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乎!哪吒是宜賓人? 2015-12-31 四川檔案44評
摘要徐老師為你講述老四川的故事
“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p> 這是中國民間神話里最獨特的一位,他調(diào)皮可愛,他放走囚徒,他大鬧龍宮,他懲惡揚善、為民除害……《封神榜》、《西游記》中留下他天真稚氣的形象,后世更是有數(shù)不清的影視劇刻畫他的超凡脫俗、聰明伶俐。 這個天庭仙童,幾經(jīng)轉(zhuǎn)世,投胎為陳塘關(guān)李靖之子。四龍王水淹陳塘關(guān),為救百姓,他剔骨還父,托夢母親,在翠屏山建行宮;托生蓮花,再次出世……幾千年前這奇詭動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宜賓。
陳塘關(guān)哪吒塑像
有關(guān)哪吒的傳說和故事在宜賓比比皆是,相傳翠屏區(qū)南廣鎮(zhèn)是哪吒出生地,翠屏山有哪吒行宮、騎龍坳、哪吒洞,真武山有二郎洞,七星山有太乙真人(哪吒之師)金光洞遺址等,地理河川之名與哪吒文化有關(guān)聯(lián)的達(dá)二十多處。 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看《封神演義》神話故事中的哪吒出生地——陳塘關(guān),就在宜賓市區(qū)的南廣鎮(zhèn)。南廣是一個古鎮(zhèn),據(jù)《辭海》解譯:“南廣,郡、縣名。廣袤綿延二千余里,公元前135年——前129年,為東輿烏蠻占領(lǐng)?!?即僚人占領(lǐng))。如今,在南廣瀕臨南廣河的懸?guī)r峭壁上,仍然隱約可辨“陳塘關(guān)”幾個大字,殘存兩座廟宇的基石。陳塘關(guān)下的南廣河,流經(jīng)筠連、高縣、長寧、興文幾縣,有九灣十八拐,民間稱之為“九灣河”與《封神演義》中亦相符合。在這條河沿岸,發(fā)掘出了許多漢墓,古劍、古錢等古遺存,說明了沿河聚居的先民甚多。沿河而上可到云南。單說長寧縣,古時稱之為“長寧軍”轄十州六堡寨,四十六蠻夷千戶。漢族皇帝在南廣這個一水通萬里到江南的要塞之地,設(shè)關(guān)隘防守邊戎少數(shù)民族動亂,亦在情理之中。 說得更遠(yuǎn)一點,遠(yuǎn)古洪荒時,四川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水勢漸退,諸岳始現(xiàn)。而長江連東海,九灣河入長江,哪吒在九灣河口入長江之處洗澡,動搖東海龍宮之說自然成立,而傳說中的長江,古時人們也稱之為“東?!薄7Q長江為東海也并非空穴來風(fēng),有一種特殊的魚類,古時稱之為鱏,現(xiàn)稱之為鱘,有一種特殊的生活習(xí)性,它生活在大海之中,產(chǎn)卵孵子卻要成雙成對,不辭千辛萬苦從大海之中通過萬里長江,逆流而上游到上游的金沙江來完成。雄性守護覓食,雌性孵化,待小魚長大又游回大海。游回大海時由母魚帶領(lǐng),雄性的鱘魚卻累死在金沙江河灘,周而復(fù)始,至今如此。
傳說中的哪吒出生地
在宜賓的民間傳說中,人們稱這母鱘魚是龍王的女兒,一次不小心被漁夫捕到,一天僰族青年救了她,她為了報恩,嫁給這個青年,生下了兒子就是僰族的頭領(lǐng)。龍王得知女兒下嫁凡人,把女兒抓回龍宮,龍女在哪吒的幫助下,回到丈夫身邊生子。從此,鱘魚生子均要游到金沙江來完成。從這一則美麗的傳說中,我們起碼可以得到這樣兩個啟示:第一,遠(yuǎn)古時的宜賓一帶系海域。第二,居住在這一帶人們對魚類習(xí)性的觀察十分仔細(xì)。不知鱘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生活習(xí)性的情況下,就為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提供了發(fā)揮自己美好想象的余地。 