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jié),細節(jié)部分
(一)、不要糟糕的第一印象——版式與錯別字 編輯在看稿的時候,“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以前網(wǎng)絡不那么發(fā)達的時候,投稿需要手寫,你的書法不好會對這個第一印象有影響,好在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哪怕寫了一手爛字也不會影響編輯的判斷。但是,其他方面的“第一印象”仍然十分重要——如果稿子分段不明、標點錯用、滿屏錯別字,甚至字體字號格式不統(tǒng)一有疑似網(wǎng)上復制粘貼痕跡,好吧,只需五秒鐘,你的稿子馬上就會被編輯點了紅叉。 不管你寫的好不好,一篇版式整齊的好稿子是最基本的要求——方便閱讀,整潔利落。只要清晰易讀,就是好的。我把我個人的版式習慣放在這里與大家共享: 1、 大部分是word默認內(nèi)容,正文宋體,五號字。很多人正文是小四號,也不錯,字體大一點方便編輯閱讀。 2、 標題二號,宋體,加粗。 3、 字體顏色均為黑色。 4、 每個自然段一定要有首行縮進,為兩個字符。 5、 行間距字間距均為默認,有個人喜好的可以試試1.5倍行間距。 6、 標題下面用正文格式寫上“文/作者名”。(在正文里最好附上作者名,很多作者寫好了文不署名,導致編輯隔三差五掛簽名喊人認領稿子) 7、 在文章結尾的地方,空五行,用不一樣的顏色寫上作者信息,聯(lián)系方式。這些包括:筆名、真名、網(wǎng)絡聯(lián)系方式、手機號、通訊地址。開戶行信息不必有,因為過稿之后編輯自然會跟你索要。這些聯(lián)系方式要確保編輯看好你的稿子之后能夠找得到你,網(wǎng)絡聯(lián)系方式尤其是qq最重要,編輯覺得靠譜就會加你,雖然這未必代表你一定能過終審,但他覺得你有潛力,有進一步培養(yǎng)你的打算。只要你有了編輯的qq,經(jīng)常和編輯進行溝通交流,也會讓你受益匪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版習慣,只要你文檔看起來比較舒服都是OK的。還要附帶說一句的是,過度修飾文檔也是毫無意義的,有人為了讓文檔更美化就在文字里插入很多好看的圖片,或者給文檔設置了圖片背景,這樣的背景自己看,為了促進寫作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發(fā)給編輯的時候最好刪掉,不然文檔很大會給編輯帶來一些麻煩,下載慢不說,編輯在清理文檔時,最先清理的不就是最占電腦空間的文檔嗎? 還有就是標點符號和錯別字的問題。很多人認為,不是有編輯和校對在嗎,錯了就錯了唄反正會被改過來的。我想說的是,不要依賴這一點,在你寫作的時候請端正態(tài)度,為自己負責,你的稿子就是你的臉,你會允許你的臉上有污漬存在嗎?那么就請多檢查幾次自己的文檔,爭取把錯別字控制在零。其實很多錯字,編輯和校對是無法幫你面面俱到檢查好的,比如人名,比如你架空的地名之類。 (二)、編輯pass一篇稿子,有時只需十秒鐘——文通句順、邏輯嚴謹 編輯十秒鐘可以拍掉一篇稿子,你信不信? 這絕對是真的。有人會喊屈:編輯你根本沒有認真看過我的稿子!你認真看過了一定會喜歡的!一定會過的! 其實我想說,身為編輯,有時候吃到了一口臭雞蛋,我想,我們沒必要把它全部吃光,還要在嘴里細細地品嘗,品出這個臭雞蛋的具體年份。 只是知道它是臭的,就夠了。 你連一句話都說不明白,通篇是幼稚到死的對話,根本沒有講故事的能力,故事大框枯燥乏味,你又憑什么要求編輯仔仔細細把你每一個字看完? 退一萬步講,即便你的這個故事有新意,支撐它的是語句不通的話語,編輯也無能為力,因為這樣的稿子,是永遠改不出來的。 所以這要求作者在寫作伊始就要注意相關的問題,首先就是文通句順。文通句順指的就是語句順暢,無語病,在寫完文章之后最好通篇朗誦一下,看看有沒有搭配上的問題,主、謂、賓、定、狀、補等部分是否合理。小冊子篇幅有限,語法基本功比較差的同學可以看看語文書或者其他參考書,這方面的語言學家寫得都比冷小藍有發(fā)言權,在此就不獻丑贅述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談談邏輯問題。 很多初學者寫文都會犯的錯誤是寫文順序混亂,文章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上下文銜接不當。自由發(fā)揮是好事,但寫文要遵循一定的敘述規(guī)律,尤其在景物描寫和場景描寫時,你要讓人有代入感,才能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感。 那么我們先來看這樣一段文字: 人群之中,有誰在看她。 抬眼看去,一位絕色女子坐在不遠處的座位上,支起纖細的長腿,雙手隨意地放在身邊,雪白的毛絨披肩裹在肩膀,黑色的額發(fā)遮住一邊眼睛,幾綹長發(fā)飄飄地搔著毛茸茸的披肩,見她也看著自己,便伸出蔥白般的修長手指,朝著她,輕輕地勾了勾。 ——摘自《社團有妖氣,入團需謹慎》 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下關于敘述的順序。首先,主人公感受到人群中被注視的目光,于是抬起頭看過去,對面的人就坐在不遠處,所以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人物的整體,整體第一眼感受是“絕色女子”,然后視線隨著投向固定位置,視線掃過都是有規(guī)律的,因為對方做得比較高,這里用的從下往上的順序,先是“支起纖細的長腿”,再往上,“雙手隨意地放在身邊”,到了手這里,自然會走到肩膀,于是就有了“雪白的毛絨披肩裹在肩膀”,已經(jīng)到了披肩這里,視線自然再往上轉,這就是五官了:“黑色的額發(fā)遮住一邊眼睛,幾綹長發(fā)飄飄地搔著毛茸茸的披肩”。 這里的順序遵循的規(guī)律就容易讓人從腦海中畫出一幅插圖來,甄姬顛倒眾生的形象有了畫面感,描述的語句并不華麗,也沒什么修辭方法,但只要能把情景描述清楚,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有時候,用最簡潔的語言清晰地講述一件事情,反而不容易。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講一講關于上下文聯(lián)系的問題。