癥狀。 身體的任何一個器官都是有用的,雖然科技很發(fā)達,摘除扁桃體也有微創(chuàng)手術,但對于扁桃體反復發(fā)炎的我們,還是不要輕易將其摘除。醫(yī)生常認為扁桃體的作用不大,卻容易滋生禍端,誘發(fā)感冒,不如一切了之。 若扁桃體經常腫大,說明“三陽”存在外邪郁滯。這反應了我們的身體狀況,要重視起來。若不將郁滯發(fā)散,而將反映郁滯的器官切除,那么矛盾可能會繼續(xù),甚或邪氣入里,悄悄地影響五臟(“三陰”)的功能。 兒童的扁桃體發(fā)炎常伴隨感冒而引起,一般不宜行扁桃體切除手術,尤其是5歲以下的小兒。這時,可以通過梳理經絡來調理(此方法同樣適用于成年人) ● 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肘橫紋下2寸(3指寬) ● 魚際穴:手掌,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 動作要領及感受 ① 孔最穴:請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舉,肘關節(jié)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關節(jié)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輕敲3—5遍(前臂一定要放平),多數肺臟功能有異恙的人在肘關節(jié)下三指寬處有明顯痛點。 對痛點可以采用按揉或點揉的手法進行疏理,每天一次,3—5天后痛點可消失,意味著肺經被疏通。 在國家標準針灸圖譜中,“孔最穴”在肘下5寸的位置。上世紀日本著名針灸大師澤田健,對一些重點穴位的定位不拘于古人,其中“孔最穴”的位置被定位在肘下2寸。實踐中探查肺經堵塞點時,幾乎人人在肘下2寸有痛點。 所以,遵從澤田先生的定位方法,姑且將肺經肘下2寸的位置命名為“孔最穴”。如果此處痛感不明顯可以再試著探查肘下五寸的“孔最穴”。 ② 魚際穴:在赤白肉際處,按揉時,拇指要靠向第一掌骨發(fā)力,肺有疾時此處也會痛感明顯,可是有人開始時痛感不重,當把“孔最穴”疏通之后,感覺才會出現,這也說明當經氣在上面阻滯后,經氣的傳導受到影響,所以當“孔最穴”疏通后,氣也就下來了。 ● 手三里穴:前臂,肘關節(jié)橫紋下2寸(3指寬) ◆ 動作要領及感受 請將前臂立起,肘關節(jié)微屈,掌心向前胸方向,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小指掌指關節(jié)從肘至腕輕敲3—5遍,導引氣血流動起來,有腸道隱患的人“手三里穴”會有強烈的痛點,有人經過疏理按揉后會出痧。 ● 昆侖穴: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偏下方骨頭上緣 ◆ 動作要領及感受 探查“昆侖穴”時,用同側手的拇指或食指沿著跟腱前端,向下輕推,遇骨頭則停住不動。輕揉1分鐘后痛不可摸,說明膀胱經有寒,嚴重者本穴位會越揉越痛,你要堅持一會,大概五分鐘左右痛感會減輕,有人揉后出現紅腫甚至起泡,三天左右方可消退,此屬經氣的正常現象切勿恐慌。 ● 大鐘穴:足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下0.5寸,骨頭上緣 ● 照海穴:足內踝尖與足根尖連線上,足內踝下緣凹陷中 ◆ 動作要領及感受 ① 大鐘穴:拇指或食指順著跟腱內側向下輕推至骨頭處停住不動,按揉“大鐘穴”1分鐘,如有刺痛的感覺,說明腎經堵塞,可能會有腰酸、咽痛等癥狀,持續(xù)按揉五分鐘,痛減。 ②照海穴:在“水泉穴”的斜上方,踝骨的骨縫處,點揉時拇指置于穴位處向斜上方微微發(fā)力。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歌說:“陰蹺照海膈喉嚨”,只要咽喉有問題,點揉“照海穴”會有刺痛或脹痛。實踐中,疏理“大鐘穴”、“照海穴”對慢性咽炎效果頗佳。 ① 當扁桃體炎出現時,這三條經絡都需要點按,配合在一起效果才會更好。 ② 成年人使用時,可稍加力度,在給孩子時,請選擇點揉或按揉的方式。 ③ 如沒有緩解或加重,請及時的就醫(yī),以免耽誤病情。 用雙手,打通十二經絡,“敲”開身心健康之門。由路新宇擔任主講的《自我經絡體檢與健康養(yǎng)護》(第24期)課程,正在報名中,詳情可點擊閱讀原文獲取。 往期文章回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