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Dr Sun & Ching-ling 喜多郎;Benedetti - Journey To The Heart, Volume 4 據(jù)說搭配音樂食用更美味哦
好吧,這算是標(biāo)題黨,但下面要給大家看的絕對是精品。
故宮博物院10月10日九十周年大慶,為此故宮精心籌劃了《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這次展覽以喜慶、熱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觀眾展示,以強烈的歷史穿越感,生動的把文化民俗、歷史故事講給觀眾,使之喜聞樂見。這次展品可謂精挑細選,面面俱到,集中展示了清代帝后尊老敬賢的道德示范,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風(fēng)氣、經(jīng)濟實力。
昨天整理了第一部分,今天接著講,您就當(dāng)是去了一趟故宮吧。

多祿圖軸
乾隆帝繪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 縱 54 厘米 橫 28.9 厘米
畫上御題“于避暑山莊見呦鹿卓立而戲,輒寫其暢適之意。且鹿為不老之獸,裝以成軸敬獻慈寧,用介眉壽也?!?/span>因鹿諧音“祿”,因此圖名為《多祿圖》。乾隆帝逢其母崇慶皇太后壽辰,多籌辦隆重的慶壽儀式,并且親自書寫繪畫,或吟詩賦文來祝壽。此幅是乾隆帝借繪有“不老之獸”寓意的鹿,為祝其母八十壽辰而創(chuàng)作的寫生圖。畫作采用了平遠法構(gòu)圖,繪五只體態(tài)悠閑的鹿在幽靜的山林間嬉戲的景象。 |
《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jì)》冊


董誥等書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縱 20.7 厘米 橫 24 厘米
經(jīng)折裝。版框四周花欄,有“卍”、壽、壽桃、云紋等圖案。
此書卷端題名、封面題名均為《皇上八旬大慶萬壽萬萬壽恭紀(jì)》,顧名思義,是匯集大臣為乾隆帝八旬萬壽節(jié)恭進的詩文,包括曹文埴、沈初、董誥、金士松、王杰五位大臣的詩詞,其中董誥的“七言律詩”共 64 章,王杰的“念雅十章”每章 28 句,曹文埴的“演連珠”100 首,沈初的“四言詩”一篇 322 句,金士松的七言詩一首“柏梁體”200 韻,均以詩詞歌頌乾隆帝的功德。這些詩文后被收入《八旬萬壽盛典》,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由武英殿刊行。
曹文埴(?~ 1798 年),字竹虛,安徽歙縣人。乾隆朝進士。歷刑、兵、工、戶部侍郎,后擢戶部尚書,繼督漕政。以母老歸,加太子太保,乾隆五十五年再詣京師恭?;实郯耸f壽。
金士松(?~ 1800 年),字亭立,號聽濤,江蘇吳江人。乾隆朝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
緙絲三星圖軸
清乾?。?736 ~ 1795 年) 縱 298.5 厘米 橫 109 厘米
緙絲福祿壽三星圖,三星四周點綴以山水、彩云、松樹、桃樹、仙鶴、梅花鹿。祿星懷抱稚子,猶如慈母;福星身邊侍立童子一人,懷抱花瓶;壽星手捧仙桃,背身而立。一派祥瑞景象,如詩文所言旭日和風(fēng)。詩塘為乾隆御筆“錫羨增齡”,鈐印“乾隆御筆”。下方緙絲永琰敬書《御制三星圖頌》。圖上鈐印“乾隆御覽之寶”、“秘殿珠林”、“乾隆鑒賞”三印。此件緙絲《三星圖》系嘉慶皇帝為皇子時,為敬賀乾隆皇帝萬壽所專門制作。
|
群仙祝壽大壽字圖軸
張愷、梁德潤、張維明繪 清光緒九年(1883 年) 縱 213.5 厘米 橫 151.5 厘米
作者款題“臣張愷、梁德潤、張維明合筆恭繪”。鈐“恭畫”朱文方印。張愷、梁德潤、張維明均是光緒朝宮廷畫家,此圖是他們按照慈禧皇太后懿旨所繪。光緒十年(1884 年)農(nóng)歷十月十日是慈禧皇太后五旬萬壽。為了慶壽,慈禧從光緒九年開始就諭令如意館的宮廷畫家們繪制了一批壽意圖。此畫的創(chuàng)作見《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如意館”記:光緒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長春宮總管劉增祿交畫絹一塊,隨傳旨著如意館畫士張愷等畫勾金大壽字一張,上畫金母、福祿壽財喜、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散仙;下畫四海龍王、龍宮。高七尺、寬五尺,先畫小樣呈覽,欽此。于七月二十日畫得小樣呈覽,準(zhǔn)著照此樣繪畫,欽此”。此圖正中繪一雙鉤楷體壽字,其雙鉤的空白處填繪上述檔案中所列的傳統(tǒng)壽意題材畫?!皦邸弊值耐诡^是全畫的重心,圖繪身著彩服、手持如意、面容慈祥的金母?!敖鹉浮彼追Q西王母,是天界眾神女仙之首,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慈禧在 50 歲來臨之際,正是她獨攬朝政之時,在人間擁有至尊地位,因此,該畫軸是以“瑤池金母”為主題,為慈禧祝壽之作。
詩塘上有梁耀樞題。畫幅鈐有慈禧“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太極殿御覽”璽印。
|
百蝶壽字圖軸
佚名繪 清晚期(19 世紀(jì)末) 縱 166.6 厘米 橫 77.8 厘米
此圖祝壽主題突出,畫幅正中以楷體雙鉤“壽”字,空白處填繪百只蝴蝶。蝴蝶之“蝶”與耄耋之“耋”字同音,古人以蝴蝶意指高壽。
在雙鉤的“壽”字中填繪蝴蝶、人物、山水等帶有祈福延年的壽意題材畫,是晚清宮廷繪畫的一大特色。此圖軸無作者署名、年款,從其精細工整的畫風(fēng)和表現(xiàn)題材推斷,當(dāng)是出自晚清宮廷畫家之手,為?;适覊鄢街?。
|
百耋圖卷