有人在我征集寫文問題的博文下詢問如何進行上下文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個人的意見是——“順著說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客觀描述一副畫面,而不是單純的“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這要求我們在寫作時思維不能太跳躍,要遵循敘述的順序,上下文之間要有承接關系,而不能突兀地橫插一杠,讓人覺得如同飛來石一般無法理解。 (三)、我也想要某某詩一樣的語言!——淺談修辭與詞匯 有很多很多很多(此處省略很多)的人來問我:我的文筆不優(yōu)美怎么辦!我的詞匯量很低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怎么才能文辭優(yōu)美詞匯量嗷嗷多啊! 初學者寫文似乎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qū),就是不敢下筆,或者下筆之后對著文檔流淚:買糕的為啥我寫的詞句這么不美啊…… 文筆重要嗎?我想說,確實重要。好的文筆會為你的故事增色不少,甚至于極其優(yōu)美的文筆可以彌補文章情節(jié)的不足,令人反復咀嚼余香滿口,個別經(jīng)典詞匯即便隔很久也會記得。 雖然文筆有它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寫文者過分注重、甚至于以文筆定寫作能力這樣狹隘的看文標準,文筆絕對不是寫文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它需要情節(jié)或者情感的配合。成功的小說作品大抵分為兩類,一是情節(jié)派,靠新穎脫俗的故事吸引人,二是感情派,作者有豐富的經(jīng)歷和敏感的內(nèi)心,善于捕捉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寥寥幾筆便能打動人心。 所以,文筆如同骨肉,必須依托于骨架之上,這骨架可以是情節(jié),也可以是感情內(nèi)涵,身為寫手,你要仔細觀察生活,用心感受人生,寫出打動讀者的文字,不僅僅是錘煉文筆那么簡單。 話再說回來,對于每個寫文初學者而言,你連最起碼的敘述手法都掌握不了,還談什么文筆精美如詩?單獨追求詞匯量有何意義?初學者要注重的,一是語言遣詞造句準確,把事情好好地講出來,再有就是情節(jié)的錘煉——有一枚好梗,比華麗的文辭重要得多。 文辭是血肉,情節(jié)是骨頭,形銷骨立雖然有些寒磣,但一灘肉即便再美,沒有骨骼支持也令人看不進去。更何況文筆是把雙刃劍,太華麗的文辭就像一塊很甜很膩的蛋糕,吃一口還行,吃得多了,難免生厭。 我個人相當欣賞魯迅先生寫小說所用的文筆,比如非常有虐感的課文《孔乙己》,字字珠璣,入木三分,寥寥幾句都會讓人心生悵然。 刻意賣弄堆砌辭藻對于文章并沒有太多好處,有的人甚至于為了押韻,什么不通的話都寫得出來,看得人雞皮疙瘩落了滿地。 除此之外,還要談到的就是詞匯量的問題。其實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太多詞匯,3500到5000就已經(jīng)完全足夠。在行文中,掌握了最基本的3500個詞匯就足以構筑出有個人特色的語言風格。你要相信,你所掌握的詞匯量是足夠的,只是你需要用你現(xiàn)有的詞匯,把你腦海中的東西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如何運用的問題,可以慢慢鍛煉,平時多寫多看,看看別人是如何講故事的,如何進行人物描述、環(huán)境描述和情節(jié)推動的描述,我見過一些初學寫手太過于注重描述人的外貌,把主角的美貌夸得天上有地上無,但在最值得講述的情節(jié)上卻乏善可陳,明顯是用錯了方向。真正厲害的描述,是對主角美貌一筆帶過,但就是讓你覺得,這個主角好帥(美),如果你是ta身邊的人也會被傾倒。這才是語言魅力。 如果你已經(jīng)過了初學者入門這一關,在情節(jié)和感情上都有所造詣,稍有欠缺的就是文筆的時候,那么你可以開始補習了。我的建議是增加閱讀量,并對每一本經(jīng)典讀物進行語言方面的模仿——你每看過一本好書,你就用這本書的語言模式另外寫一篇文章作為練習,多看一本書,就多掌握了一種語言敘述的方式。作者可以閱讀與自己風格相差較大的文章來擴充視野,詞匯量會因此大幅提高。 第二節(jié)、美不美型看身材,好不好看瞧結構 1、三紙無驢的博士——文辭累贅有藥醫(yī) 古時候有一位博士去買驢,寫了三頁紙都沒有一個“驢”字,這個詞用來形容文筆啰嗦,不著邊際。當然,三紙無驢這個形容有些夸張,但在現(xiàn)實的寫作之中,這絕對是新手容易犯的毛病。 剛剛談到了辭藻方面的問題,很多人為了炫耀所謂華麗的文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很牛的詞語都往文章里招呼,好像一個初學化妝的女生,本來素顏已經(jīng)很美,卻非要濃妝艷抹很多不適合的彩妝,反倒把好好的梗給糟蹋了。 那怎樣保證自己的語句簡練不累贅? 我們在學校里曾經(jīng)學過語法,知道一句話的構成是“主謂賓定狀補”,其中最重要的枝干就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修飾名詞,狀語修飾謂語。你可以隨意把文章中的一個長句拿出來標一下結構,看看有多少定語多少狀語,如果一個中心語前面有兩個甚至以上的修飾詞,那么,可以診斷出你得了累贅的毛病,砍去不必要的修飾詞匯,為你的文章來一次瘦身之旅。 還有就是有人會有兩個或者以上的中心語的問題。在我看來,最好不要在同一句中加過多的主語和賓語,謂語也不要太多,能簡化的,不要繁瑣,能寫成短句的,不要太長。這樣一是方便閱讀,不會讓人看得很累,二是越簡單的句式越能鍛煉敘述的能力,能用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你腦海中的故事,對寫作者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礪煉。 