哪吒鬧海的故事,家喻戶曉。只要你到宜賓隨便一打聽,熱心的人會把你帶到南廣,站在南廣河入長江口處,指著江邊河灘上那長約五百多公尺,嶙峋多姿的石梁說,那就是哪吒打互的龍王三太子的尸體變的龍脊石。 在宜賓一江之隔的南岸,有一座綿延百里,狀如北斗的山,名七星山,山上有一個洞名金光洞。相傳是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清修之洞府。在江北,有一座山名觀斗山,相傳是李靖練兵的地方,太乙真人觀星象的地方。還有一大壩名鷲州壩,鷲州壩邊緣有一座瀕臨岷江的紅巖山峰,名叫靈鷲山,俗稱赤巖,山下有個洞名圓覺洞,相傳是燃燈道人居住的地方,山是燃燈道人煉火功燒來變成紅色的;山下壩中有一座古塔,名叫鷲州塔,傳說系哪吒追趕父親,為報李靖燒廟、毀金身之怒恨時,被燃燈道人拋出的九龍神火塔困住的燃燈塔;李靖為報燃燈道人贈塔之恩(使他成為了托塔天天),照所托之塔的模樣,在困哪吒之地建了一座塔。
位于長江和南廣河交匯處的“龍脊石”。
在宜賓城西,五、六公里的地方,有天池公園,池水清涼甘冽,從未干涸過,自古盛產(chǎn)蓮藕。傳說哪吒為了不連累父母,剔骨還父,割肉還母,個人承擔(dān)斬殺龍王三太子之罪后,李靖又毀了他的廟宇、金身塑像,魂魄無所依不能還生,太乙真人就在天池采蓮藕作為他的化身。至今,天池的還生亭已按民間傳說恢復(fù),供人游覽。 在宜賓周圍,以龍為名的地名相當(dāng)多,均與哪吒的傳說有關(guān)。比如:在翠屏山后一個小坡,名叫“望神坡”,其來歷是李靖燒了哪吒廟后,嚴(yán)禁百姓再去燒香祈禱求哪吒,人們只好跑到山后望著山上哪吒廟焚行禱告。以后人們就把那小坡取名望神坡。“騎龍坳”系哪吒騎小龍而得名;“龍腦橋”則是哪吒斬孽龍之頭所變。 柏溪的“桂圓林”是哪吒把一條惡龍的眼珠打出來,掉在那里所變,因此桂圓又稱為龍眼。此外,還有龍頭鎮(zhèn)、龍池鄉(xiāng)、蟠龍場、羅龍鎮(zhèn)、化龍橋、回龍鄉(xiāng)、龍華鎮(zhèn)等等,簡單算一下,帶龍的地方就有好幾十個。而翠屏山哪吒洞,哪吒廟、將軍石、太子石、龍脊石等等都有許多優(yōu)美神奇的傳說。就連三江口東山上的白塔,與之相對的七星山上的黑塔,因白塔頭上是黑色,黑塔頭上是白色的,人們就編出了《哪吒學(xué)雞叫,雙塔換錯帽》的故事來了??傊谝速e有關(guān)哪吒的傳說,俯首可拾。
哪吒洞
1991年,繼黃樟先生圓了哪吒夢后,臺灣寺廟整編委員會,派了許多專家、學(xué)者來宜賓進行實行考察,其中李燦郎先生對宜賓的山山水水與《封神演義》一書中,對哪吒出生地的描述十分吻合感到驚奇、激動,拍下了許許多多與哪吒傳說有關(guān)的山川風(fēng)貌。更令他驚喜的是,就在翠屏山上千佛崖的石梯中,發(fā)現(xiàn)一塊殘存的石碑,碑上依稀可見:“……龍王社”幾字,忙拂去灰塵用相機拍了下來,問旁邊的向?qū)В骸霸趺磿埻鯙槊麃砑缒?”向?qū)Щ卮鹫f:“宜賓小溪小河很多,加上金沙江、岷江、長江這些大江大河,過去每年夏天,山洪暴發(fā),就會淹沒許多田地、房舍。過去但凡洪水暴漲,都會認(rèn)為是龍王作怪,所以用龍王之名來集社,以便召集人們來防洪。比如水東門就有竹木邦的王爺廟?!崩钕壬J(rèn)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回臺灣后,把自己所拍相片、聽到的 、看到的進行了一番研究,認(rèn)定哪吒的神話傳說是由這里散播出去的,翠屏山的哪吒洞、哪吒廟是哪吒的祖廟;而且出了厚厚幾本書,配上宜賓山川相片來加以證明。
南廣古鎮(zhèn)
