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進入白虎嶺,就是一番狼蟲虎豹盤踞的險境,孫悟空揮舞鐵棒開路,險情一除,唐僧就開始鬧吃飯情緒,孫悟空賠笑相勸,被唐僧一番臭罵,并且以極高的思想境界深刻批判了孫悟空偷懶不去化齋對取經(jīng)大業(yè)的影響。孫悟空擔(dān)心惹惱了唐僧被念緊箍咒,當下離開隊伍前去摘桃子。如果對我前文的分析有印象,那么不難發(fā)現(xiàn)唐僧這種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是從“四圣試禪心”開始的。自從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唐三藏其實是非常信任與依賴孫悟空的;而豬八戒入伙初期,唐僧則經(jīng)常挑八戒的毛病,稍有微詞就勸他回高老莊。一切態(tài)度都在“四圣試禪心”中發(fā)生了180度的大轉(zhuǎn)變(具體見我博文《春心蕩漾》與《分裂的禍根》),加上在五莊觀豬八戒不斷想試探“緊箍咒”的效用,持續(xù)教唆之下,唐僧已經(jīng)對孫悟空有了厭惡之心,這個自命不凡的猴子一旦顯露教訓(xùn)大家的口吻,唐僧心里就有一種極端的不爽,無論是在“四圣試禪心”還是五莊觀事件中,孫猴子好像成了領(lǐng)導(dǎo),自作主張、指揮安排,所以這一次關(guān)于化齋的對話,是唐僧心理動態(tài)的直接外化表現(xiàn)。 【原文】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 深山曠野中有人獨行,唐僧第一個叫出來,為什么要叫給大家聽?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嚷出來:那死猴子說這里沒有人跡,那不是馬上就來了一個!唐僧想證明什么?無非是猴子錯了而已!由此我們可以感知唐僧的心理動態(tài):在五莊觀被孫悟空壓抑得太久了,惹禍、脫難、被抓、談判、脫罪,一切都被孫悟空牽著鼻子走,自己一點左右事態(tài)的能力都沒有,所有的都是孫悟空說了算,你讓這個領(lǐng)導(dǎo)情何以堪?加上豬八戒的挑唆,唐僧一直想說,你孫悟空也不是永遠都正確,我為什么非要被你安排?這是在化齋一事上,唐僧出言不遜的根本原因,沒別的借口可以發(fā)泄心中的郁悶了啊。現(xiàn)在有機會證明孫悟空錯了,他怎么不激動?豬八戒立刻前去打探,見到了白骨精變化的美貌婦人。 【原文】真?zhèn)€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毫無疑問,妖怪變化的小婦人是個絕色,豬八戒才見一眼就淫心大動,上前搭訕,得知女子帶著吃的上路,還發(fā)誓要給和尚吃,馬上跑了個豬癲瘋回報唐僧,于是妖怪第一次接近了唐僧。 【原文】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是甚人家?有甚愿心,來此齋僧?” 作為一個出家的高僧,唐師傅的反應(yīng)顯得劇烈了些,一見這個俊俏的小婦人就“連忙跳起身來”搭話,而且這一連串發(fā)問,已經(jīng)沒有了高僧的風(fēng)范,倒像個走江湖的郎中看到生意上門時的興奮。和美女搭上線后,妖怪編造了自己的身世和要給和尚飯吃的原因,唐僧又開始侃侃而談,教訓(xùn)起人來,看來這段時間真是被孫悟空憋得夠嗆,總想找個人來教訓(xùn)指導(dǎo)一番,因為好歹,他是官嘛! 【原文】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圣經(jīng)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就算唐僧不是個和尚,這番言論對一個陌生女子講起來,當著人的面指責(zé)別人不守婦道,還是有些越界了,妖精連忙圓謊解釋,而唐僧說自己不敢吃女子飯食的理由是“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已經(jīng)有了些調(diào)侃的意味。因此,唐僧是自“四圣試禪心”之后春心蕩漾,久不見女人,突然在山野之間見到如此美貌的小婦人,還主動要拿飯給自己吃,忍不住想和此女多說幾句。唐僧史無前例地詢問一個陌生女子諸多問題,和她的家長里短、指責(zé)調(diào)侃都無非是想達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豬八戒難以忍受這種冗長的對答,也不想分三份的飯食要等到孫悟空回來分成四份吃,當下一嘴拱倒瓦罐準備開吃。就在這當口,孫悟空及時趕回要殺妖精,被唐僧一把拉住,孫悟空可笑唐僧不辨真假,說出了妖怪迷人的手段,還教訓(xùn)唐僧說當年自己做妖怪的時候吃人無數(shù),這樣的小把戲看多了。而唐僧如何肯信?從妖怪走出來的那一剎那,心里就已先入為主認為那是一個人,由此來證明孫悟空錯了,又經(jīng)過一番對答,相談甚歡,沒見半點惡意,怎么肯承認這個美貌的小婦人會是妖怪?但是孫悟空的壞脾氣上來了。 【原文】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yè)?何必又跋涉,取甚經(jīng)去!” 