以上是關于文法中的簡練問題,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文章繁冗并不只是這種情況,很多人在文章里寫了很多冗長無關的橋段,大段大段沒有營養(yǎng)的內(nèi)容拼湊出短篇小說的內(nèi)容,對于主線情節(jié)沒有任何裨益,那么很遺憾,你的稿子被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么,怎樣的橋段是有用的呢?我個人的意見是,首先在寫這篇文之前,你必須要在心里想好,你到底要寫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里有哪些人,這些人在什么時間碰撞到一起,發(fā)生了怎么樣的故事,在經(jīng)歷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之后,你想要給讀者以怎么樣的啟示。 這些框架的東西,我們叫做大綱。文章無論長短,都要有這樣的大綱來支撐,這樣寫起文來才事半功倍。 那繼續(xù)回來說文章的簡練問題,當你有了大綱,你就要比對你文章中的這些段落,細化到男女主角每一次互動,兩個人如何相遇如何接觸如何進一步發(fā)展,你不能好像熱戀中的男女寫戀愛筆記一樣:今天一起吃了啥,明天一起看了電影,后天一起快樂地玩?!@種流水賬誰要看?你要把情節(jié)寫出來,每一個段落都有作用,每一個情節(jié)對于結局都有推動作用,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體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對于情節(jié)走向和結局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大綱雖然不寫出來,但心里有,只是大綱隨時變化,有時候有個更好的點子就拐過去寫了。這對于寫文其實也是有影響的,因為你起初埋的線和鋪墊是為你心里第一次大綱的,而你寫著寫著有了新的靈感,后文其實是第二個大綱的后半部分,這樣就會導致前后部分割裂。但這種問題是可以修改的,在你寫完全文之后,記得一定要好好讀幾遍,有沒有bug,有沒有遺漏沒有解釋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有就補上,沒有了,這篇文的寫作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2、拿捏輕重的分寸——淺析詳略得當 很多人在問寫一篇文的時候什么地方應該多寫什么地方略寫?寫文上有個詞,叫“惜墨如金”。就是講不必要的地方,一定要吝惜筆墨謹慎下筆。這里的“不必要”,是要以文章的中心而定的。 我個人認為,你寫一篇文章,首先自己要知道想表達什么內(nèi)容,想對讀者傳達一個怎樣的故事,圍繞這個主情節(jié)而設置分支情節(jié),為主情節(jié)服務,有作用的分支情節(jié)是有用的,可以著重寫的,其他不必要的,都可以大幅縮減甚至刪掉。 當然,我們都不是大師,一篇文中一句廢話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我們盡量保證每一個段落的情節(jié)都與文章主旨有關,保證這些段落和整體是一致的而不是割裂的。同時,我個人的一點經(jīng)驗就是,在短篇寫作中,對話不要太多,因為篇幅有限,對話多了,情節(jié)自然就縮水了,你想要加很多波瀾壯闊的反轉的空間就很有限,所以主角之間的互動你必須只能放最有必要最有代表性的,其中還包括肢體動作,情節(jié)推動,必要的抒情等等。當然,如果你的對話可以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是通過人物口述出來的故事,這種情況不在限制之內(nèi)。 短篇小說里無法過分占篇幅渲染的除了對話之外,還有各種外部描寫。很多初學者為了秀文筆,會用很復雜的詞句對環(huán)境、人物外貌、服飾、食品等項目進行雕琢。我個人看來,這樣的描寫,做專項訓練可以,但投稿時,不是非常必要的,能簡單的盡量簡單一些。畢竟短篇不是長篇,沒有太多空間供寫手發(fā)揮,有時候這種描寫,一句畫龍點睛的話足矣。 對于精美的辭藻這種事,冷小藍曾經(jīng)從一位編輯那里聽說過,主編最近pass了一篇文章,理由是“文筆雖美,但太復雜”。編輯很忙,主編更忙,讓別人看一眼能夠理解的語句,不要讓人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揣摩到底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 說了這些,還是希望大家把重頭放在最核心的情節(jié)上,你短篇中所保留的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一定都是有作用的,沒有用的,不妨刪掉,留下更多空間給更重要的部分。 有人在我的新浪微博里問,劇情已經(jīng)想好了,還沒寫到高潮部分就一萬多字了,看前面寫過的又覺得刪不了,感覺都挺重要的,怎么改? 在這里我想問一句,你真的認為你的情節(jié),都很重要嗎?你真的覺得你的稿子,一點也刪不了? 沒有任何一本長篇小說的情節(jié)不能用八千字的短篇小說來濃縮概括,我甚至看過三千字的《哈利波特和火焰杯》,雖然是縮寫但情節(jié)仍然吸引我。這樣的舉例雖然有些偏頗,但只是就此來說明“干”與“枝”的關系,真是長篇小說的梗你也當然不能寫成短篇小說不是?我想,你之所以覺得刪不下去,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分清主要情節(jié)和分支情節(jié),或者是你對于描寫方面舍不得刪,也可能你有太多想表達的情感。好文的評判比較一致,但有問題的文章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沒有看到實際的文字之前,我不太好輕易判斷,但是我想,你可以從頭到尾好好看一下你的稿子,為你的稿子寫一個百字左右的大綱,然后你分析一下哪些情節(jié)有用哪些沒有,有用的情節(jié)里,能夠對結局造成影響的予以保留,其他的可以酌情刪減,然后再檢查各種描寫,包括景物、外貌、細節(jié)、心理活動等等,你最好保證這些描寫不要太多,不能有喧賓奪主之嫌。還有就是寫短篇不都是有分段的嗎?一二三四等小標題之類。我想說的就是在每一個小標題里,你最好控制住你的描述,讓每一個小標題都承擔情節(jié)前進的功用,如果有一個小標題,你發(fā)現(xiàn)有沒有它,對于后文影響不大,刪掉了也不影響全文理解的,那就別猶豫了,刪吧。 