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如何學好隸書 寫好隸書與寫好其他書體一樣,必須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運筆方法,講求字的結(jié)構(gòu)和安排好章法等基本技法。除了這些一般性的基本技法以外,這里著重談以下三個問題。 1.要善于擇碑 首先,是要善于擇碑。漢代隸書的碑版很多,都是書法藝術(shù)的寶貴遺產(chǎn),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范本。但風格多樣,體勢各異,究竟學哪種好呢?這就有個選擇問題。就要根據(jù)各自愛好和原有的基礎(chǔ)去進行選擇。比如初學者喜秀逸健勁一類風格的,就可從《曹全》、《史晨》、《孔宙》人手,然后《乙瑛》、《禮器》一步一步地學下去。如果喜愛嚴整古拙一類風格的,就可從《衡方》、《張遷》、《鮮于璜》等碑人手,然后再學《西狹頌》等,這主要是求得:用筆正確、結(jié)構(gòu)工整和體形的健美。 如學書有一定基礎(chǔ)和筆力者,就可擇《石門頌》、《景君銘》、《郙閣頌》等碑而習之,以進一步取得或瀟灑、或豐茂、或奇古的筆致。 如學碑過程中,產(chǎn)生弊病,則改擇能矯正者習之。比如筆力不足,學《曹全》流于飄浮,就可改學樸質(zhì)的《乙瑛》或《衡方》碑矯正之。如學《石門頌》流于油滑,則改學 《衡方》、《張遷》以藥救之。 2.要掌握筆法, 我國書法藝術(shù)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采。都是用特殊的書寫工具毛筆寫成,用點域、線條構(gòu)成不同的藝術(shù)形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法,主要就是筆法。筆法,簡言之,也就是運筆的方法。運筆包括起收、正偏、方圓、藏露、輕重、疾澀等內(nèi)容。故康有為云:“書法之妙,全在運筆?!倍鴿h隸的妙處,更在于運筆的變化多端。漢隸所以那樣豐富多采,正是筆法多變的反映。因此,我們要學好漢隸必須講求運筆方法,使筆法富于變化。既要合乎規(guī)則,又不要拘于一法。 比如中鋒運筆問題。這是書家們歷來奉行的筆法準則。只有筆鋒中正,行筆時,墨汁才能隨鋒毫流注,均勻散開,寫出的點畫,才能圓滿健勁。因此,篆、隸、楷、行、草各體皆應(yīng)以中鋒為主。然而,是否要堅持筆筆中鋒呢?我認為:筆筆中鋒的要求、對寫篆書是比較合適的,因為篆書特別是鐵線篆、玉箸篆,筆法單純,只有中鋒圓轉(zhuǎn)的一種筆法。如果寫隸書,那就不完全合適了。因為寫隸書,如果也象寫鐵線篆、玉箸篆那樣“令筆鋒常在畫中行”,圓轉(zhuǎn)使筆,粗細均勻、輕重如衡、整齊劃一,就沒有那種端莊、雄強、淳厚、樸質(zhì)、古茂等風格了。所以我以為寫隸書,要以中鋒為主,但也要結(jié)合使用偏鋒。其實,中偏鋒,是相互依賴而并存的兩種基本筆法。無“偏”也就無所謂“中”。結(jié)合用偏鋒,可以使筆法更富于變化,用偏鋒不僅易于取勢,駕馭得好,還會獲得奇趣。這種用側(cè)鋒取勢的筆法,在漢碑中就早有先例。如《乙瑛碑》的大挑,《張遷碑》、《西狹頌》的粗筆畫,以及《鮮于璜》、《郙閣頌》等碑的用筆三分,皆是用了鋪毫并間用了倔鋒。后來的《爨寶子碑》,就更多偏鋒了。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趙之謙也都善于巧妙地運用偏鋒,尤其足金冬心,更是側(cè)鋒為多,但他們的書法皆臻妙境。 又如,方圓輕重問題??涤袨樵七\筆要點:“盡于方圓”,并云:“方圓雖然不同,然妙在方圓并舉?!彼巍そ纭独m(xù)書譜》中亦云:“方圓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圓,圓者應(yīng)以方,斯為妙矣?!眻A筆圓轉(zhuǎn)遭勁,活潑健秀,但如果單用,則易流于輕浮,單薄;方筆方整莊重,剛健雄渾,倘純用方筆,則又顯就呆板拘謹,缺乏神采。方圓并舉,方而不笨,圓而不弱,補偏救弊,相得益彰。所以歷來書家,都主張方圓兼使。如《石門頌》,就是以圓筆為主而方圓并用?!稄堖w碑》就是以方筆為主而方圓并舉。后來善于真、行書王羲之、褚遂良、柳公權(quán),無一不是善于方圓兼使者。因此,當我們臨碑時,也不要圈于一法,要注意方圓并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