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系辭》:“古者包羲(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边@是伏羲創(chuàng)造八卦時的情形、方法以及用途。 《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沆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天雨粟,鬼夜哭......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BR>以上,是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時的情形。 現代人較普遍、也自認為“科學”的觀點是,先有伏羲創(chuàng)造八卦,后有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在與八卦與文字的形成過程中,先有著一個共同經歷的“結繩記事”時期和“圖畫時期”。說伏羲創(chuàng)造八卦卦符,是對“結繩記事”的繩子結的模擬。當然,研究《易經》的人們都知道《系辭》中講:“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里的“圖”、“書”,便有做了認定伏羲依圖畫卦的依據。 《春秋緯》上也講:“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fā),洛龜書感。” 《易.通卦驗》上講:“伏羲、方牙、蒼精作易,無書,以畫事。” 《禮含文嘉》上講:“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BR> 《尸子》中講的“伏羲始畫八卦”,更是早已經形成易經界數千年的基本觀念:“伏羲畫八卦”、“畫卦”,用“畫”去表示寫畫符。是說伏羲在模擬結繩與圖畫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易經的卦符。 之后就有了另一個現代人自認為“科學”的共識: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是在伏羲創(chuàng)造的卦符的基礎上進行與完成的。 比如說,今天人們的書法藝術中的草書“天”字,幾乎完全的像八卦中乾卦的卦符。 比如說,古代的坤字的寫法是“〈〈〈”,很類似把八卦中的坤卦的卦符側著寫。 比如說,篆字中的水字的寫法,又幾乎完全是把八卦中的坎卦的卦符豎著寫...... 這不僅是現代人的認識,漢代以后,就已經有了這種看法。把卦符的創(chuàng)造與文字的創(chuàng)造,放在一起,不能說沒有道理。我們試著把這篇文字開頭引用的兩段關于伏羲造卦與倉頡造字的話中的伏羲的名字與倉頡的名字換置一下: 古者倉頡,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文字,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狈耍婙B獸蹄沆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八卦。伏羲之初作八卦,天雨粟,鬼夜哭......伏羲之初作八卦,蓋依類象形,故謂之符,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卦?!?BR> 手在豫說,如果要用易經中的64個卦去對應人體上的各個部位的話,可以用雷地豫卦去對應人體中的雙手部位。從雷地豫卦的上下卦組合上來分析。下卦為坤卦,表示人的肉體部分,表示人體上靜、安靜的部位,表示人體上的肉體而安靜的部位。上卦為震卦,表示人體上動的部分,動而在肉體上面的部分,動而且可以高于、高出于人體、肉體之上的動、動作部分。所以說人體中的雙手在對應易經的64卦時可以屬于雷地豫卦。在伏羲64卦方圓圖的方圖中,雷地豫卦的位置在最上方略微偏離中心線的地方。也正是人們常講的可以“提綱攜領”的位置。具有“提綱攜領”的作用。在這個方圖上,沿著雷地豫卦豎排向下看,共有8個卦,這8個卦的上卦全都是震卦,是整個人體中的動力能量部分。而以重震卦為中心,為心臟部位。向上向下,向下至風天小畜這個女性子宮卦以及人體腳趾這10個小小動物。向上至雷地豫卦這人之雙手十指。風天小畜與雷地豫卦,皆震之末稍,震之頻繁與瑣碎之處。由此又知雷地豫卦,可以對應人體上的雙手與十指。同時,雷地豫卦,它上可以得到、高舉到人體之上。下面的坤卦,指人身上的肉質部分,又指人體中的腹部,上面的震卦上可以高出人體之上,下可以環(huán)抱腹部之坤卦。這也又是雷地豫卦上可提綱攜領,下可環(huán)抱腹部的作用。重震卦為中心,為心臟部位。雷地豫卦在方圖重震卦豎排的最上面,在末梢,為人體中的手指部位。盡管只是末梢,畢竟與心臟的重震卦直接聯(lián)系著,這也就有“十指連心”的說法。這也就是手之指掌與易經64卦的關系與意義。 從“手在豫說”說起,是有兩重意思,一是說學習《易經》,可以從任何地方上入手,可以從易經64卦的任何一個卦上入手。可以說一卦通,八卦通,八卦通,則六十四卦一一皆通。不論從哪一卦上上手,只要從上手處,就要把一個卦論通透,理解得通透,做得通透。二是說這“做得通透”中的“做”字,是說學習《易經》,既然可以從豫卦上開始,從人體上的手掌上開始學起,也就是講的學《易經》要動手,從行為意義、行動上學起。 比如這人的指掌,既然可以看作、歸屬到易經64卦的豫卦,這指掌整體上的手指部分,還可以看做豫卦上面的震卦部分;手指下部的手掌,又可以看作豫卦下部的坤卦部分。手指對應于腳趾。豫卦對應于小畜卦。中國的河南省,簡稱豫。豫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中是一個卦,就可以從易經中的這個豫卦上去分析、認識、把握河南。反過來從河南省的省情,它的歷史、地理、人文作用與意義上,去認識這個易經64卦上的豫卦。中國的山西省簡稱晉,在河南省的西邊。在伏羲的64卦方圓圖的方圖上,晉卦的位置也正好在豫卦的西邊。 豫卦有人體有地理,沒有天時嗎?豫通復。雷地豫卦,通地雷復卦。復者,反復之道。復者,復數??窗。袊鴼v史上,在河南建都的,大都為復數。有西周而后有東周,有西漢而后有東漢,有西晉而有東晉,而唐朝干脆設東西兩個都城,之后,又有北宋與南宋??窗?,在中國歷史上,河南出的人物,也僅然多為反復無常之人。曹操、司馬懿、袁世凱,同為一類。自古建都之地,從不出長治久安之帝王。雷地豫卦對應于天風姤卦。武則天與洛陽的演繹故事,充分體現了豫卦與姤卦的演繹。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也把個姤卦表現得豐富而生動,把一代女主、一代女王,一代女后,全體現在了易經64卦中的一個姤卦上。 象者,像也,不只是指那頭具體的大象。象者,形也,伏羲由此入自然形象。伏羲由此入自然。一個人牽出一頭大象嗎?不,不是大象,是一條河。不是大象,是一座山。不是大象,是一片大地原野。不是大象,是一片天空星辰。不是大象,是大海。不是大象,是太陽。不是大象,是驚雷。不是大象,是狂風。象者,像也。學習易經到豫卦處,不可只知豫卦,而不知得象之方法。 易之象,有伏藏。有智伏藏與形伏藏。陜西的周文王,本來是被河南的警察逮到河南來住監(jiān)獄的。于囚禁之中,追問天地,得乾坤之道。得伏羲先天之智伏藏。山東的孔子,游歷中原,饑餓到無吃無喝,也要賴在河南不回山東去。他愛河南之深,愛中原之深,如斯,只為了天降大任于其身。也終究得伏羲之智伏藏,敢為易立傳??鬃右韵?,惟有得形伏藏者。惟有喜形色之易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