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是整個互聯網,其實是有點標題黨的嫌疑,但不要在意這些細節(jié)。互聯網是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的一位“虛擬朋友”,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不少年輕人也坦言根本無法離開網絡半步。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互聯網的真身是怎樣的?對它的印象就只有一堆服務器? 被各種線纜包圍的工作人員 事實上并不只是服務器那么簡單,但互聯網“住”的地方,說實話也是很無聊且平凡的。舉個例子,坐落在紐約的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雖然名字很霸氣,但其平凡程度大概跟不少學校自家的機房差不了太多,唯一區(qū)別就是感覺所有東西都變大了。這是外國記者Peter Garritano在參觀了這家數據中心的其中一點感想。 其實大家都知道網絡是有實體的,但不少人對這個實體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一個冰冷的房間中默默工作的服務器,為了一探究竟,Peter Garritano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先后到5個數據中心參觀,并拍攝了不少有價值的圖片,可以讓我們一覽互聯網的“住處”。 話題回到紐約曼哈頓的數據交換中心,美國兩大運營商AT&T和Verizon的網絡能夠相互連接,同時它們的網絡也會跟Google的網絡相連接,簡單來說,這座“互聯網大酒店”就是一個為連接大型網絡提供商所準備的地方,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運營更大量的應用,比如谷歌和微軟,而這些企業(yè)也需要運作自己的網絡。與此同時,其他公司也可以在這些設施中設置服務器,這樣你就能夠通過網絡訪問他們的網站了。 數據中心的保安,其實這幢1930年落成的建筑剛開始并不是這個用途的 進門需要打指紋,因此有內部人員陪同的必須的 監(jiān)視和控制整個建筑的地方 Peter Garritano坦言,進入這些設施實在是不容易,他首先邀請了科技相關的記者帶路,花了好幾周的時間發(fā)郵件和打電話去預約數據中心的訪問資格。即使最后如愿進入5家數據中心,但有其中2家都表示不允許Peter Garritano透露它們的名字。這些設施保衛(wèi)森嚴,配備各種生物檢查設備,有些還甚至安裝了針對人類的陷阱,想要進入還真有點像盜墓一般。 服務器前的工作人員 另一個工作人員似乎在解決一些問題 機房可以算是整個建筑最整潔的地方了 辦公室里的白板寫著各種不知名的東西 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新的服務器 Peter Garritano和同行記者必須在保衛(wèi)的陪同下進行參觀,有時保安會允許他在某些設施前面停留一段時間,但更多的時候會催促 Peter Garritano快快經過,這時Peter Garritano就會偷偷地在保安的屁股后面跟拍一些他們不太希望別人知道的畫面。 頭頂是密密麻麻的各種光纜電纜及其他管道
這些光纜將從這里延伸出去,一些是連接到本地,另一些則會穿過海底到達大洋彼岸
建筑里的輸電設備,用于電力的分配
20缸柴油發(fā)動機,停電就得靠它了
設施的地底存放著柴油和其它的設備
樓頂的排氣扇,散熱系統(tǒng)的末端 Peter Garritano希望憑借這一系列的圖片,讓人們知道他們平時訪問的網站的實體到底是怎樣的。其實互聯網所居住的地方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需要配備強勁的冷卻系統(tǒng),需要通過電纜連接數之不盡的復雜系統(tǒng),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一幫設計和維護它們的人。筆者認為互聯網的魅力不只是那些虛擬的網頁內容,還在于那些帶點蒸汽朋克風格的邋遢設備,畢竟它們可是支撐了整個互聯網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