佚名繪 清晚期(19 世紀(jì)末) 縱 24.5 厘米 橫 354 厘米
圖繪百只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的蝴蝶。中國古代稱八九十歲為耄,七八十歲為耋,因此,在中國畫的表現(xiàn)題材中,常借描繪貓與蝶,取其“耄耋”諧音,祝福人之長壽。
此圖配有專門的外包裝木盒,盒蓋上刻有陰文填金“百耋圖卷,女史惲冰繪”。盒上貼有黃紙條,書“臣張之洞跪進”。此圖卷雖落款“惲冰”,下鈐“惲冰”圓形朱文印,但其呆板的畫風(fēng)與惲冰清麗典雅的筆墨相異,是件偽款之作。然而,其長壽延年的主題和艷麗喜慶的色彩,仍然不失為祝壽的佳作。它應(yīng)該是張之洞祝慈禧壽辰敬獻的賀禮。
張之洞(1837 ~ 1909 年),字孝達,號香濤,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臣。歷任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官職,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惲冰(生卒年不詳,活動于清康熙中期至乾隆初期),字清於,江蘇常州人。清代著名女畫家,是惲壽平家族的后裔,以工繪花鳥畫著稱。
|
《萬壽無疆賦》冊
張百熙等撰 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 縱 25.8 厘米 橫 35 厘米
光緒二十年(1894 年)慈禧皇太后六旬圣壽節(jié),張百熙曾奏罷承辦典禮者競尚華飾。當(dāng)慈禧七旬壽辰時,他又撰此《萬壽無疆賦》文,裝幀成冊進獻。
張百熙(1847 ~ 1907 年),字野秋,號潛齋,湖南長沙人。同治朝進士,督山東、廣東學(xué)政。光緒年間累遷內(nèi)閣學(xué)士,后任禮部、戶部、郵傳部尚書。
|
斑竹“天子萬年”筆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通長 23 厘米 管徑 1.1 厘米 筆帽長 9.2 厘米
此筆一組 26 支,斑竹管上書陰文填金“天子萬年”四字楷書,下署有填藍楷書“臣白潢恭進”五字。本品為兼毫筆,蘭蕊式。紫毫為主毫,副毫由黃、紅、藍三色六股或單色的黃毫組成,其間另加入白色羊毫,因此整個筆毫呈現(xiàn)為中鋒紫色,次鋒為白色環(huán)繞一周,底部為黃、紅、藍三色六股相間或黃毫組成的精美樣式。其制作精致,造型獨特,高貴典雅??钭R“天子萬年”表明其為帝王祝壽的主題。
白潢(1660 ~ 1737 年),字近微,隸漢軍鑲白旗??滴醭群笕钨F州、江西巡撫,后官至兵部尚書。雍正時為文華殿大學(xué)士。
|
象ya萬壽管筆(一套)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通長 30.5 厘米 毫長 9 厘米 筆斗直徑為 3.5 厘米
盒盛象ya管筆九支,三支一組,每組筆管上分別鐫刻“萬國來朝”、“萬壽無疆”、“萬福攸同”。
|
“大富貴亦壽考”五色墨(兩盒)