如果說唐僧只是隱隱想滿足些心理幻想,孫悟空則毫不留情地扒下了師傅的心理內(nèi)褲,這番話說得赤裸裸,毫無遮攔,諷刺意味濃重,充分說明在“四圣試禪心”中唐僧的表現(xiàn)其實孫悟空是看在眼里的,而之后自己之所以趾高氣昂,指點師弟、教訓(xùn)師傅,也是因為“四圣試禪心”事件之后,覺得在取經(jīng)隊伍中自己地位超然,再經(jīng)過了五莊觀事件,更是感覺大家必須聽我的,所以眼看著有個妖怪站在面前,唐僧卻不準自己動手,那猴脾氣一上來,再也不給師傅留面子了,此話一出口,同時揭穿了唐僧的潛意識和豬八戒的心中所想,唐僧一腔恨意再難控制。 【原文】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里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從這一刻起,孫悟空在西游的隊伍中先后羞辱了豬八戒和唐僧,言語如出一轍,把豬八戒和唐僧在情感上徹底推到了一個陣線。于是接下來,孫悟空一打白骨精,豬八戒一懲孫悟空,驗證了唐僧手中確實握有制服孫悟空的秘密武器;孫悟空二打白骨精,豬八戒打蛇隨棍上,不斷挑撥教唆,利用唐僧把孫悟空折磨得神不神鬼不鬼,腦袋都被勒成了葫蘆形。這下,豬八戒再也不怕孫悟空了,他一心想把這個趾高氣昂的潑猴子趕出隊伍,以銷心頭之恨: 【原文】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 這是孫悟空和豬八戒正式分裂的分水嶺,唐僧即便知道是豬八戒在挑唆,也毫不留情地執(zhí)行了對孫悟空的酷刑,因為自己也想懲治這個目無領(lǐng)導(dǎo)的猴子,豬八戒給出了正當?shù)睦碛?,不正是出師有名?所以毫不猶豫下了狠手。孫悟空兩次被治,終于服軟告饒,動之以情,展露了內(nèi)心對唐僧的感激之意,又用不能退去緊箍為由讓唐僧繼續(xù)留自己在隊伍中。 豬八戒都走到這一步了,怎么肯善罷甘休?所以當白骨精第三次變化還沒走近大家,豬八戒就嘟囔著禍事來了(詳見前文《三打美猴王》)預(yù)先給孫悟空安排好了罪名。孫悟空知道這次再不打死妖精自己會被怎樣的折磨,心里也有些猶豫: 【原文】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fēng)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 不想讓妖怪逞能,又怕師傅的酷刑,最后的念頭是“虎毒不吃兒”,可見,在孫悟空的心目中,唐僧屢次對自己施加酷刑,早已和虎狼劃上了等號,但是自己好歹是他救出苦海的,以兒自居,對這個再生父母敬愛有加,想著說些動情的話,怎么也能讓師傅回心轉(zhuǎn)意吧?頂多不過再被折磨一次好了!于是,孫悟空招來了土地山神,在半空押照妖精,才徹底一棒打死了白骨夫人,絕了妖怪的靈光。 接上文的分析,這個結(jié)果正是豬八戒想要的,已經(jīng)揣摩夠了唐僧的心思,豬八戒如何不明白唐僧的心意?只要給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怕唐僧不懲治這個死猴子! 【原文】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 唐僧的言語中,大道理是對的,可是我們看到,他慶幸著孫悟空一天打死三人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沒有目擊證人)”,擔(dān)心的是“倘到城市之中……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由此,從這次唐僧的言語爆發(fā)中,我們徹底感受到了,至始至終,唐僧都不懼怕殺人,也不是怪孫悟空濫殺無辜,他最擔(dān)心的是自己作為一個京官,連累上命案之后要如何脫了干系?這番言語只為了印證一個觀點:你孫悟空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教訓(xùn)大家、諷刺師傅,但其實你做事不經(jīng)大腦,全然不顧后果,連累我這個最高領(lǐng)導(dǎo),這樣的人你有什么資格留在團隊中?我有什么理由要繼續(xù)用你?所以,唐僧終于下了最后的決心,要趕走這個驕傲自大的徒弟。 【原文】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fā)怒道:“這潑猴越發(fā)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唐僧第三次要趕走孫悟空,孫悟空都覺得自己再賴著不走實在是有些無恥了,但是心中著實擔(dān)心唐僧手下無人,不能度過西行一路的苦難。唐僧大怒,孫悟空你也太高估自己的地位了,你走了我就手下無人?地球少了誰都一樣轉(zhuǎn),你走了我公司不是一樣上市? 【原文】那大圣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 孫悟空一路走過來,對唐僧可算忠心耿耿,后面的兩個師弟都是興風(fēng)吃人的妖怪,降服勸善之后進了西行隊伍,但是對于孫悟空的觀念里,這兩個都是從良的妖精,怎么能和自己比肩?這也是一路上自己能對他們呼來喚去,指點教訓(xùn)的原因?,F(xiàn)在聽師傅說他們兩個是人,意思為他們都和自己一樣,他怎么都忍不住悲從中來!