第二從民間習(xí)俗方面來看,哪吒的形象、穿著也有別于諸神。哪吒的穿著打扮與舊時宜賓小孩打扮一樣,穿紅肚兜、頸上戴銀項圈、掛長命鎖、或銀手圈;赤腰赤腳、留撮箕頭或梳兩條牛角辮。 哪吒戰(zhàn)神的形象是:三頭、九眼、八臂。所以哪吒在宜賓民間藝人的口中又稱之為“八臂哪吒”,這種不怒而威、面目威武、甚至猙獰的形象,現(xiàn)在已經(jīng)難尋。但是,舊時的宜賓,但凡在船失事的江岸邊,被蛇蟲虎豹傷過的山路口,都立有面目猙獰、不怒而威的避邪石雕,人們稱之 “吞殼”;立有“泰山石敢當(dāng)”的石碑。相傳是哪吒所降服了的山精水怪,被派到那里鎮(zhèn)守山中的精靈、水中的孽蛟惡龍,以防它們再度危害過路行人和船只。隨著人類的科學(xué)知識不斷提高,這一習(xí)俗漸漸淡漠了。 宜賓古稱僰道,原系僰人聚居之地。但是,在明代末期,距今500多年前卻突然消失了,留下許多獨木棺懸在懸?guī)r峭壁上,成了千古之謎,經(jīng)來許多中外學(xué)者前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古棺中的僰人沒有門牙。在民間傳說中,這一習(xí)俗的來歷有一則與哪吒有關(guān)。故事內(nèi)容大致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僰人,被紅帳子妖魔(桃花瘴)所毒,昏迷的人牙關(guān)咬得很緊,藥水不能灌入口中,哪吒為了救人,敲掉了中毒者的兩顆門牙,用竹管將藥水灌入其口中,使中毒者得救。從此以后,生活在山里的人,就有了打掉門牙的習(xí)俗。 舊時,宜賓人與中國各地的人一樣,敬天尊地怕鬼神的思想很濃厚。各族人民都有許多這方面的習(xí)俗。比如祭祀天地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要唱《祭典歌》;悼念死去的親人,特別是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傳說冥音府鬼門要開,各種鬼會蜂涌而出,有“七月半鬼亂竄”之說,家家戶戶都要燒佛紙(包好的紙錢,寫上死者的姓名,生辰時間和生者的姓名),同時要“唱冥包”,讓死者靈魂安寧,早日轉(zhuǎn)世投生。
翠屏山上的哪吒行宮
修房造屋,從石工安基石、木工釘門、上大梁都要說四言八句,而這一習(xí)俗大多都與哪吒有關(guān)。現(xiàn)以農(nóng)村修新房上大梁的四言八句為例:掌墨師(木工中的大師傅)上大梁,首先要用紅綾條捆在大梁上,拴紅綾時必須要說: 哪吒紅綾軟綿綿,拿在黃龍身上纏; 左纏三轉(zhuǎn)生貴子,右纏三轉(zhuǎn)福祿緣。 左邊修的東都府,右邊修的跑馬園。 上買長安好馬跑,下買金陵好行船。 好跑馬來好行船,主家發(fā)財從今年。 過去,在屏山一帶,農(nóng)民除草時,先要敬土地神,唱《請土地神歌》;采茶時要唱《采茶歌》;船工們行船時,唱的《川江號子》其中也有帶哪吒的內(nèi)容。更為有趣的是,過去小孩晚上哭時,人們會用黃紙寫上: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個吒兒郎。 過路君子念一遍, 一覺睡到大天光。 寫好后拿來貼在十字路口,或往來行人多的墻上或樹上,讓過路行人念。認(rèn)為這樣小孩夜間就不會哭了。這首歌謠第二句后面的“吒兒郎”很明顯是把自己的孩子比作神靈的化身,少年英雄哪吒的美好愿望。 舊時,宜賓在宗教集會、喪葬儀式中有一種相互唱和的習(xí)俗,稱為“道謁子”或“佛句子”。最初,這種形式是道教或佛教用來闡述教義的短詩,內(nèi)容大多是勸人向善,皈依道教或佛教的;格式上一般的七言,但在每首或每段未尾,都要毫不例外地加上一句:“無也量也壽也符!”或“佛也南無阿彌陀!”這形式一到多民族聚居的宜賓不久,就演變成了人們自娛、交際、發(fā)泄內(nèi)心積郁、展現(xiàn)生活苦難和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等方面的,地道的一種民間歌謠形式了,內(nèi)容無所不包,其中也有關(guān)于哪吒的。