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約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說生約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廣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過于管鮑之交,推薦管仲當(dāng)上齊相,從而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成就齊國霸業(yè)。
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漢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jīng)濟學(xué)家、改革家,被譽為“圣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fù)?dān),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伙經(jīng)商失敗,后從軍,到齊國,幾經(jīng)曲折,經(jīng)鮑叔牙力薦,成為齊國上卿(即宰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管仲在任內(nèi)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yè),并因開創(chuàng)國營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wù)業(yè)供奉為保護神。《戰(zhàn)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北宋蘇洵的《管仲論》對管仲的事跡做出了分析和評價。
讀《鮑叔牙與管仲的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