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田國秀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少年兒童問題研究專家 一次次幫兒子化險為夷 按正常的話,小楊應該上大二第二學期了。但他仍然休學在家,不肯復學。身體全無大礙,但他就是不想上學,父母無計可施。 小楊的媽媽姓劉,是一家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沒提小楊之前,劉女士談笑風生,信心滿滿。談到兒子之后,盡管流露出淺淺的失望與無奈,但對兒子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很是欣慰。一方面對兒子聰明過人大加稱贊,另一方面也對夫妻倆為兒子的設計頗感得意。到目前為止,唯一感到不解的是兒子上了大學之后反而事故不斷,不得不申請休學,回家休養(yǎng)。到如今早已到了復學的期限,兒子死活不肯回去上學,弄得夫妻倆焦頭爛額。 用劉女士的話說,小楊是因為高考發(fā)揮失常才上了現(xiàn)在這所外地大學。一年多前,父母送小楊入學報到,小楊對學校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失望,恨不得當時就扭頭回家,來年再考。在父母反復說服下,勉強辦了入學手續(xù),開始了大學生活。開學不到一個月,學校輔導員的電話就打到了家里,說小楊幾乎什么課程都不去上,整天呆在宿舍,不是睡覺就是上網(wǎng)。輔導員做工作,班干部提醒監(jiān)督,小楊上了兩天課,之后又不去了。為此,劉女士特意從北京趕到學校,掰開了揉碎了講道理,小楊答應去上課。又過了一個月,輔導員的電話又來了,說小楊瘋狂地追求一名同班女生,引起人家極端反感,已經(jīng)找了輔導員多次,并表示,如果小楊再不收手,就報警。不得已,劉女士第二次去了學校,警告小楊不許做出格的事,母子倆大吵了一架,劉女士心神不寧地回到北京。果不其然,不到一個星期,兒子真被別人報警了,倒不是那位女生,是一位男生。小楊上課遲到,因為同學沒有幫助他打開教室的后門,對人家大打出手,導致人家報警求援。劉女士和丈夫一起趕到學校,學校向他們指出了問題的嚴重性,準備對小楊做出嚴厲處罰。趕在學校處罰公示之前,父母幫小楊搞來了一份疾病證明,向?qū)W校申請休學。 打造天才兒童,父母神通廣大 劉女士對兒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大惑不解,在她心目中兒子具有超常的聰明,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極其優(yōu)秀。如此聰明的孩子,怎么會不肯上學呢? 小楊5歲上的一年級,因為劉女士夫婦認為永遠要讓兒子比同齡人先行一步,未來的機會才會多。為了達到早上一年的目的,劉女士夫婦托人改動了戶口本上的出生年月,使得小楊滿足小學招生規(guī)則,順利提前入學。雖然比其他同學小一歲,小楊學習上一點不吃力,各門功課還很優(yōu)秀。劉女士堅信兒子確實聰慧,為自己作出的早上學的安排得意洋洋。 早上學還得上好學校,劉女士兩口子可謂是運籌帷幄,未雨綢繆。早在小楊2歲左右的時候,夫妻兩人就將兒子的戶口遷到了一位朋友家,使兒子的戶口順理成章地進到了學區(qū)人家,5歲的時候,順暢無阻地上了一所知名小學。這一切當然是托人想辦法弄成的,巧妙神秘,不露痕跡。 小楊的中考成績并不十分理想,預計中的名牌高中沒能去成。劉女士夫婦托人、找門路把小楊弄到了一所稍顯遜色的知名中學,雖然高中三年的學習還算順利,出人預料的是,小楊的高考成績令人大跌眼鏡。 小楊現(xiàn)在所上的這所大學,也是父母千挑百選,極力推薦的。雖然在外地,離家還算近。是一所財經(jīng)類院校,有利于小楊學成之后進入商界,成為商場上的成功人士。 “這一路聽下來,最強的體會是你們夫妻為了兒子真正是煞費苦心??!” “倒也沒什么,找人、想辦法就都辦成了?!?/p> “看得出,你們夫婦很有能量,你們辦成的一些事可不是普通人能辦成的?!?/p> “還行吧,我們就是想幫助孩子發(fā)展得更好。” “這幾乎是每對父母的愿望,區(qū)別在于,有的父母幫得多,有的父母幫的少,有的父母想幫卻幫不上。你們屬于幫的多的吧?” “算嗎?我們沒這么想過問題。” “跟您談了這么多,我聽出了一條線索,你家兒子幾乎所有的關(guān)鍵關(guān)卡都是爸媽辦成的,給孩子的感覺是,‘沒有我爸媽辦不成的事?!?/p> “這有什么不好嗎?” “所以他就不斷弄出事來讓你們辦啊。在學校,警察都介入了,你們都能弄得無聲無息,一筆勾銷。好了,兒子又把更難的題目交給你們了,‘我不想上學,看你們怎么辦’?兒子確信自己有一對神通廣大的父母,而兒子的心理就在于,自己能把神通廣大的父母弄得六神無主,那不意味著自己的能耐更大嗎!” 聽到這里,劉女士陷入了深思。 肯于示弱是一種家教藝術(shù) 聰明父母是幫孩子分析問題而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成長是每個人無法超越的旅程,孩子的成長恰恰是在經(jīng)歷挑戰(zhàn),遭遇困難,積極面對,克服解決的過程中完成的。父母作為過來人,看到孩子身處困境,免不了愿意伸出手,幫一把,這是人之常情。但拿捏的分寸極為關(guān)鍵。恰當?shù)姆执缡桥c孩子共同面對困境,誠心誠意地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梳理線索、找到原因,陪伴孩子走過整個過程。而不是直接將孩子的困境接過來,利用自己的資源全包全攬,不用孩子有任何參與和付出。父母以自己的能量為孩子遮風擋雨,表面看來是幫助孩子化解危機,長此以往是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孩子的能量無處釋放就會以父母作為釋放對象。作為一個社會主體,每個人都具有發(fā)展的動能,即使是發(fā)展中的孩子也渴望展示自己能力、價值與意義。如果父母過度照顧,包辦替代,時時處處沖到孩子的前面解決問題,等于阻隔和抑制孩子釋放能量,證明自己的通道和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壓抑的能量過多,在外無處施展,無以證明的時候,只能轉(zhuǎn)而通過父母來施展。就像案例中的小楊,施展自己的機會就是為難父母。其心理歷程是:父母非常強大,能夠戰(zhàn)勝父母意味著自己更強大,至少不弱于父母。 必要的示弱是父母的教育藝術(shù)。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要肯于并善于袒露自己的弱勢。比如有些知識比孩子知道的少;有些場合不如孩子出色;有些事情即使盡力了也辦不成。這樣做意味著讓孩子成為生活的主角,培養(yǎng)孩子的承擔感、責任意識,讓孩子有機會經(jīng)歷苦難,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切記不要超越規(guī)范、躲避法律幫孩子“鏟事”、辦事,因為父母這種行事方式本身帶給孩子的后果很是危險:破壞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使孩子敢于鋌而走險;攪亂孩子的關(guān)系邊界,對待某些人、某些事,敢于背離公正,踐踏公平。 為什么說家庭教育的成敗關(guān)鍵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作為家長,我們是否背離了教育本身的意義? 為什么很多父母在生命中已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本身不自知? 父母怎樣做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 如何做更有理解心的合格家長? 成功的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秘訣……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書; 父母的精神高度,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獲得自我提升,才能助力孩子成長,成就家庭幸福。 第八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即將拉開帷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