 清光緒(1875 ~ 1908 年) 每錠長 16.2 厘米 寬 3.5 厘米 厚 1.3 厘米
此為套墨兩盒,每盒五錠,有紅、綠、青、白、黃等色,其形狀、規(guī)格完全相同。正面題填金陽文隸書“大富貴亦壽考”六字,下方為“仿易水法造”陰文填金印款;背面浮雕牡丹異石圖。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皦劭肌背鲎浴对??6?1 大雅 ?6?1 棫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庇饕忾L命。墨錠盛于黑漆描金彩色雙龍戲珠紋漆盒內(nèi),盒蓋中央有描金隸書“大富貴亦壽考”字樣。
此為胡開文墨店以唐將郭子儀“大富貴亦壽考”之典所制彩墨,進貢朝中,既為實用,又蘊涵壽考吉祥之意。
|
紅漆嵌螺鈿壽字炕桌

清(1644 ~ 1911 年) 高 29 厘米 長 96.5 厘米 寬 63 厘米
炕桌采用木胎髹漆嵌螺鈿工藝,通體髹紅色漆地,桌面上鑲嵌螺鈿壽字共計 120 個。側(cè)沿四周布滿綿延不斷的“卍”字紋,寓意“萬壽無疆”。束腰亦嵌壽字。曲邊牙板與腿子分別嵌團壽字、壽桃及蝙蝠紋,同樣表達著“福壽延綿”的愿望。
古代炕桌常設(shè)置在炕的中間位置,用于書寫、餐飲等活動。
|
青田石元音壽牒組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盒高 23 厘米 長 53 厘米 寬 32 厘米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皇帝上諭內(nèi)閣,特派大臣總理五十五年萬壽慶典事宜,以阿桂、和珅、劉墉、福長安、胡季堂、金簡、李綬、伊齡阿等總辦。為迎合乾隆皇帝祈福長壽之心,金簡、和珅從乾隆帝御制詩文中遴選出帶有“?!眽邸奔Z的字句,其中有“共迓天恩而益壽”、“獻春將介壽”、“迎鑾祝壽陪臣價”、“安樂老壽”等,鐫刻成印章,作為進獻給乾隆帝八旬萬壽的大禮。
此套組印即為和珅所獻,青田石質(zhì),共 120 方,總稱“元音壽牒”。“元音壽牒”之“元”為第一之意,“音”指音翰、詩文,大臣自然要把皇帝的詩文奉為第一,方為切合乾隆帝唯天下至尊的地位;“牒”即為簿冊。
和珅(1750 ~ 1799 年),鈕祜祿氏,隸滿洲正紅旗。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襲輕車都尉世職,授三等侍衛(wèi),受乾隆帝賞識,擢軍機大臣,在任 20 余年,累封至一等公。和珅精明敏捷,辦事干練,善體乾隆帝之意,倚為腹心,晚年貪腐攬權(quán)甚巨。嘉慶四年(1799 年)乾隆帝駕崩后,為嘉慶帝賜死。
|
緙絲《元音壽牒》、《寶典福書》冊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縱 29 厘米 橫 30 厘米
胡季堂作為總理乾隆五十五年萬壽慶典事宜的大臣之一,把和珅、金簡所選乾隆帝詩文吉語所鐫刻印章的印譜,緙絲織成書冊的形式作為壽禮,每開上為楷書印文釋文,下為印文,主要以平緙、構(gòu)緙、搭緙等技法織成,其末開緙織題款“萬壽八旬大慶乾隆庚戌元旦臣胡季堂恭進”,“臣胡季堂”及“敬摹”印,鈐“寶蘊樓藏”印。乾隆庚戌即五十五年?!对魤垭骸贰ⅰ秾毜涓穬蓛允⒀b在同一紫檀匣內(nèi),其匣面上題“福壽鴻文”、“臣胡季堂恭進”。
胡季堂,生卒年不詳,河南光山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擢刑部侍郎,四十四年,遷尚書。嘉慶三年(1798 年),授直隸總督。
|
白玉童子獻壽

