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文亮 號量工,1960年生,山西臨汾人。中國美協(xié)會員、中國書協(xié)會員、山西省花鳥畫學會副會長、山西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西畫院畫家、品逸文化藝術總監(jiān)。諸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畫院、國家圖書館、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等機構收藏。出版?zhèn)€人畫集十余種。 量工說畫 之一 “風格即人”。一個畫家風格的形成或確立過程即是生命本體的全部,是在修為中一種水到渠成的過程?!帮L格”決不能故意,否則就會變成一副令人尷尬的“嘴臉”。中國畫的“標準”問題很難講,不同認識就會有不同標準,這與每個畫家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取向有關。無論怎么講總還是有個大標準的,我個人淺見:在文脈上有秉承,在生活上有情感,在形式上有獨創(chuàng),三個字“真、善、美”。對當下來說“真”是最重要的標準。 之二 我認為“六法”中,“氣韻生動”最重要是其核心,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根本。“氣韻生動”很難具體說清,大多是一種感覺的認知,就象“春的氣息”無法言說一樣。簡單地說來,“氣”者略可釋為“生命的動能”(南懷瑾語);“韻”者,可謂“言有意而意無窮”;或謂“備眾善而自韜晦,行于簡易閑談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測之而意深,究之而益來……”總之“氣韻”二字,只可體驗,猶如禪機,全憑參悟。和諧自然,流暢舒展是“氣韻生動”最直接的體現(xiàn)。說其重要是因為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關于“六法”歷代畫家各有其說,尤其對“氣韻生動”的解讀和剖析。 “氣韻生動”我認為,首以“氣”、“韻”、“生”、“動”這幾個字來解讀,因為每個字都有其獨立的價值與意義,解讀其中奧妙還得依托于具體作品?!皻忭崱北厝灰吧鷦印保簧?、不動就不可能有氣韻,對“氣韻生動”的把握全靠畫家個人的修為。只有畫家達到一定的品格、學養(yǎng)、功夫,“氣”會有“韻”,畫的氣息才能彰顯“生命之律動”,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氣韻是畫家長期涵養(yǎng)出來的。所以我覺得“氣韻非師,氣韻不可學”是有一定道理的。胸襟修為也關系到“氣韻”,什么胸次的人畫什么樣的畫,“畫即人”,此話不假,早已是真理。 之三 畫畫是一種“物我交融”之后而又“兩忘”的一種精神表達,不是畫“東西”和畫“標本”。中西融合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兩種文化的對立,中西很難融合與結合,只能吸取、借鑒,只有以中為本,洋為中用,吸取與借鑒才會有意義。所有自作多情的結合都是淺薄與不自信的表現(xiàn),我從不看好那種不中不西的東西。當下中國畫不滿足于傳統(tǒng)樣式,需要有新的突破,這本是件好事,但無論什么時候藝術發(fā)展都是有其規(guī)律與規(guī)則的。
之四 “書畫同源”?!皶迸c“畫”本來就是一回事,因文化的意趣和訴求是一致的,肯定是同源同宗。當然,當代很多畫家,書法這門功課沒弄好,連用筆問題也沒解決,就奢講筆墨精神,很淺薄。不重視書法對繪畫的作用,這是當代中國畫壇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畫中國畫必講筆墨,筆墨核心在于一寫字,寫的秘決在用筆,用筆之妙全在生命之感與精神品格的把握上。沒有書法的基礎,不看重以書入畫的重要性,就很難使其作品有高度。中國畫講究“骨法用筆”,講究線條的含金量,講究筆墨品質,書法在其中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相反,搞書法的人不研究繪畫,同樣對書法的提高也會有影響。綜觀中國畫史,一個大畫家無不是一個好書家,所以,一個書法不好的畫家,其畫一定不會有高度。 之五 當下對文人畫的這種提法與理解,現(xiàn)在人們有很多變異。一說文人畫就認為是三筆兩筆,逸筆草草。我對文人畫這個提法本身沒什么感覺,我覺得一個畫家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真誠地去畫自己的生活體驗,畫出好畫這才是作為一個畫家真正的意義所在,我不關心這種無謂的概念,關鍵是尊重藝術的自律與品格。 歷代繪畫各有所重,像宋人重意、元人重韻、明人重趣,各有所重,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有了不同的審美傾向,但精神高度是一致的。院體畫的嚴謹,與文人畫的率性,各有所好,誰都無法代替誰。范寬、李成一本正經(jīng)地畫山水,畫得頂天立地,畫中一丘一壑是一宇宙;金農(nóng)、八大沒一本正經(jīng)地畫畫,了了幾筆,也畫出了一花一葉一世界,雖畫法不同,但各有境界,都畫出了不朽的作品。 我們畫畫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按中國畫的標準畫出你對文化藝術的理解與高度就夠了,至于怎樣畫那都是形而下的事,關鍵是要畫出好畫來。- Art appreciation 「作品欣賞」
風花雪月系列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