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一瓶可樂,你知道自己攝入了多少能量嗎? 去超市買零食,除了追求口感之外,你會在意其中的所含的脂肪和鈉含量嗎? 想減肥不吃晚飯,卻忍不住吃了幾袋零食,可是你知道這些零食的能量可能比一頓正餐還高嗎? 現(xiàn)在超市選購食品時,幾乎所有的包裝食品上,都會有一個叫做「營養(yǎng)成分表」的表格。通過看這個表格,我們能了解食品的熱量、大概的營養(yǎng)價值。 什么是「營養(yǎng)成分表」?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規(guī),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的預包裝食品出廠時都必須貼上含有營養(yǎng)信息的標簽。 營養(yǎng)成分表 是標簽上關于這種食品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說明,至少應該包括食物所含的能量(俗稱熱量、卡路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的含量,以及它們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 %(NRV%)。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這四種物質,由于對人體健康影響非常大,我們稱之為「核心營養(yǎng)素」,再加上能量值,屬于國家規(guī)定必須得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上標示的內容。 除此之外,食品廠家還可以自己選擇是否標示其他營養(yǎng)成分,比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營養(yǎng)成分表示例,紅框里屬于必須標注的內容 為什么要關心營養(yǎng)成分表? 有人也許覺得,我體重正常也不想減肥,用不著關心營養(yǎng)成分表。 食物影響的不僅僅是體重,更和整體的健康水平、多種慢性病風險密切相關。 比如,能量過剩會導致肥胖、鈉(食鹽)攝入過多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脂肪的攝入,尤其是反式脂肪的攝入,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因此,簡單來說,營養(yǎng)成分表是用來幫助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均衡飲食,從而降低多種慢病風險。 營養(yǎng)成分表要看 1 + 4 能量值,加上 4 種核心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屬于國家規(guī)定的必須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上標示的內容。 能量 我們吃東西,除了滿足口腹之欲之外,根本上其實是為了從中獲取能量來滿足生長發(fā)育和生命活動的需求。 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來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適當的能量和營養(yǎng)可以讓我們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但如果吃下去的能量過多,就會在體內儲存起來,形成脂肪,導致肥胖,并增加各種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我國,營養(yǎng)成分表上的能量值只允許用千焦來做單位,大家要注意別和我們在生活上常用的「千卡、大卡」混淆了。 千卡、大卡和千焦都是熱量單位??梢园凑找韵鹿綋Q算: 1 千卡 = 1 大卡 = 4.184 千焦 這種標示每 100 克 2 035 千焦的餅干,其實就是 486 千卡。 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都需要蛋白質來完成。 如果飲食中的蛋白質不足,就可能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抗力下降,尤其對于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負面影響尤為明顯。 不過,蛋白質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肝臟負擔,嚴重時還會導致酮酸癥和肝腎損傷。 所以,人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蛋白質。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輕體力勞動的成年男子,每天大約需要 75 克蛋白質。 脂肪 說到脂肪,不少人都會「談油色變」。其實,脂肪不僅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還是構成人體器官和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所以,即使在減肥,也不應該完全拒絕吃脂肪, 不過,由于脂肪的供能能力是碳水化合物的兩倍多(1 克脂肪可以提供 9 大卡的能量,而 1 克碳水化合物只能提供 4 大卡的能量),而且過多的脂肪攝入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只有肥肉、食用油是脂肪,很多點心、零食的酥香口感都是脂肪的功勞。高油脂的食物往往不知不覺會吃很多,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需要引起重視。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在我們國家的飲食結構中,每天所需能量的 60% 都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除了大米饅頭這類主食中的淀粉之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額外添加的精制糖,比如可樂、甜點中的白砂糖。 鈉 食物中的鈉,主要來源是食鹽,食鹽的化學成分就是氯化鈉。吃鹽過多,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所以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 6 克(2 400 毫克鈉),WHO 則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 5 克(2 000 毫克鈉)。 超市中很多食品都是含鹽大戶,比如方便面、薯片,甚至不咸的面包中含的鈉也不少,有了營養(yǎng)成分表,食物中的含鈉量,就得老老實實地標出來了。 營養(yǎng)素參考值 %(NRV%) 營養(yǎng)素參考值 %(NRV%)是指能量或營養(yǎng)成分占相應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這里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可以理解為人每天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合理攝入量。 有了這個 NRV%,就可以知道這種食物提供的營養(yǎng)成分占一天需要量的大致水平。 比如,一包 100 g 的餅干的熱量是 2 000 kJ,粗看這個數字,人們或許沒有確切的概念,但看一下 NRV% 是 24%,這就是說,吃一包這種餅干,這一天熱量的四分之一被吃進去了。 小心商家的「貓膩」 現(xiàn)在不少商家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上耍小聰明,企圖讓不健康食物,看上去順眼一些。 比如很多人都愛的薯片,往往并不按 100 g 來標注營養(yǎng)數據,而是用「每份」來混淆視聽。具體的「每份」是多少,就是商家自己定的了。所以,在薯片的包裝上,看到的數據一般是這樣子: 乍一看熱量只有 680kJ,好像并不高,NRV% 也只有 8%,但這只是 30 g 的數據啊,超市里常見的盒裝薯片都在 100 g 以上,最小包裝也有 45 g,吃掉一盒薯片,就意味著吃下去一天所需的 27% 的能量和 60% 的脂肪。 吃了多少更重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樂。可樂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一般都會寫著 100 ml 熱量 189 kJ,NRV% 才 4%,看上去好像是個低熱量的健康選擇。 但其實,一瓶 500 ml 可樂隨隨便便就喝下去了,喝完了還毫無飽腹感(這個很好理解,聚餐的時候喝可樂不會讓你吃得少吧),而你的身體卻已經攝入了 1 000kJ 熱量,一天 20% 的熱量份額就沒了。 反式脂肪酸:「0」不等于沒有 由于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負面影響,我國相關法規(guī)明確要求,如果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還應該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中標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能不少細心的人要問了,很多餅干、蛋黃派之類的食品在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人造奶油」這類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欄為 0,甚至還在外包裝上打出「不含反式脂肪」的宣傳,這難道是食品廠家弄虛作假糊弄消費者嗎? 其實,成分表中含量為 0 并不意味著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中就規(guī)定,如果每 100 g 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過 0.3 g,那就可以標注為「0」,并不代表著完全沒有。 而且,除了少量的反式脂肪之外,這類食品往往還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還是得「管住嘴」,盡量少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