清(1644 ~ 1911 年) 高 13 厘米 長 11 厘米 寬 7 厘米
白玉質(zhì)。圓雕一老人與童子,老人捧桃,半藏于懷中,童子手捧花朵盛開的桃枝,老人身后站立一鹿,口銜靈芝,昂首,右前腿抬起,與主人一起趕去祝壽。
此器取材于東方朔偷桃之典。東方朔是漢武帝時人。傳說西王母前來為漢武帝祝壽時說東方朔曾三次偷食其仙桃,得以長生不老。故后世常借用東方朔偷桃題材,或入畫,或制器,表達祝福健康長生的美好愿望。
|
青玉三老祝壽圖山子
清(1644 ~ 1911 年) 通高 16 厘米 長 24.5 厘米
青玉籽料運用浮雕、陰刻等技法因材施藝,在卵形玉石表面刻畫三位老者和兩個童子手執(zhí)如意、磬及寶瓶的形象,配合山頂?shù)脑浦屑t日,山間的蒼松、亭臺、小橋、溪水、神鹿等,展現(xiàn)了三老祝壽的景象。
|
青玉三星圖插屏
清乾?。?736 ~ 1795 年) 通高 45.6 厘米 插屏直徑 26.4 厘米 厚 1.6 厘米
插屏青玉質(zhì),圓形,正面浮雕三星圖,壽星拄杖捧桃,福星手持靈芝,祿星手拿書卷。三星立于山石、松柏之間。山中藤蘿垂掛,瀑布飛流,祥云繚繞。遠處兩只山羊口銜靈芝,神態(tài)悠閑,天空中一只仙鶴飛翔,與地上另一只仙鶴遙相呼應(yīng),一派和諧祥瑞之象。背面光素。屏底邊側(cè)隸書“乾隆年制”款。碧玉架,高浮雕、鏤雕為花葉紋。
乾隆帝特別喜歡福祿壽三星的題材圖案,或命人抄錄其《福祿壽三星贊》而成法書作品,或命人刻福祿壽三星圖于多類器物上,表達了乾隆帝對福壽的向往。
|
琺瑯盆紅珊瑚盆景
清晚期(19 世紀(jì)末) 通高 105 厘米 長 65 厘米 寬 38 厘米
盆為三層,由壘疊的桃實組成,以掐絲琺瑯、畫琺瑯、鏨金等多種工藝制成。壘疊的七桃及枝葉間的兩銅鍍金小桃,合為九桃。盆前后兩面各有一只仰首蝙蝠展開雙翼,托起團壽字,在桃枝、桃實之間還有七只銅鍍金小蝙蝠上下翻飛,共為九蝠。盆中插紅珊瑚樹,鮮艷潤澤,形體碩大,誠不多見。盆景下附紫檀雕云蝠紋底座。
此盆景中壽桃象征長壽,蝙蝠諧音為“福”,寓意“福壽雙全”。壽桃和蝙蝠又取陽數(shù)中最大的“九”,祝壽之主題明顯,是清代宮廷在萬壽慶典中所使用的重要吉祥陳設(shè)。
|
青花萬壽字尊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 77 厘米 口徑 37 厘米 足徑 28 厘米
周身疏密有致地排列著一萬個不同篆書形式的壽字,構(gòu)思巧妙,字體排列繁而有序??滴鯐r期,以壽字作為裝飾題材的瓷器燒制較多,品種有青花、釉里紅等,器型多見于瓶、筆筒等器物,在其上書寫有百壽字、千壽字等不同字數(shù)。以一萬個壽字集中書寫在一件大尊上,更是寓意著天子獨尊,萬壽無疆。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六旬萬壽慶典。景德鎮(zhèn)御窯廠陶瓷工匠們費心竭力、不惜工本地設(shè)計和制作了此件萬壽字大尊,以表示對皇帝萬壽祝賀之意。
|
五彩桃紋萬壽字盤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5厘米 口徑 28.3 厘米 足徑 18.2 厘米
此盤內(nèi)、外均以桃紋作裝飾,盤心彩繪一折枝壽桃,在綠葉的襯托下,一只鮮桃躍然盤中,桃實飽滿,桃子中心以描金篆書萬壽兩字。盤外壁以三組折枝壽桃裝飾,枝長葉疏,形態(tài)各異,桃身描金篆書一團壽字。外底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康熙描金彩瓷的制作,需將金子磨碎熔化,描繪于器物上,造價昂貴,因此多用于珍貴器物。此器制作工藝精致,工筆細膩,系景德鎮(zhèn)御窯廠為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萬壽慶典而燒制的慶壽用瓷。
|
五彩麻姑獻壽圖盤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 2.9 厘米 口徑 24.9 厘米 足徑 16.8 厘米
盤心所繪麻姑獻壽圖為中國傳統(tǒng)的“壽”文化題材。麻姑為傳說中的長壽仙女,相傳三月初三為西王母壽辰,仙女麻姑以絳珠河畔靈芝釀成的美酒作壽禮前往祝壽。此盤中描繪的正是這一畫面。畫面中表現(xiàn)了一瑞獸拉花車,車上載滿了靈芝、蘭草,麻姑手執(zhí)畫卷立于瑞獸車旁,身上的衣帶飄拂若仙,一侍女手捧壽桃恭立于車后。麻姑與侍女神態(tài)各異,人物繪畫宛如一幅精美的仕女畫。其盤緣飾以龜背錦紋,間以篆體“萬壽無疆”四字并團花。外底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清末寂園叟《陶雅》書中記載:“康熙彩畫手精妙……若康熙六旬萬壽節(jié)所制彩盤,邊系淡抹紅色之錦紋,中有‘萬壽無疆’四篆字。”可知帶有這種邊飾的紅彩錦地開光并篆書“萬壽無疆”款的彩繪瓷盤,為康熙六旬大壽慶典所燒制。
|
粉彩會昌九老圖瓶
清乾?。?736 ~ 1795 年) 高 41.5 厘米 口徑 10.5 厘米 足徑 14 厘米
瓶頸及近底兩處以紅地軋道粉彩蓮花紋為底,并篆書壽字,腹部主題紋飾為“會昌九老圖”,器內(nèi)及足底均施松石綠釉,足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會昌九老圖》繪唐會昌五年,九位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聚會洛陽香山寺,暢飲賦詩染翰的情景。圖中九位老者神態(tài)各異,有持杖而坐者,有展書讀卷者,有接茶欲飲者,有面壁題詩者。其間有小童取水、燒水、進茶。遠山近石,蒼松翠柏、山林盡染。九位仙老優(yōu)游林下暢飲題詩,映襯出一派和諧、悠然的氛圍。此尚齒之會,年齡最大者 136 歲,最小者 74 歲,平均 91 歲。將這種題材移植于瓷器上,突出了萬壽的主題。
|
粉彩九桃天球瓶

