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最怕打預防針了,每次我都得想好幾個辦法安撫孩子?!币晃徽郎蕚鋷Ш⒆哟蝾A防針的家長,拿著糖果和玩具這樣對記者說。帶孩子去打預防針,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狀況,如孩子不配合,死活不去,哭鬧,甚至是大發(fā)脾氣,家長也只好采取各種辦法“鎮(zhèn)壓”或安撫。對此,一些幼兒園的老師們說,家長千萬不能使用錯誤方法,使孩子陷入恐懼之中,或是給他們帶來傷害。 錯誤行為1:蒙眼睛 一位李姓老師說,很多寶爸寶媽不管寶寶多大,一打預防針就蒙住寶寶的眼睛,認為這樣他們就不會害怕,孰不知“黑暗”更讓寶寶產(chǎn)生恐懼心理。正確的做法是讓寶寶面對,引導他們要堅強。 錯誤行為2:過于盲目 “孩子打預防針難免會動,會害怕,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太盲目。”李老師說,特別是大孩子,有些家長將孩子的上半身往死里拽,不顧孩子下半身的兩條腿亂動。而有些孩子表面看起來很乖,家長放松警惕,輕輕搭著胳膊,不用力抓住,誰知一打針孩子就亂動;或者有的家長只抓住孩子的腕關(guān)節(jié),打預防針的時候,孩子肘關(guān)節(jié)就可以“放肆”地動,這樣都容易傷到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在兒童左上臂打針,兒童應坐于家長腿上;家長左臂抱緊兒童,使兒童頭部靠在家長肩部;將兒童右臂置于家長身后;家長用右臂固定兒童雙腿,右手握住兒童左手,防止在接種過程中亂動。 錯誤行為3:哄騙,暴力 怕孩子打預防針不配合,有些家長就騙孩子“阿姨不打針,是給寶寶吃糖”。小孫老師說,這樣說不妥,如果孩子最后發(fā)現(xiàn)是打預防針情緒就會非常激動,不合作;也有的家長在家經(jīng)常會以打針恐嚇不聽話的孩子,孩子就對打預防針越加恐懼。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孩子,告知打預防針是為了預防傳染病,對身體是有益的,并鼓勵孩子堅強面對,也可以舉身邊堅強勇敢孩子的例子,消除寶寶的恐懼心理。 錯誤行為4:怕凍不脫衣 天氣寒冷時,家長怕孩子著涼,不肯脫衣服,緊緊抱住孩子,只露出肩部的一點點皮膚。小孫老師介紹,其實消毒部位是有要求的,如果露出部位太少,會影響消毒的效果,同時也不能找到準確的位置。一般接種室都有安裝取暖設(shè)備,家長可以放心大膽給寶寶脫衣服露出合適的接種部位。安然 |
|
|
來自: 宏圖藏經(jīng)閣 > 《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