第三節(jié)、別糾結形式了,你的“心”“?!边€好嗎?(上) 在講述這部分之前,有一項內(nèi)容我在前文提到過,這里再稍微啰嗦一下:寫文分為很多派別,在言情小說這一塊主要是兩大類,一是情節(jié)派,二是文筆派。情節(jié)派自然是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而文筆派則不僅僅限于辭藻這么簡單,它要求寫作者有高超的寫作技巧,有對人生深刻的感悟,內(nèi)文有充沛的感情能打動讀者,即便是老套的情節(jié),技藝不俗的作者仍然能夠準確打中你的感動點。 這兩派有哪些代表作者,相信我不說,身為資深讀者的你也一定能在心里自行歸類。 二者權衡之下,初學者不妨從新穎情節(jié)入手,加以充沛的感情,就可以達到過稿的要求了。 那么接下來我們談談情節(jié)。 前面說了一堆關于詞句的基礎,其實一篇短篇小說最重要的還是核心故事,好的情節(jié)能填補語言上的不足。情節(jié)構思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練習能夠培養(yǎng)的,這個對于寫手要求較高,首先作者是有一定天分的,好作者的大腦會想出許多新穎好看的故事來;其次是要求作者有比較大的閱讀量,因為你要寫出新的故事,首先得知道別人寫過什么故事才行;再次就是會對自己的情節(jié)隨時修訂,把不完滿變成完滿,把生澀變成成熟,這需要更多的寫作訓練。 那么,我們就從情節(jié)的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吧。 1、先談梗,最先抓住編輯的前800字——文章設定和主情節(jié) 什么是梗?其實這個詞很多人會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對我自己而言,我認為梗就是文章的設定與主情節(jié),就好像是一棵樹木的主干部分,主干強了,文章整體也高端大氣上檔次起來。我認為文章設定也是梗的一部分,所以一般在一篇文的前八百字左右,你的梗就可見一斑了。 這八百字,對于編輯是否點紅叉,有很大意義。 對于初學者而言,你要使盡渾身解數(shù)把前八百字寫得精彩紛呈,讓人欲罷不能地一口氣看下去,就算成功。而對于編輯來說,你有個非常出彩的開頭,即便后文的情節(jié)設置和發(fā)展不十分盡如人意,編輯也會覺得你是潛力股,有進一步培養(yǎng)的可能性,也會加你qq和你談論寫作之道,要知道編輯們閱文無數(shù),他們很清楚什么樣的稿子有市場什么樣的稿子被主編認可,能被編輯賞識與他們進一步溝通,將讓你受益無窮。 那么我們不妨來看看設定,何謂新梗,何謂老梗? 老梗,自然是被前人寫過N遍爛熟于心人人皆知的橋段,新梗則是有一個相對性的,這個相對性就是它比較而言比較新穎,而不是絕對新穎,但只要有這相對新穎的點,這篇文章就是有突破的。 這對于作者而言要求就降低了一些,你不必通篇都是十分新穎的亮點,新穎之處有一兩個,也就夠了。 比如前段時間火爆一時的“大白”,它是《超能陸戰(zhàn)隊》的重要角色,拋去本片的設定不談,這部電影的情節(jié)其實并沒有給我們過多驚喜,哥哥的死和反派的人選都能猜得到,但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絕非這簡簡單單的情節(jié)而已。新穎的設定和走心的細節(jié)大大地彌補了情節(jié)的尋常,男主和團隊成員的看家本事各個都很有想象力,尤其是男主的可拆分磁性機器人,可以根據(jù)想法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各個腦洞直破天際,打造了一個機器人幻想樂園,而暖心的大白這一形象,是主創(chuàng)人員費勁心思設計的,充氣的設定就很新穎,于是在大白漏氣時自己用透明膠粘漏點的橋段中,想不萌都難。 再舉個例子,最近比較火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這部動畫片最大創(chuàng)新就是將人的大腦思維具象化為五位人物:快樂、悲傷、憤怒、厭惡、恐懼,主人年幼時幻想的玩伴、兒時的記憶會因時間流逝而拋棄,這部動畫片用新穎的切入點講述了關于成長的故事,令大人和孩子看到不同的東西,它的背后內(nèi)涵,又深刻了幾分。 由此我們也可以引申到寫作上來——將各種要素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加入新穎的設定元素,把這些元素好好地呈現(xiàn)在前八百字里,并在后文進行有理有據(jù)的敘述,給這個故事一個水到渠成的合理結局,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即使文筆并不優(yōu)美,但編輯也會被你吸引,仔細閱讀稿件思考是否可用。 2、你的骨頭缺鈣嗎?——怎樣判斷情節(jié)是否精彩? 怎樣判斷一篇文的情節(jié)是否精彩?很簡單,我們可以提取一下大綱。就好像我們看句子成分一樣,去除修飾的定語狀語,只保留主要枝干部分,你看看你的這篇文章到底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故事有沒有新意,故事是否合理,故事能否自圓其說,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來。 把故事的大綱提煉好之后,我們可以得出很簡短的大綱,這個大綱可能就是一句話,越簡單越好,簡短得幾乎不像大綱,但它聽起來必須是有點意思的,如果擴展開來寫個故事,沒準會挺有趣呢…… 所以,你寫的所有文章都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一個簡綱來,簡綱如果有趣,就表示你這篇故事不錯,有吸引人的好梗;簡綱如果很枯燥,甚至看起來十分老套,那就需要你再重新設置,改一下情節(jié)的走向,讓它變得更新穎有趣。 大綱也可以保留長一點,把分支情節(jié)也寫上,并觀察分支情節(jié)與主情節(jié)是否銜接得當,分支情節(jié)對于主情節(jié)是否有推動作用,如果有,就保留,如果沒有,就替換成更能推動情節(jié)的有用分支。 