清乾?。?736 ~ 1795 年) 高 51 厘米 口徑 11.5 厘米 足徑 16.5 厘米
此瓶以粉彩繪九只鮮桃結(jié)實于枝葉花間,桃實碩大飽滿、桃花粉嫩盛開,畫面疏密有致,色彩粉潤鮮艷,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瓶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種吉祥之物。傳說桃木可驅(qū)鬼,桃實食之則可延年益壽,桃實遂成為長壽的象征?!熬拧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為陽數(shù)之極,在中國古代,多以“九”字呼應(yīng)帝王“九五之尊”,故清代皇帝圣壽的貢品等,也多以“九”計。九桃合繪,寓意“萬壽無疆”。
|
掐絲琺瑯壽字暗八仙蟠龍紋瓶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高 30.3 厘米 口徑 5.4 厘米
瓶通體施天藍色釉為地。口沿鍍金,飾一周連續(xù)回紋。頸部上下各飾一周蕉葉紋,中間飾一條騰飛的巨龍,身下浪濤翻滾,周邊五彩祥云環(huán)繞。腹部兩面各有一火焰寶珠形開光,內(nèi)飾黑色釉壽字,與其下“卍”字錦地紋相呼應(yīng),有祝愿“萬壽”之意,開光外飾暗八仙紋。
此瓶足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豎行陽文款,胎體厚重,用料上乘,造型優(yōu)美,工藝純熟,是出自清宮造辦處的壽意精品。
|
掐絲琺瑯壽桃瓶

清晚期(19 世紀(jì)末) 高 54.5 厘米 口徑 10 厘米
瓶通體以天藍色琺瑯釉為地,掐銅鍍金“卍”字錦地紋。瓶身飾桃樹一株,樹干茁壯,桃花盛開,九個碩大的桃實三三兩兩地掛結(jié)在桃枝上,桃樹旁襯一叢鮮竹,幾只蝴蝶在其上翩翩飛舞,紋飾寫實,色彩艷麗,構(gòu)圖疏密有致。
|
金漆“普天同慶”、“萬壽無疆”山水樓閣圖罩盒 (一對)



