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梁 
看結構設計說明中的有關內容,譬如記住各構件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等。

1)根據相應的建筑平面圖,校對軸線網、軸線編號、軸線尺寸。 2)根據相應的建筑平面圖的房間分隔、墻柱布置,檢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梁軸線定位尺寸是否齊全正確。
3)若為主梁時,檢查附加橫向鋼筋有沒有遺漏,截面尺寸、梁的標高是否滿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4)檢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的相對標高與建筑圖洞口尺寸、洞頂標高、節(jié)點詳圖等有無矛盾。檢查集中標注的梁上部通長鋼筋與原位標注的鋼筋有無矛盾。
5)結合平法構造詳圖,確定箍筋加密區(qū)的長度、縱向鋼筋切斷點的位置、錨固長度、附加橫向鋼筋及梁側構造鋼筋的設置要求等。
6)非矩形截面梁,如果沒有剖面圖,就得盯著設計要剖面詳圖——因為非矩形截面梁——平法寫不到家——唯有畫圖,才可以看出那個角角落落有或者沒有鋼筋,這主要是一些裝飾線條等非矩形截面類梁構件。
二、墻
1)先校對平面,后校對構件; 2)根據構件類型,分類逐一細看;
3)先看各構件,再看節(jié)點與連接。
1)看結構設計說明中的有關內容。明確底部加強區(qū)在剪力墻施工圖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圍;明確底部加強區(qū)在剪力墻施工圖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圍;沒有明確的就要問設計。

2)檢查各構件的平面布置與定位尺寸。根據相應的建筑平面圖墻柱及洞口布置,查對剪力墻各構件的平面布置與定位尺寸是否正確。特別應注意變截面處上下截面與軸線的梁軸線的關系。 3)從圖中(截面注寫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寫方式)檢查剪力墻身、剪力墻柱、剪力墻梁的編號、起止標高、截面尺寸、配筋、箍筋。當采用列表注寫方式時,應將表和結構平面圖對應起來一起看。
4)剪力墻柱的構造詳圖和剪力墻身水平、豎直分布筋構造詳圖,結合平面圖中剪力墻柱的配筋,搞清從基礎到屋頂整根柱或整片墻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構造。
5)剪力墻梁的構造詳圖,結合平面圖中剪力墻梁的配筋,全面理解梁的縱向鋼筋、縱向鋼筋錨固、箍筋設置要求、梁側縱向構造鋼筋的設置要求等。
6)全面理解剪力墻的配筋圖,可以自己動手畫出整片剪力墻各構件的配筋立面圖。

三、柱
1)先校對平面,后校對構件; 2)先看各構件,再看節(jié)點與連接。
1)看結構設計說明中的有關內容。 2)檢查各柱的平面布置和定位尺寸,根據相應的建筑結構平面圖,查對各柱的平面布置與定位尺寸是否正確。特別應注意變截面處,上下截面與軸線的關系。

3)從圖中(截面注寫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寫方式)逐一檢查柱的編號、起止標高、截面尺寸、縱向鋼筋、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 4)柱縱向鋼筋的連接位置、連接方法、連接長度、連接范圍內的箍筋要求。
5)柱與填充墻的拉接筋及其他二次結構預留筋或預埋鐵件,所以建施與結施圖一定要結合起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