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贛州的幾個縣采訪,三僚的名字不止一次被受訪者提起。寧都、興國、于都等地的客家文化研究者,在向記者介紹起當?shù)氐奶厣珪r,都不約而同地提起了“三僚”這個名字,而且總是與風水文化相提并論,稱那里為中國風水文化的起源地。三僚至今活躍著四五百名“風水先生”,中國兩大風水理論流派之一、江西形勢派始祖楊筠松也曾在這里定居,因此被譽為“中國風水先生的故鄉(xiāng)”。楊筠松成名在寧都,但卻將定居地選在了興國三僚,寧都成為楊的故鄉(xiāng),興國三僚則是他最為鐘情的“歸宿地”。 于是,三僚在記者心中充滿了神秘色彩,探訪的愿望便強烈起來。2003年9月11日,記者乘車從興國出發(fā),行程75公里到達該縣梅窖鎮(zhèn),然后又租了一輛摩的,穿過10余公里的土路,終于到了久負盛名的三僚村。 三僚村的“成名” 唐朝以前,三僚村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村,楊筠松的定居讓它聲名遠揚,享譽全國。 公元879年,乾符末年,正值黃巢起義轟轟烈烈之時,一位身穿長衫的中年男子來到位于興國境內(nèi)的三僚村口,端詳很久,才走了進去,在村旁一間無人居住的草房中住了下來。這位男子便是楊筠松。幾天后,三僚村民/知道了他就是當時官拜金紫老祿大夫,職掌靈臺地理事務的楊國師。 陪記者一同前往三僚村的興國縣梅窖鎮(zhèn)辦公室干事黃明說,楊筠松在三僚定居后不久就利用他的風水地理之術(shù)為村子里的百姓勘察風水,選擇吉穴佳壤。因為他的眼光獨到,看得特別靈驗,使生者居而能安,死者葬得其所,名聲便在周圍的十里八鄉(xiāng)傳播開來,很多人不惜千里迢迢來三僚村請他去“作法”。因此,三僚村的名聲也隨之響了起來。 興國縣社科聯(lián)主席胡玉春對“堪輿”(記者注:就是“風水”)文化研究了10余年。他說:“楊筠松逝世時(公元903年),他在民間便成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風水大師,享有極高的聲名!人們?yōu)榱思o念他,集資在他住過的地方重新建了一座祠堂,取名楊公祠,很多人都來上香祭祀他。因此,三僚村也成了很多百姓,特別是風水先生必去拜訪祭祀的地方?!?br>在三僚村,楊筠松所傳下的風水地理術(shù)得到了后人的繼承和發(fā)揚,出了不少享有盛名的勘輿大師,三僚也成了風水先生們經(jīng)常聚會、交流經(jīng)驗和切磋技藝的重要場所。因此,三僚村的風水文化愈來愈濃厚,被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永樂十一年夏天,一位著名的風水大師跟隨庶吉士王英率領(lǐng)600精兵,歷時6年,考察了遼寧、內(nèi)蒙、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六省,實行“因地而形,用險制塞”的風水術(shù),主持了明代長城修復的勘測規(guī)劃工作,把長城變成了一道縱深完整的防御體系。這位風水先生就是楊筠松的傳人曾從政,他后來又為號稱中國第一祭壇的天壇相卜勘測。 胡玉春說,楊筠松來到贛南后,先至寧都懷德鄉(xiāng),生活了10多年,名聲漸起,被寧都客家研究者和風水先生視為驕傲!后定居興國三僚,在那里研究堪輿術(shù),足跡遍布贛南地區(qū),造福百姓的同時還收徒傳藝,培養(yǎng)出了為長城十三陵選址設計的廖均卿、永定著名圓土樓———承啟樓的選址設計者陶張等一大批地理風水學家,至今在寧都、興國、于都等縣仍有不少風水先生稱自己為楊的傳人,僅三僚村就有四五百人號稱楊的傳人,以看風水為生,活躍在民間。 