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稱謂極有講究,不同關(guān)系不同的身份、地位對人的稱謂都可能有所不同。那么在古代,比較常見的稱謂都有哪些呢?
1直稱姓名: (1)自稱姓名或名。 (2)用于介紹或作傳。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2稱字: 古人幼時(shí)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一般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補(bǔ)充解釋,是相互印證的,例如蘇軾字子瞻,實(shí)源于“登軾而望之”(《左傳·長勺之戰(zhàn)》) ,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則是由于“轍”是到車子由此駛過的痕跡。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3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例如元代畫家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道人,又號大癡道人。 
4稱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和明代書畫家董其昌都被謚號為文敏。

5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明代畫家唐寅在蘇州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座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 
6稱籍貫: 如宋代畫家李成是山東營丘人,故而后人稱其為李營丘;郭熙是河陽人,故而人稱郭河陽;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是浙江吳興人,故而人稱趙吳興。 
7稱郡望: 如韓愈雖系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8稱官名: 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dāng)普遍。唐代詩人畫家王維曾任尚書右丞,所以得名王右丞;北宋書畫家米芾曾歷官18任,其中禮部員外郎算是履歷中的最高官職,后人因此稱他為“米南宮”(“南宮”是禮部的代稱);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曾任職翰林待詔,所以又被人稱為“文待詔”。 
9稱爵名: 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yùn)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 
10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 
(本文插圖:歷代經(jīng)典雪景)

努力打造實(shí)用的書畫欣賞、學(xué)習(xí)、交流平臺(tái),國畫藝術(shù)(微信號quicksnowfall)期待您的關(guān)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