不過在短篇里,可以加的東西就很少,一切都撈干的寫,因為你還要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抒情,沒用的描述,一律刪刪刪,所以你們看“二人一同捉妖修煉”這里面只有短短一部分不是嘛,并且還讓我加上了倦柔對石鋒陷入愛河的描述。 那么接下來各位就用這兩種方法把手頭上你最滿意的一篇稿子如法炮制,看看這樣撈干的敘述出來的大綱有沒有新意的點和吸引人的元素,能想到加上去的可以加上,但要注意保持文章的一致性,如果實在想不到,那可能就要含淚放棄了。 在這里,我想說一下關于懸念和反轉的技巧運用。 身為作者,我個人覺得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寫出讓讀者驚呼的文章。懸念,是吸引人來看,反轉,是讓讀者看完有滿意的閱讀體驗。作者和讀者在稿件這上面來說是斗智斗勇、勢不兩立的,寫了開頭就被讀者猜到結尾的文章是大失敗,讀者不會買賬,相反,層出不窮的反轉懸念讓讀者看花了眼,最后結局出乎意料,他們才會大呼過癮給你點贊。 一篇文,如果你能在每一個分割點的地方都拋下一個讓讀者看下去的懸念,絕對會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我個人建議,情節(jié)派寫手們在寫文時,結尾最好一定要給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反轉,戛然而止后給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對于這種情節(jié)設置,大家可以多看看所謂“高智商電影”的名錄,雖然題材都有幾分驚悚的味道,但情節(jié)絕對出彩。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致命id》,明明猜到了結局,卻仍是讓我看得后背發(fā)冷。 當然,沒有人一開始就能習慣于寫非常新穎精彩的文,你可以先寫幾篇作為練習,然后慢慢修改。只要你在寫,就會有提高,文章是越寫越好的。 3、再談心,至少讓編輯看完—— “中心思想”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編輯們對于文章有很高的敏感,一篇文章的好壞,在10秒之內(nèi)就可以區(qū)分出來。10秒鐘可以刷掉很多稿子,通過了這10秒測試的文章,就是看起來還不錯的,這些文編輯會花很長時間來看,可能是十分鐘,可能是二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 這么長的時間里編輯在干嘛? 編輯在做很多事情,他要思考,要揣摩這篇文的內(nèi)在。如果你的文章有不錯的內(nèi)涵,能夠觸動編輯心底的神經(jīng),能夠讓他認同你文章的價值觀世界觀并被你感染,這篇稿子就會被歸類于“很不錯”的那一類型,編輯會寫出文章亮點交給二審,二審評價之后轉交三審,如果一審、二審滿是推薦溢美的之詞,那么你過終審的可能性就十分之大了。 那么,你憑什么讓編輯推薦你的文章?你如何打動他們閱盡千帆的心? 前面我們談了梗和情節(jié),談了文筆辭藻,那么現(xiàn)在核心的問題來了,你的文章,是否有積極向上,令人感動的中心思想? 上學的時候學了很多年語文,小學初中的時候老師總會讓歸納中心思想,冷小藍還記得那時候完全不明白這個“中心思想”是個什么東東,所以花錢買了厚厚的參考書,參考書上不但寫了中心思想,還有分段呢!以后語文課只需幾分鐘預習背誦,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語文! 拋去這些不談,我們就單純用教科書式的語言來分析一下你所寫或者在頭腦中醞釀的故事吧,你想想你想寫一個怎樣的故事,想用這個故事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希望讀者看了之后產(chǎn)生怎樣的共鳴呢? 其實說穿了,就是好好分析一下你寫的故事。 首先要注意的是尺度問題,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了解你想要投稿雜志的要求,比如花火,為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你是不能夠寫早戀的故事的,尺度一定要注意,不能接吻不能陰暗,而且作為校園刊物,它不能寫都市的題材,最多牽扯一些大學畢業(yè)生實習之類的情節(jié)……如此等等。但如果文章是古代的就不在此限制之中了,古代文女子15歲就成年了,可以戀愛可以結婚,甚至可以寫到有孩子之類。 如果尺度沒有問題,那么你再想一想,這個故事你想表達什么呢?想對讀者傳達怎樣的信息? 作者在寫文的時候,都會有相讓讀者知道的點,寫作過程中會想傳達一些信息給讀這篇文章的人,這些信息或者是為了紀念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或者是對人生的感悟,或者是獻給對作者而言很重要的人和物。這些想要傳達的點如同復活節(jié)的彩蛋一樣埋在文章中,像是一個個的謎語,作者并沒有期待讀者解開它們,但這樣的要點對作者而言,很有意義。 那么你就要問了,在文章中埋下這樣的彩蛋有什么意義呢?我的生活經(jīng)驗及感悟對于文章真的是必要的嗎? 我個人以經(jīng)驗表示,在文章里加入作者自己的感悟會加強文章的情感,讓它讀起來更加真實感人,也更有代入感。在寫作初期,新手作者可能無法自如地在文章中揮灑的感情,那么帶入作者自己的感受或許是一條捷徑,不過對于經(jīng)常寫作的作者而言,每次都帶入同樣的情感自然會導致文章千篇一律,這就要求作者多閱讀各方資料,增加閱歷,多看新聞或者聆聽其他人的故事,把別人的這種代入感融入在文章中,會讓文字呈現(xiàn)更豐富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思無邪,文以載道,歌以詠志——這么裝的標題抱歉啊,但老師就是這么講的 思無邪,我在這里想表達的意思是寫文的立意,就是指作者在構思故事時的出發(fā)點是無邪且沒有功利雜念的,純粹是為了想寫而寫。 文以載道和歌以詠志是我希望每個初學者所寫的文章都是來自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有不得不寫情緒急需抒發(fā),這樣,你寫的每一篇稿子,都是你情感的自然流露。 雜志投稿跟上學時候的寫作文是不太一樣的,雖然在寫作技巧上有相通之處,但本質(zhì)上有巨大的差別。