一瞬間涌上心頭的念頭就是:師傅吃飽了罵廚子、過了河就抽板、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現(xiàn)在有了那兩個蠢蛋,他就再也不需要我了!孫悟空的這種失落難以用語言表達,但總還對唐僧抱有一線希望,提醒師傅:在你落難之際,如果八戒、沙僧救不了你,你不是又要想起我來?還念緊箍咒來咒我?本來是想提醒唐僧念起自己昔日不顧性命營救的好處,沒想到唐僧聽來的意味卻是:少了我孫悟空,你遲早再陷險境,兩個徒弟救不了你的時候,你又會想起來求我了!所以,唐師傅真正爆發(fā)了: 【原文】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nèi)取出紙筆,即于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于行者道:“猴頭!執(zhí)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這一紙文書在古代是和離婚的休書一樣具有法律效應(yīng)的,有此為照,孫悟空走遍天下都有理不再回到取經(jīng)的隊伍,因為從這一刻起,他已經(jīng)不是唐僧的弟子了,二人再無半點關(guān)系。這個主動權(quán)全然在師傅,就如同古代離婚的主動權(quán)全然在男方一樣。所以,貶書加誓言,唐僧趕走孫悟空的決心已經(jīng)覆水難收。只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后來唐僧不但又見了孫悟空,還做回了師傅,安享孫悟空的服侍,不知道他死后會不會下拔舌地獄?(答案是不會,因為后來他成了佛級領(lǐng)導(dǎo),地獄都是他的下屬,誓言么……領(lǐng)導(dǎo)是可以有VIP待遇的) 【原文】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zhuǎn)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孫悟空知道再也無法挽回,離開已成定局,情感上再有萬般不舍,也只有默默一拜而已。唐僧已經(jīng)毅然絕情,說自己是個好和尚,不受歹人的禮,孫悟空無奈變化身形在四方都拜,這才了了心愿,可見其一片丹心。 至此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從進了白虎嶺開始,沙僧至始至終都沒說過一句話,他的沉默相對于唐僧的爆發(fā)形成了極度鮮明的對比。無論是化齋的爭執(zhí)、妖怪的出現(xiàn),孫悟空的被酷刑折磨還是最后被趕出隊伍,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唐僧要給孫悟空寫貶書是他取出的紙筆,他默默承認著這一切,沒有為孫悟空說過一句話!雖然我們可以認為沙僧生性木訥少言,但是這也絕不是他的作風(fēng),各位還記得在“四圣試禪心”中,他說話是極其厲害的,一句話就替唐僧把豬八戒逐出師門;最后看到風(fēng)平浪靜,豬八戒還是自己的二師兄,又一句話就把場面圓得很好,一個玩笑就消除了和豬八戒的隔閡。因此,在這一事件中他的沉默,只能說明心計深重的卷簾大將從開始就看出了師傅對大師兄的不滿意,從二師兄與師傅聯(lián)手懲治孫悟空開始,他也就默默等待一個結(jié)果,大師兄要被趕出西行隊伍,這自然也是他最喜歡的結(jié)局,從小就意志堅定、善于揣摩的他當然知道孫悟空的離開對于自己十分有利。把豬八戒趕走,自己接下來就該配合好大師兄,聽從他的安排;但是現(xiàn)在走的是孫悟空,那剩下來的二師兄能比自己高出多少?所以,他才不會發(fā)表任何意見,也不會為孫悟空說一句話。 【原文】大圣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guī)煾浮?/span>”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 看,由于他的沉默,孫悟空已經(jīng)把沙僧當成了好人,孫悟空拉著他留心囑咐,要他當心豬八戒其人,還讓他在遇妖怪的時候報自己的名號。雖然唐僧插話說自己是好和尚,不再提歹人的名字,但是沙僧也沒答應(yīng)孫悟空任何一句話,從他后來的表現(xiàn)我們知道,孫悟空離開之后,沙僧迅速和豬八戒默契搭檔,愉快合作,再不提起孫悟空這個人,所以真實情況是,沙僧很樂意孫悟空被趕走,自己也終于借此在西行隊伍中找到了位置,至于孫悟空的囑咐,全當耳邊風(fēng)就是,何必回答? 在唐三藏的爆發(fā)、豬八戒的陷害、沙和尚的沉默下,孫悟空其實是被這個團體非常有默契地掃地出門了,無論他已經(jīng)有過多少功績、付出過多少努力、為大家拼搏過什么,一旦被一個團體視為異己,無論你本事多大,也再無容身之處,可憐孫大圣形單影只,獨奔花果山。 【原文】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獨自個凄凄慘慘 。“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隨著孫悟空的一聲長嘆,他越過東?;氐搅嘶ü?。昔日其樂融融的花果山如今一片焦土、破敗凄涼。 |
|
|
來自: wangyong670 > 《西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