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 皮膚瘙癢癥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為以皮膚瘙癢為主,或伴有繼發(fā)性抓痕、結(jié)痂、色素沉著及繼發(fā)濕疹樣和苔蘚樣變等,亦可為糖尿病的首發(fā)癥狀。在西醫(yī)積極控制血糖的基礎(chǔ)上,配合中藥湯劑可有效緩解糖尿病皮膚瘙癢癥。 糖尿病皮膚瘙癢可分為局限性瘙癢和全身性瘙癢。局限性皮膚瘙癢常屬于中醫(yī)的“陰癢”、“肛門作癢”等,全身性皮膚瘙癢可歸為中醫(yī)“風瘙癢”、“癢風”等范疇;若抓破皮膚,血痕累累,則稱為“血風瘡”。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皮膚瘙癢的病機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多以血瘀風動為標,以肝、脾、腎虧虛為本,臨床治療時大致分成五種證型。 風熱郁滯肌膚證 突起風團、丘疹、瘙癢、灼熱等,周身皮膚瘙癢劇烈,病情纏綿,皮膚肥厚呈苔蘚樣變,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治法:解表清熱,消風止癢。方藥:烏蛇祛風湯加減。 血熱動風證 手足瘼癃,皮膚掀紅瘙癢,劇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熱癢增,遇冷癢減,伴有口干、心煩,夏季高發(fā),舌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治法:涼血清熱,消風止癢。方藥:止癢熄風湯加減。 陰虛血燥證 皮膚干澀,瘙癢,抓痕,血痕滿布,舌紅,苔薄或少,脈弦細。治法:養(yǎng)血潤燥,消風止癢。方藥:當歸飲子加減。 下焦?jié)駸嶙C 小便淋漓灼痛,皮膚瘙癢,好發(fā)于下身,舌紅,苔白膩或薄黃膩,脈弦滑。治法:清熱祛濕,消風止癢。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瘀血內(nèi)阻證 局部出現(xiàn)青紫腫塊、疼痛拒按,皮膚瘙癢劇烈,抓破后烏血流溢,皮疹呈暗紅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結(jié)塊,或融合成片,舌質(zhì)暗,苔薄,脈細澀。治法:活血化瘀,消風止癢。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 鏈接:外治瘙癢亦有方 穴位注射:對外陰瘙癢者,可取會陰、血海(雙側(cè))、肝俞(雙側(cè)),用異丙嗪做穴位封閉。 苦參酒外洗:苦參、百部、野菊花、鳳眼草、樟腦,將前四味藥裝入大口瓶內(nèi),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腦溶化后備用。用毛筆外涂瘙癢處。若女性外陰瘙癢,可用苦參、蛇床子、石榴皮、明礬水煎后洗患處。 文/空軍總醫(yī)院皮膚科 徐麗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