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畸笏叟”是評點脂本《紅樓夢》時間最長的一個人,他到底是誰?紅學界還在爭議。其實從這個名字來解應當就是曹頫。一是它的諧音即“繼戶叟”,而曹頫恰是過繼給曹寅之妻為嗣;二是“畸笏”應指發(fā)生畸變的官笏,古代的官員需持笏上朝,“笏”代表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曹頫原任江寧織造,后調京治罪,原先的“笏”變成了“枷”,發(fā)生了畸變。在曹寅的后嗣中,也只有曹頫符合“畸笏叟”的形象。現(xiàn)在我們從有關脂批來進行分析論證。 通讀脂批,“畸笏叟”的批語有個特征:署名的都是眉批(甲戍本未署名的有他的眉批與側批),基本都有紀年,大多是從書中勾起往事引發(fā)感慨,有時抑止不住慟哭,喜用“嘆嘆”一類的驚嘆詞,愛用反問句式,語氣大多比較頹廢,與脂硯齋、脂硯、脂研等人的批語有較大的區(qū)別。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脂本看,畸笏叟對《石頭記》批得最多的是在壬午年與丁亥年,乾隆二十七年( 1762) 第十二至二十八回有署“壬午” “畸笏”的眉批共45條, 乾隆三十二年( 1767)第十六至二十八回有署“丁亥”“畸笏”的眉批共27條,最后一條紀年是乾隆辛卯(1771年)。甲戍本眉批除松齋、梅溪各一條署名外,其他都未署名與紀年,但有些眉批從語氣風格及所引事項來看,應屬畸笏叟所批。所以本篇分析的脂批不限畸笏叟署名。 1、第一回,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shù),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甲戍本在此處有眉批: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關于“南直”一詞,愚以為應是南直隸的簡稱。“直隸”為明代行政區(qū)劃名稱。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稱應天府。他將國都所在地的區(qū)域(相當于今江蘇、上海、安徽一帶地方),劃歸六部管轄,也就是說,直接隸屬皇帝管轄,因而稱為直隸。其他區(qū)域由地方官員管理。明成祖遷都順天府(今北京),遂改其地的行政區(qū)域(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帶地方)為直隸,而南京仍設六部,稱南直隸。“南直”一詞,無疑是指南直隸,即指當時稱應天府的南京。此條脂批把葫蘆廟“連火”,說是南直召禍之實病。而曹家遭抄,確與“連火”有異曲同工之妙。自從康熙一死,雍正上臺,曹家的親友故舊確實是個個失寵,“一損俱損”。先是曹頫的舅舅李煦于雍正元年六月撤職抄家。接著,曹頫的姑父傅鼐于雍正四年五月獲罪,謫戍黑龍江。曹頫的姐夫平郡王納爾蘇也在這一年“革退王爵,在家圈禁”, 納爾蘇曾隨撫遠大將軍胤褆定西垂,攝大將軍印事。 雍正五年,李煦又因曾給雍正死敵、康熙第八子胤祀買侍女加罪下獄,定為“奸黨”,發(fā)配到烏拉打牲,折磨至死。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因騷擾驛站、經(jīng)濟虧空、轉移家產(chǎn)等罪革職抄家。李煦的牽累,對曹家影響最大(葫蘆廟起火正在蘇州)。這種情況,用火勢蔓延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由此推測,這條眉批應是曹頫所留,因為只有他深知這個底里。 2、第十三回寫到“樹倒猢猻散”這句話的時候,甲戍本有眉批:“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傷哉,寧不痛殺!” 