首先,寫作文這件事,你是被動的,雖然你也在進行著寫的動作,但作文本身不是你的主動選擇,你可能從心里并不享受這件事。但投稿不一樣,投稿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你想寫才會落筆去寫,在動筆之前,不妨摸著自己的心臟位置好好問自己:我到底為什么而寫? 1、你愛寫作嗎?——為了虛榮和錢財選擇這行的話,不如去送快遞 說實話,寫作這行真不是一件輕松的行業(yè)。很多初學者在文字圈外看如同圍城般,覺得圈內(nèi)千般萬般地好,有稿費賺不說,還能收獲名聲和死忠粉絲無數(shù),如果能有幸成為大神級作家,更是名利雙收…… 有多人是看到這樣的光環(huán)而幻想一筆成名,抱著這樣的幻想,真是想想也醉了。 醉歸醉,但如果你的寫作動機就是如此的話,那么我勸你放棄吧,你不適合寫作。 如果為了錢,送快遞一個月比寫文收入多很多,大神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哪個知名寫手成名前沒有經(jīng)受過痛苦煎熬? 寫作從來就不是名利雙收的工具,寫作是一件辛苦而且孤獨的事情,你若不是非常愛創(chuàng)作的過程,恐怕熬不住文章產(chǎn)生的過程。 我認識的寫手們,頸椎腰椎完全沒問題的人我沒見過,很多人因為熬夜而撥亂了生物鐘,晝夜顛倒帶來一系列心臟或者其他臟器的問題,熬過幾年的老寫手精力更是大不如前,每年都有人改行放棄寫作這工作,文字行業(yè)之中,因此猝死的實例也不少。 那么我們?yōu)槭裁炊鴮懽髂? 初中時我非常喜歡寫作文,尤其是命題作文,我覺得每一次作文都是一場挑戰(zhàn),都能激發(fā)出我不同的靈感和構思,初中時我的班主任曾經(jīng)看過一篇我寫的作文,那是一篇科幻小說,老師的一句“很不錯”,讓我記憶至今。 權威人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對你的影響,有時候是一輩子的。我認為,每個人都足夠幸運,在你一生之中,你總會遇上對你有影響的幾個人,他們或者為你提供動力或者為你介紹機遇,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你完成寫作。 我對于寫作的熱愛可能不會有其他愛好可以超越了,最激進的時候,我一天能寫將近兩萬字,而這些文字跟錢沒有任何關系,純粹是因為愛。 寫作之路如同負重旅行,你的每一步都伴隨著艱辛和汗水,即便是老寫手,也難免經(jīng)歷退稿打擊,不要幻想一文成名就當了大神,大神的艱辛和努力你沒有看見。如果你遭遇了不靠譜的書商,費盡辛苦寫完的稿子可能一分錢也收不回來。現(xiàn)今國家對于寫手沒有完備的立法保護,對于抄襲和拖欠稿費等很多問題可能都無法順暢地解決,如果你對文字的熱愛不是那么強烈,那么建議你不要選擇它為你終身奮斗的職業(yè),你可以選擇兼職寫作,在業(yè)余時間慢慢磨練自己,而不是非要以此為生,因為這條路有點難,也很辛苦。 如果你對寫作有非同尋常的熱愛和天賦,并愿意為此貢獻一生的追求,那么,請你堅持下去吧,寫出更多更好的原創(chuàng)作品,豐富我們的閱讀! 2、寫文不感人腫么破?——你確定這個故事你有真情實感? 我問過很多寫文的閨蜜:你們在寫稿的過程中都是什么狀態(tài)的呢?她們大部分和我一樣,處在“感情噴薄的雞血狀態(tài)”中,一般一個短篇兩三天肯定寫完,感情特別洶涌的,一天足矣。 這個所謂“感情噴涌”,就是指作者在寫文的過程中,首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然后將這份情感匯聚在文章里,讓文章充滿作者的感情,這樣在讀者看的時候,就會有代入感,比較容易被打動。 但要記住,作者在融入感情的時候不可過于泛濫,過猶不及,感情太充沛就會“只緣身在此山中”,讓你沒有辦法作為旁觀者好好檢查這個故事是否精彩,更無法修改,而不能自如修改的稿件本身就是很大的缺陷。 所以作者在寫文時候的最佳狀態(tài)是,有感情,夠洶涌,這股感情能夠支撐著你連續(xù)寫作直到寫完它,但感情不可太深入不能自拔。作者如同自己筆下文章的神明,作為神,你可以隨意安排各種情節(jié)來考驗筆下人物,也可以切身處地地附在某個角色上(尤其是第一人稱,要求要有代入感),但你不能作為一個到處拋灑感情的人物而毀壞了這個故事, 歸根究底,當你在寫作的時候,你要保證這個故事首先能感動你自己,才有可能在它完稿的時候感動其他人。相比較于情節(jié)方面的一些技巧,我覺得情感這個問題是最好操作,但卻是最不容易說清楚的一個元素,它頗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寫作是一件私人的事情,過來人可以跟你分享其中的訣竅,但是沒有人能夠替你構思替你書寫,替你在文章中噴發(fā)感情。 寫文有時候也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因為你想寫好一篇文章,就要醞釀情緒,也就是要得到所謂的“靈感”降臨,靈感不會在你不喜歡的地方來臨,你在寫作的時候,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合你心意的,讓你能夠完全放松交出自己的內(nèi)心,有人需要安靜得連一根針掉落的聲響都不許有,有人卻喜歡聽一點音樂找感覺,也有人可能中意于人聲鼎沸之地,這個因人而異,你可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抒發(fā)自己滿腔的情感,這都會有利于你的創(chuàng)作。 但寫文也不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如果你有幸找到和你同類的人,你們之間水平相當,內(nèi)容相近,三觀一致且愛好相似,那么恭喜你,你尋找到了屬于你的文字圈好友,這是能夠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的絕佳方式。比如冷小藍我就擁有這樣一個自己的閨蜜圈子,我們一群好朋友除了平日的聊天打屁之外,也會偶爾探討(這么不勤奮真的好嗎~)關于寫作的秘訣,能找到與自己合得來的朋友何其榮幸,所以各位寫手們,如果真的能尋覓到幾個這樣的知音,就好好珍惜吧,與摯友們共同進步提高,遠比自己單打獨斗要開心得多。 