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你說東他偏向西;我嘴皮都磨破了,可他就是不聽;整天告誡他要好好學習,可他就是厭倦書本。 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這孩子咋就這難管呢?問題看起來很棘手,其實很簡單,原因就是家長不懂得教育。一味模仿、陳舊的教育習慣,警察式的家長,無法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孩子。 近年來,做一名學習型家長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做學習型家長”?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鄭福明給家長們“支招” 。 映像網(wǎng)教育頻道訊(記者 李媛媛) 11月26日—29日,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學前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和亞洲幼教年會組委會聯(lián)合舉辦的亞洲幼教年會在蘇州文化博覽中心舉行。 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威幼教專家和國內(nèi)幼兒屆權威人士舉辦了多場講座,為全國民辦教育教育工作者帶來了豐厚的幼兒文化大餐。 昨天上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鄭福明為全國幼教人士分享“如何培養(yǎng)學習型的家長”。 現(xiàn)狀: 家長學習,愛貴的不愛免費的 經(jīng)調(diào)查,現(xiàn)在多數(shù)家長不愿意參學校的學習,甚至幼兒園的半日班活動,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都不愿意參加。但是,面對社會上辦的高昂費用的其他學習班,爸爸媽媽反而愿意花大價錢去學習。 免費的學習不去珍惜,卻愿意付出高昂的費用,這是為什么呢?鄭福明說,因為現(xiàn)在不少家長只是在孩子遇到問題的問題,亟待解決的時候,才會想要去學習,才會有想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幼兒家長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關愛孩子,缺乏具體方法。 2.熱愛學習,但是追求快餐文化;學習的內(nèi)容太過于表面。 3.樂于與幼兒園合作,但對幼兒園老師,仍然持有懷疑態(tài)度。 如何讓家長愛上幼兒園的免費學習?鄭福明建議,作為幼兒園,提供學習的內(nèi)容要滿足家長學習的實際需要,要更有針對性。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要讓家長擁有強烈的賦能。 而如何讓幼兒父母擁有賦能呢?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激發(fā)家長的信心,發(fā)掘家長的教育能力。其次要肯定幼兒家長,讓幼兒家長接納自己,幫助其理解自己的行為,并讓他們自信,相信自己更有能力去為孩子改變。 分析: “肯為孩子改變”的家長最難得 “如今的父母劃分為四個層次。最底層的是‘肯為孩子花錢’;其次,是‘肯為孩子花時間’;再好一點的,是‘肯為孩子學習’;最好的,就是‘肯為孩子改變的’。” 鄭福明分享說, 以后我的家長將是80、90后,在這些家長當中,肯為孩子而做出改變的幼兒家長,是最難得的,最有智慧的。 他提出,作為幼兒家長,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爸爸媽媽們要學會等待,在孩子發(fā)生錯誤的時候,要留給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的時間;還要為孩子制造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家長的困惑,焦慮和不安,鄭福明建議,首先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論,根據(jù)專家的建議多讀書,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不斷地超越自我,與孩子一同成長。孩子的競爭,在相當程度上是家長之間的競爭,是家長的教育水平的競爭,家庭對于孩子人格形成的作用,往往大于學校。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70%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性格、熱情等,而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一般來自于家庭的啟蒙教育。 做學習型家長,并不是說家長要成為家庭教育的專家,只是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基礎知識,確立正確的家長角色。秩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讓孩子聽你的話,不和你對著干,你就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人,給予他充分的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而不顧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只有這樣,孩子家長之間才能互通信息,相互理解。 妙招: 鄭福明的17句育兒箴言 在鄭福明看來,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合格的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他提出了以下17句箴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