過去,在屏山一帶,除了在薅包谷草前要祭土地,唱《請土地神歌》外,下午第二次休息前,有一個唱“道謁子”或“佛句子”的時間,例如: 阿彌陀佛我的娘 領(lǐng):阿彌陀佛我的娘,我去燒行躲無常。 靈山老母玄無望,哪吒護我躲無常。 合:佛也!南無阿彌陀! 領(lǐng):親生父母齊丟下,頭頂靈光轉(zhuǎn)回鄉(xiāng)。 紅綾自圈擱在神龕上,太子神位動爐香。 合:佛也!南無阿彌陀! 這首佛句子是在緊鄰云南和涼山一帶山區(qū)搜集到的。從內(nèi)容上來看,是借女兒靈魂之口,為父母唱的,其中很明顯的是把哪吒當(dāng)成了保護神,在自己家中的神龕上也設(shè)了哪吒的神位,還要父母把哪吒的寶貝象征物,代表混天綾的紅綾、代表乾坤圈的白圈供奉到神龕上;專門為哪吒上香。由此可見,哪吒在宜賓山區(qū)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神圣。 少年英雄哪吒的塑造,就是在遠(yuǎn)古洪荒時,人們生活在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能代表人們意愿的結(jié)晶。而多民族雜居的宜賓,文化底蘊也是多元的,既有漢民族帶來的先進農(nóng)耕技術(shù)和中原文化,又有各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對物質(zhì)的崇拜,最少的恰恰是那些封建禮教的束縛。這樣,就具有塑造少年英雄,無拘無束形象的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塑造出來的哪吒形象,也是中華文化中精粹的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體現(xiàn)。 中華遠(yuǎn)古文明,歷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數(shù)千年的積累,已經(jīng)使她的內(nèi)涵變得異常深刻、豐富。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xué)派,率先異軍凸起,形成了千古稱頌的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宜賓這塊土地上居住的僰人,曾隨周武王伐商滅紂,得封僰候而建國的史實,恰恰是哪吒形象塑造的鋪墊和契機。哪吒形象塑造得最成功,最活靈活現(xiàn)的階段,是在投奔師叔姜尚助周伐商之前。也就是說,從他出生到鬧海,死而復(fù)生這一階段,演繹了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某些成分;反過來說,哪吒的形象基礎(chǔ)就是道家的哲學(xué)思想。 太史令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shù)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yīng)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動:行動。合:契符。無形:道之別名。瞻足:齊備。陰陽:天地。儒墨:儒家、墨家。名法:名家、法家。指:通“旨”宗旨,要點。)這段話高度概述了道家哲學(xué)的特點,為后世高道們追求的目標(biāo)。 參考資料:宜賓新聞網(wǎng) 圖片摘自:宜賓日報 主筆:徐老師 點擊展開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