第五節(jié)、一篇稿是否錄用,不需要編輯通知你 1、寫稿不是賭博 有很多人寫完稿子投遞出去之后都在心懷忐忑地等待結果,有時候等了許久也沒有回信,去問編輯也是惴惴不安,就差摘一朵花在手邊不停地揪花瓣了:我過了,我沒過,我過了…… 在這里我想說:親,你為何不試試站在編輯和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你的文字呢? 作為寫文者,擁有很大閱讀量是必須的,你需要閱讀雜志的文章來了解它的風格,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必然有欣賞的稿子,也有不喜歡的稿子,但我相信你對于好稿子是有感覺的。在投稿之前,你把自己當做一個局外人好好看一遍這個稿子,你有什么感覺? 第一種:不忍卒讀。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第二種:好像……有那么點意思……投投試試吧,沒準編輯會喜歡呢? 第三種:很好看啊!編輯不選才是有問題吧! 這幾種結論,只有第三種答案才會得到編輯的垂青,第一種情況我建議你就不要投稿了,連你都知道不好看的內(nèi)容,編輯只能挑出比你還多的毛病;第二種情況我建議你也不要投,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稿件對于大刊而言,是完全沒可能通過的,大刊物有三審制度,一篇乏善可陳的稿子很難一路殺到最后,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意見是,修改。在文章中加入亮點,在劇情中設置出其不意的反轉,或者加新穎的設定,讓上下文承接更順暢,直到你自己讀的時候覺得“還不錯哦!應該中選的可能性比較大吧”的時候,就可以試著投一投了。 順便說一句,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當你想進軍一本雜志的時候,要好好研究雜志上的文章,了解它的風格,我第一篇投稿的稿子是第三種答案的時候才投的,那時候我覺得中選或者不中選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即便偶爾被一家退稿,肯收我稿子的雜志社有的是。 所以你對自己稿件有十足把握的時候,就是你衡量稿件質(zhì)量已經(jīng)達到雜志文章的高度,甚至超過大部分稿件的高度才有機會,而且你要切記,千萬不要試圖模仿你所看到的雜志上文章的梗,因為雜志刊登了它,表示在這個題材和設定上的需求已經(jīng)足夠,根本不需要你再重復一篇十分相近的,看雜志,讀樣稿,你要領會的是風格,而不是梗。想要過稿,你得寫出你看過這本雜志上所有文都沒有出現(xiàn)過的新意來,否則,你的努力很可能付之東流。 別害怕修改,別懶得修改,別把每次投稿都當做一次賭博。用不嚴謹?shù)男膩韺Υ寮?,那么這種態(tài)度也會回報于你。寫稿不是游戲,它是一項嚴肅的課題。你的稿件代表你這個人,你對它要抱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不抄襲,不借梗,保持自己的特色與寫手應有的尊嚴,不要因為想故事而頭疼,你是寫手,構思情節(jié)和把它完好地呈現(xiàn)出來是你的本分,這一點,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 在這里我想說一種情況,很多人在完成一篇稿件之后,總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看,甚至無從下手去修改,也試著投過幾次稿,但結果不甚理想,甚至于一度想放棄寫稿這件事,覺得不如看稿子更適合自己。 一般有這種問題的寫作者大多有一定的閱讀量,是很優(yōu)秀的讀者。他們對于文章有獨到的見解和一眼能看出高低的審美能力,正是因為看過不少好文章,對于一般的文字難以滿足胃口。當他們作為寫文初學者,自然會將自己寫的東西和看過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比對,落差是顯而易見的,有時候就會覺得“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寫作”的質(zhì)疑,這種矛盾的產(chǎn)生,我個人認為是由于寫作能力沒有跟上閱讀能力而產(chǎn)生的落差。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可能你真的不適合寫作。 每個作者都是讀者,但并不是每個讀者都能成為作者。有的人天生就是讀者,對于寫作這件事可能是跟風,也可能是出于虛榮或者利益的考量,沒有創(chuàng)意,不知道寫什么,也沒有太想堅持下去的力量,覺得寫書比看書累多了,那么,你可能只是一位優(yōu)秀有鑒賞力的讀者,不必勉強自己做本不擅長的事情。 我曾經(jīng)也經(jīng)常有這種看法,我始終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文章,也會懷疑自己其實可能根本不適合做一個作者。但寫作對我而言實在是無法拋棄的存在,我一直不停不停地寫,然后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今天我寫的東西一定比昨天好,我在寫作這條路上是越寫越好,越來越進步的。只要有進步,那就說明你的選擇是對的。 我在出道前寫過大概百萬的文字,其中有一小部分已經(jīng)出書。對于寫手而言,除非你是極有天分的奇才,不然都是要靠后天的磨練來提高寫作能力。所以,只要你能在你的字里行間明確地讀到了進步的氣息,那這就是你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2、無招勝有招——完美的稿件是水到渠成 什么樣的稿件算是“水到渠成”? 有時候它甚至沒有太多技巧可言。沒有刻意的布局,沒有硬推下去的情節(jié)發(fā)展,沒有不融洽難以融入故事的人物,沒有讓人覺得生硬的結局……“水到渠成”的故事,意義就是,它是一路從開頭自然而然發(fā)展到結尾的完整故事,而不是一個個片段割裂開的情節(jié),這就要求作者在構思的時候想出一個完整的大綱,胸有成竹后將它寫出來,最好是一氣呵成,中間不要停下,這樣上下文的銜接和整體的節(jié)奏感也能得到保證。 實在不能保證時間上的連續(xù)寫作,那把大綱寫出來也可以,然后按照大綱書寫,如果在寫的時候半路有了新靈感,那別控制,順著這股靈感繼續(xù)寫出來一個與大綱不同的故事也沒關系,最后完成后把開頭地方修改一下,讓它跟新大綱契合,一般新大綱的情節(jié)發(fā)展都會比舊大綱的好一些,腦力激蕩,是越激蕩越完善的。 