三僚古民居——承恩堂遺址 三僚村的現(xiàn)在 胡玉春說,去三僚村,從興國向東有75公里,而從寧都向西有45公里,處于兩縣的交界處,位置非常偏僻。 9月11日,車剛進興國梅窖鎮(zhèn),一幅巨大的宣傳畫便出現(xiàn)在眼前。上面寫著幾個大字:“三僚——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然而,從梅窖鎮(zhèn)中心街區(qū)到三僚村,還要走十余公里的土路,而且路面崎嶇不平,摩托車手一路小心翼翼。記者坐在后面,提心吊膽了一路,半個小時后終于到達了三僚。 摩的一直開到村子中心的楊公祠門前才停下。楊公祠大門緊閉,一副對聯(lián)很是惹眼:學究天人澤被九州士庶,功參造化名傾萬國衣冠。兩座石獅孤獨地守候在空曠的祠堂前,一縷香煙在門前的臺階上淡淡升起,周圍很靜。黃明說,平時這里很少有人來,但是每逢節(jié)日,就會來很多的人祭祀楊公,如果這里的風水先生新收了徒弟,就要來這里舉行儀式,也很熱鬧。這里的人認為楊筠松喜歡寧靜淡泊的生活,所以沒有重大的事情一般不會來打擾他。 三僚村的地形很獨特,是個群山環(huán)抱的一個圓形盆地。盆地中間為平整厚實的黃土岡(當?shù)厝朔Q黃土嵊),岡中間卻孤零零凸起一座狹長的石灰?guī)r小山崗,坐北朝南,名曰“羅經(jīng)石”,北寬南尖,形狀酷似羅盤中間的指針。羅經(jīng)石上還有一孔天然石灰?guī)r溶洞,深不可測,當?shù)厝巳∶拔础保@石峰就是楊筠松當年鉗記里的“前有羅經(jīng)吸石”。 黃明告訴記者,到過三僚村的人,都會覺得這里的地形是一個堪輿使用的羅盤?!兑捉?jīng)》曾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僚村曾、廖二姓的村落,正好是太極中的“兩儀”。三僚村是一個按照易經(jīng)原理進行建設的古村,后天進行了“四維八景”的點化,以吻合易經(jīng)原理。三僚村“四維”,就是在村子的東、南、西、北四角分別建筑的東華、西竺、南箕、北斗四座寺廟。東華寺位于三僚圩東面東華山半山腰,距圩場2.5公里,還有“東谷朝云”、“眠弓峻嶺”兩個景點在這座山峰。東華山山頂是興國縣與寧都縣的分界線,山北屬興國,山南屬寧都縣,山南麓有一座碧波萬頃的水庫。聽著黃明的解說,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村子,頓時變得神秘萬千。然而走在村子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記者卻感覺村子和其他的村莊沒什么兩樣,甚至比其他的村子更窮一些,房屋大都很破舊,朝向也都以整齊為主。然而,讓記者感到奇怪的是,一路走過來,在這樣破舊和偏僻的小村里,卻有不少的高級轎車停在那里!村民張大山說,那是外地來本村請風水先生的,平時有很多廣東、福建甚至香港、臺灣的老板來這里請風水先生。 黃明介紹說,三僚現(xiàn)在全村人口約4600人,分居在18個村民小組,居民主要是曾、廖兩姓,大多以種莊稼為生,也有一部分出去做生意。最富有特色的是,這里有四五百名風水先生,活躍于贛、閩、粵和臺港地區(qū)的民間。因為是楊筠松的故鄉(xiāng),所以人們很看重這里的風水先生,他們平時都很少在家,分布于各地勘察地形,這里實際居住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年人也很少。 從原路返回,摩的換成了三僚村的,一路顛簸。的哥說,這里年底就會修成水泥路。不久前,一位香港老板來拜楊公,看到路面如此差,就對村里表示要出資20萬元,把這條通向外面的路修好,以方便更多的人來三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