金漆“普天同慶”、“萬壽無疆”山水樓閣圖罩盒(一對) 清中期(18 世紀(jì)) 通高 19.5 厘米 口徑 29.5 厘米
盒作桃式,以幾式座承托。蓋面飾山水樓閣美景,局部以貼金箔,描紅漆為飾。上下壁飾蝙蝠、壽字,間隔排列。盒內(nèi)口沿架屜,上置金漆桃式子盒四個,盒面均貼金箔為字。此式盒兩件成對,其內(nèi)子盒分別為“普天同慶”、“萬壽無疆”。從裝飾紋樣分析,應(yīng)為清宮祝壽作品。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清宮遺物時,此盒仍貯在紫禁城外西路的皇太后區(qū),可以推測曾是皇太后的萬壽貢禮。
|
火槍 (外夷進貢,真是大清盛世)

火槍 18 世紀(jì) 長 159 厘米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以馬嘎爾尼為首的龐大代表團,以為乾隆皇帝補祝八旬大壽為名訪問中國,期望打開中國的貿(mào)易大門。為表明英國發(fā)達的科技,使團進獻給乾隆帝的禮物,主要是各種科學(xué)儀器與槍炮等武器。
此槍即是馬嘎爾尼獻給乾隆帝的生日禮物,槍管 上正中鍍金處鐫西文“HWMORTIM LONDON MAKER TO HIS MAJESTY”。譯為“倫敦 H.W.莫蒂 默制造,恭進大皇帝陛下”。入藏清宮后,在槍桿上附皮簽書滿、蒙、藏、漢文:“乾隆五十八年八月……進自來火鳥槍一桿。”
|
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貼落
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貼落 姚文瀚、周本、伊蘭泰等繪 清乾?。?736 ~ 1795 年) 縱 219 厘米 橫 285 厘米
該圖描繪乾隆帝生母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慶典盛況。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于慈寧宮為母親慶賀八旬壽辰,圖繪場景定格在彩衣躬舞、捧觴上壽之后。殿內(nèi)崇慶皇太后端坐在寶座上享受著筵宴,乾隆帝側(cè)坐陪奉,東西次間為乾隆帝的妃嬪與親王福晉等,殿外月臺上為皇子、皇孫們。屋檐下設(shè)中和韶樂,丹陛上設(shè)“反坫”,反坫的下方設(shè)丹陛大樂,左右邊緣則為宴饗樂隊及跳喜起舞的人員。場面宏大,祥和喜慶,所繪人物約 180 余人。
此畫屬于宮廷繪畫中的紀(jì)實性繪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據(jù)乾隆朝活計檔記載,該圖由宮廷畫家姚文瀚、周本、伊蘭泰等合作完成,貼落在皇太后起居的壽安宮中。
|
銅鍍金云龍紋編鐘(一套)



銅鍍金云龍紋編鐘(一套)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 成套懸掛長 350 厘米 進深 80 厘米
當(dāng)鹵簿儀仗陳設(shè)就緒,朝賀的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各就各位后,吉時一到,皇帝從寢宮中乘坐轎輿向太和殿而來。此時以編鐘、編磬等奏響中和韶樂《乾平之章》,皇帝升上寶座。當(dāng)朝賀禮畢后,皇帝亦在中和韶樂演奏的《太平之章》樂曲聲中離座,返回寢宮。
朝賀大典所用編鐘,范銅鑄造,雙龍鈕,表面鍍金,以彰顯皇帝的威嚴(yán)。此套鐘體呈渾圓的橢圓形,前面正中浮雕鑄造年款“乾隆二十九年制”,背面則為各自的律名,裝飾以高浮雕云龍紋。近口部六個凸起的圓唇,是受擊而發(fā)聲的部位。16 枚編鐘外形尺寸完全相同,以鐘體厚薄為次區(qū)分音高,鐘體愈薄發(fā)音愈低,分別對應(yīng)清代樂律中的十二正律、四倍律。使用時,按音律的陰陽、高低分別懸掛于上下兩層架上,即上層八陽音、下層八陰音,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順序懸掛。懸掛編鐘的架座稱為簨虡,上簨雕刻龍首,左右兩虡下承以五彩伏獅和趺座,表面髹金漆,裝飾以鸞鳥、五彩流蘇,給人以壯麗華貴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