第十三回寫王熙鳳指出寧國府的五個弊病,甲戍本此處有眉批:“舊族后輩受此五病者頗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見書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淚盈面”;庚辰本此處有眉批:“讀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 “樹倒猢猻散”是曹寅常說的話,清代施瑮在《隋村先生遺集·病中雜賦》詩末自注里說,“樹倒猢猻散”是曹寅“拈佛語對坐客”所云。曹寅卒于1712年,其時曹雪芹尚未出生,批者說親耳聽過此語,所以批者不可能是曹雪芹。而曹頫自小由曹寅撫養(yǎng),他是唯一聽過此語并尚在的人。批者說“屈指三十五年矣”,但這條批語沒有紀年,最初留于甲戍本,按乾隆甲戍年上推三十五年則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其時曹寅已去世八年。所以筆者推度,應是批者看到“樹倒猢猻散”這句話,想起了三十五年前的一件事。筆者查到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康熙在曹頫貢上琺瑯瓷器折里,對曹頫提出了嚴重的警告:“近來你家差事甚多,如磁器法瑯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數(shù),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覽完,才燒法瑯。今不知騙了多少磁器,朕總不知。已后非上傳旨意,爾即當密摺內(nèi)聲名奏聞,倘瞞著不奏,后來事發(fā),恐爾當不起,一體得罪,悔之莫及矣。即有別樣差使,亦是如此?!笨滴踔赋霾茴\冒支濫領,不知騙了多少磁器,警告他“后來事發(fā),恐爾當不起”。而王熙鳳正好指出賈家“冒支濫領”的弊病,也正是這個弊病,導致雍正對曹頫辦事不力而失望,最終獲罪抄家。所以批者讀到此處,想起康熙的警言,悔之莫及,放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實指康熙。這是筆者的獨家發(fā)現(xiàn),也是畸笏叟乃曹頫的鐵證。 3、第十三回甲戍本有眉批:“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榮坐享人不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SPAN> 庚辰本有眉批:“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大發(fā)慈悲心也,嘆嘆!壬午春?!?/SPAN> 乾隆壬午年 (1762 ),《石頭記》第十二至二十八回有署壬午畸笏的眉批共45條,由此推斷命芹溪刪掉“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jié)的是畸笏叟。批者自稱老朽,顯是曹雪芹的長輩,“命芹溪刪去”實為遮掩家丑,那么這個人只能是曹雪芹唯一的叔叔曹頫。 4、第十六回,甲戍本有眉批:“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蓖?,趙嬤嬤講到江南甄家接駕四次:“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备奖緜扰骸罢嬗惺鞘?,經(jīng)過見過?!?/SPAN> 第十八回,賈妃省親,賈政亦含淚啟道:“臣,草莽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征鳳鸞之瑞——”庚辰本在此處有側批:“此語猶在耳?!?/SPAN> 康熙南巡有四次駐蹕在曹寅家,康熙最后一次南巡住在曹家是1707年,曹頫已有七歲左右。清時宋和的《耆獻類征》中《陳鵬年傳》記載:“乙酉(康熙四十四年),上南巡,駐蹕織造府,一日織造幼子嬉而過于庭,上以其無知也,曰'兒知江寧有好官乎?’曰:'知有陳鵬年’?!碑敃r康熙在曹寅江寧織造府中看到“嬉于庭”的幼子中應有曹頫。至乾隆甲戍年間,曹家“經(jīng)過見過”康熙南巡事的唯有曹頫,能引起“憶昔感今”并記得“此語猶在耳”的除了他,還會有誰呢? 5、第十六回,賈薔道:“才也議到這里。賴爺爺說——”甲戍本此處有側批:“此等稱呼,令人酸鼻?!