有的時候,大綱就是用來打破的啊。 這本小冊子寫到這里,我能夠分享的經(jīng)驗也差不多就這些了,從默默無聞到有稿見諸雜志,這條路我走了很久,直到現(xiàn)在,在這行里也仍是沒什么建樹。雖然渺小,但總算可以堅持自己的夢想,我深深覺得自己實在算是幸運。 現(xiàn)在回頭看當初的自己,仍然覺得那時被貶低得一塌糊涂卻仍然執(zhí)拗地堅持寫作的自己,雖然弱小,卻比現(xiàn)在的我更值得尊重。 最后愿你夢想成真,有時候,“再堅持一下下”之后,就會看到更美的天空。 第六節(jié)、關于過稿的潛規(guī)則判斷題 1、熟人好辦事。新人寫手和老寫手相比,編輯審稿會更嚴格。 答案:假。 解讀:現(xiàn)在很多雜志都是匿名審稿,主編在看稿子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是誰寫的,談何雙重標準?錄用稿子的標準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好看”! 2、新人的稿子錄用比老人的難。 答案:真。 解讀:有親們會奇怪了:哎,你剛剛不是說沒有雙重標準嗎?不是評審標準只有一個嗎?我要說的是,新人對于雜志風格的了解和對于文章的駕馭能力都比較稚嫩,把握不準寫文的時候自然會有影響,有時候可能會寫出一些不適合雜志風格的稿子。因此,擴大閱讀量和增加與編輯的溝通,這些都是讓你寫出更適合稿件的條件之一。 3、網(wǎng)上有很多寫作培訓班,這些都是靠譜的。 答案:假。 解讀:千萬千萬……不要相信有人跟你說付修改費包過稿的事情!!!網(wǎng)絡上騙子很多,有人會跟你說包過稿上《意林》或者其他什么雜志,但要收一些修改費,請不要相信這種謊話!這些人不過是以騙錢為目的的行為,不會對于你寫稿水平的提高有任何幫助! 4、我費盡心力弄到了編輯的qq并加她為好友,從此我的過稿是不是比以前更容易? 答案:假。 解讀:功利性地抱大腿拉關系這些事情雖然我個人不喜歡,但其實能夠結交到一些朋友,可是想要托關系讓過稿容易,呵呵,別做夢了。稿子不行別談其他的,除非你跟對方好到她肯寫稿署你名還讓你得稿費的地步(該醒了親!)。 5、編輯都很忙,我怕打擾他,稿子過沒過還沒接到通知,還是不問比較好。 答案:假。 解讀:每個雜志審稿期不同,等待稿子是否錄用時間也不同,有的是一個月有的是半個月,這一點編輯會之前讓你知道,很多編輯的簽名上都掛著“一個月沒有收到回復可自行處理”。這種情況是在你丟郵箱沒加好友找不到人的時候發(fā)生的,如果你已經(jīng)加了編輯,那么就去問吧,沒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必怕打擾,你大可以問問編輯因為什么理由退的稿件,以便于日后修改。人與人的交往不要太多小心翼翼,你與編輯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大膽地去敲他吧,不用怕! 6、這家雜志只對某些特定寫手約稿,外人不要投了,不會中的! 答案:假。 解讀:至少在我接觸過加上聽說過的幾十家言情小說雜志社里,不對外約稿的雜志,暫時還沒聽過。當然你可能會給我舉一些我沒聽說過的例外,但是這些有對外約稿的雜志就足夠你寫了不是嗎?總有些搞不懂雜志風格亂投一氣的人被退了之后,就毫無根據(jù)地胡亂猜測甚至抹黑那些退他稿子的雜志社來,歸根究底,連他連自己為什么被退稿都不知道就到處亂說,你信以為真就輸了。造謠轉發(fā)超過500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哦,親。 7、優(yōu)秀的稿子也會被退。 答案:真。 解讀:有些時候,稿子除了因為質(zhì)量問題被拍掉,還有一種是因為風格不符。每本雜志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編輯方針,你首先要了解這本雜志需要什么類型的稿件才能制造出它需要的類型,如果和你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符,沒關系,是金子總會發(fā)光,換一家和你風格接近的就好了,總有雜志會欣賞你的。 8、投稿的過程是看雜志風格→寫稿→投稿→修改→過稿。 答案:假。 解讀:我始終認為,正確的流程是:心中有想法→寫稿→尋找適合的雜志→略加修改稿件以適合這家雜志風格→投稿→過稿。 不要根據(jù)雜志改變你自己,而是尋求適合你的雜志。 9、編輯讓我改稿子就一定能通過。 答案:假。 解讀:編輯之所以喊你改稿,是因為你的稿件有問題,但之所以沒有直接退,是因為你的稿件還有過的希望。你不能因為ta讓你改稿就覺得這篇稿子包過了,改得好當然能過,如果改不好……還是一樣要退稿的。 10、什么題材火我寫什么!肯定能紅! 答案:假。 解讀:真正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之作絕不是跟隨大潮流的文章類型。寫文的規(guī)律有時候跟價值規(guī)律是很像的,當一種題材開始火爆的時候,你跟風寫當然是沒什么的,但不要指望能超越比你寫得更早的人,你的文,因為跟風這個行為而會被打上“不夠有新意”的標簽,雖然暫時因為需求大可能會被市場消化,但絕對不是能讓你這個人被讀者記住的依托。什么文體大當其道的時候就表示這種文體開始衰退了,極度繁榮之后就是蕭條。大家可以看看流行過的文體諸如穿越和宮斗,繁盛之后的衰退期產(chǎn)生大量的擠壓稿,而校園題材方面一直沒有大紅大紫,市場一直比較穩(wěn)定,反而是需求一直比較大的類型。我個人的意見是,寫你想寫的東西,別管什么勞什子市場,保質(zhì)保量有愛地寫作,比跟風什么的重要得多。 11、寫文章跟讀者多溝通,寫他們喜歡的文字。 答案:假 解讀:首先說這個話題我給了個“假”的結論純粹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不必引為經(jīng)典。 那么我要開始吐槽了:親你是為啥寫作啊?為讀者嗎!你確定讀者喜歡的你都能寫?讀者如果喜歡十八禁上不得臺面的你也要寫嗎?如果你是個寫言情的,讀者說親愛的大大我想看男性熱血修真文……難道你也要寫嗎?寫文是作者的事情,看文是讀者的事情,你寫文當然要取悅自己了,你自己喜歡讀者才有喜歡的可能,強扭的瓜不甜! (配圖來自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