备奖敬颂幱袀扰骸昂梅Q呼。” 這二條批語是對“賴爺爺”這個稱呼的爭議,是曹頫與曹雪芹的一對一答。賴爺爺即賴大,是賈府的管家,也就是曹家的管家丁漢臣的化身。雍正五年(1727) 6、第十八回,寫寶玉得賈妃手引口傳。庚辰本此處有側批:“批書人領過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為廢人耶?” 蕭奭《永憲錄續(xù)編》載:“寅,字子清,母為圣祖保母。二女皆為王妃”,而稱王妃為姊者只能是曹頫。 7、第二十八回,寶玉等人在馮紫英家宴會上喝酒,有不遵令者連罰十大海。庚辰本此處眉批:“大海飲酒,西堂產(chǎn)九臺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 靖藏本第十三回“西帆樓”句旁有脂批:“何必定用西字,讀之令人酸筆?!蔽鞣珮羌词乔乜汕涞淖∷驗榕邔ξ髯中了?,曹雪芹改為天香樓。 甲戍本第二回,寫到后一帶花園子,有側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SPAN> 從以上三條脂批,可以看出批者對“西”字很糾結。據(jù)曹寅《楝亭集》詩注,“西堂”是江寧織造署內(nèi)的書齋,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 曹頫自幼在江寧由曹寅撫養(yǎng)長大,他經(jīng)歷過西堂故事。曹家的后花園就叫西園,也是康熙南巡駐蹕的地方。西堂與西園是曹家富貴的象征,都在曹頫任上主易物非?!翱窒壬鷫櫆I,故不敢用西字”表明批者是曹雪芹的長輩,對“西”字非常忌敏,有一種深深的自責心理,此人非曹頫安能誰? 8、第十六回庚辰本有眉批:“——想兄在青埂峰上,經(jīng)鍛煉后,參透重關至恒河沙數(shù)。如否?余曰萬不能有此機括,有此筆力,恨不得面問果否。嘆嘆!丁亥春?;僳拧!?/SPAN> 第二十六回,薛蟠說“我自己要吃,恐怕折福”,甲戍本有側批:“呆兄亦有此話,批書人至此,誦《往蟲咒》至恒河沙數(shù)也。” 從這二條批語看,畸笏叟是一個和尚。而據(jù)敦敏記載,曹雪芹曾“借家叔所寓寺宇,扎糊風箏”,說明畸笏叟即其叔曹頫無疑。 9、第二十回,麝月道:“都頑去了,這屋里交給誰呢?那一個又病了。滿屋里上頭是燈,地下是火?!?/SPAN> 庚辰本此處有側批:“燈節(jié)”,有眉批:“麝月閑閑無語,令余酸鼻,正所謂對景傷情。丁亥夏。畸笏。” 畸笏叟為什么酸鼻呢?因為曹家恰在元宵節(jié)即燈節(jié)被抄沒,到丁亥年曹雪芹已去世五年了,能“對景傷情”的,除了曹頫還有誰呢? 10、第五十三回,靖本有一條回前長批:“祭宗祠、開夜宴一番鋪敘,隱后回無限文字。浩蕩宏恩,亙古所無,先兄□□,孀母無依,屢遭變故,生不逢時,令人腸斷心摧。……” 這條批語中“孀母無依”、“先兄□□”這兩個稱呼,符合曹頫的身份。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三月的奏謝折中也有“仰副萬歲垂憫孤孀,矜全骨肉之至意”、“不幸父兄相繼去世,又蒙萬歲曠典奇恩,亙古未有”等語。曹頫受過康熙的曠典奇恩,后遭雍正問罪抄家,屢遭變故,落得孀母無依,他后半生可能一直活在痛心疾首的自責之中。這樣的批語非曹頫誰能做得出? 11、第二十二回,靖藏本有一眉批:“前批知者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乾隆三十二年( 1767)第十六至二十八回有署“丁亥”“畸笏”的眉批共27條,說明此批為畸笏叟所留。此批表明了畸笏叟、脂硯、曹雪芹是三個人,畸笏叟是最后一個去世的人。 根據(jù)以上十一條脂批分析及敦敏《瓶湖懋齋記盛》記載,曹頫在曹家遭抄后,一生都沒有走出陰影,精神頹廢,晚年出家為僧,化名畸笏叟對《石頭記》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評點,他批語的最后紀年是乾隆辛卯年(1771年),但具體哪一年逝世,目前還沒有史料確證。前文推測他生于1700年左右,享年應當在七十一歲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