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 
  羅俊 巫氏南方開山始祖;字定生,號(hào)青州。自西晉末造(約公元308年),暹公由山西平陽避亂兗州,轉(zhuǎn)徙入閩(福建),居劍津(今南平縣東建溪)。公于隋大業(yè)間(605-617年)隨父昭郎公,奉祖骸遷居黃連峒。葬竹篠窩 。即今寧化縣城。當(dāng)時(shí)黃連遠(yuǎn)在荒服,未入版圖。值李子通據(jù)江都(今揚(yáng)州),遣使略閩地,土寇蜂起,公筑堡衛(wèi)眾,開峒為鎮(zhèn),寇不敢犯,遠(yuǎn)近爭附。唐貞觀三年(629年),公詣闕上平寇策,謂黃連土?xí)琮X繁,宜可授田定賦。朝廷嘉其辟土功績,授公為黃連鎮(zhèn)將,爵封鎮(zhèn)國武侯,兼授尚方劍戟,便宜行事,襲蔭三代。公生于隋開皇二年(582年)壬寅四月初八日丑時(shí),歿于唐麟德元年甲子(664年)年八月十一日已時(shí),壽八十三歲。公之事跡載汀州府志,寧化縣志等。妣柴氏,繼妣紀(jì)氏。柴氏生于隋開皇三年(583年)癸卯七月二十二日辰時(shí),歿于唐龍朔二年(662年)壬戌正月十九日未時(shí),壽八十歲,生一子明甫。繼妣紀(jì)氏生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癸丑五月初三日戌時(shí),歿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壬申六月二十七日午時(shí),壽八十歲,生一子明達(dá)。 
  二世 
  明甫 字玉和,舊譜作和玉,羅俊長子,奉命襲守黃連鎮(zhèn)將。時(shí)土地日劈,戶口日增,修貢如常。公生于隋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九月十三日午時(shí),歿唐儀鳳元年丙子(676年)正月初八日已時(shí),壽七十七歲。原葬竹篠窩,后遷葬清流縣永得里嵩溪,蛤蟆崗,又名巫家冢,壬山丙向兼亥已,清雍正乙夘年(1735年)重修。配俞氏,生卒失考,生一子:萬宗。 
  明達(dá) 羅俊次子,生卒配氏失考。 
  三世 
  萬宗 明甫之子,字真祥,一字元本。前唐總制官,奉命襲授黃連鎮(zhèn)將。生于隋大業(yè)十二年(616年)四月十二日寅時(shí),歿于唐嗣圣四年丁亥(687年)二月初九日午時(shí),壽七十二歲。配蕭氏,生五子:仁、義、禮、智、信。 
  四世 
  巫仁 諱瑞,字仁德,萬宗長子,襲授黃連鎮(zhèn)將。生唐貞觀六年(632年)九月十三日,卒唐嗣圣十年(693年)四月十五日辰時(shí),壽六十一歲。配葛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嘉善。 
  巫義 萬宗次子,生唐貞觀八年(634年)八月初五丑時(shí),卒唐嗣圣十八年(701年)二月十四日午時(shí),壽六十八歲。配胡氏,生卒不詳,生二了:允郎、元郎 。 
  巫禮 萬宗三子,生唐貞觀十年(636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唐儀鳳二年(67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時(shí),壽四十二歲,配陳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容郎。 
  巫智 萬宗四子,生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四月二十一日戌時(shí),卒唐弘道元年(683年)九月十八日卯時(shí),壽四十四歲。配劉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進(jìn)郎、遠(yuǎn)郎。 
  巫信 萬宗五子,生唐貞觀十六年(642年)七月初六日申時(shí),卒唐嗣圣十七年(700年)八月十七日未時(shí),壽五十九歲。配張氏,生卒不詳,生五子:本郎、俊郎、仍郎、杰郎、吉郎。 
  五世 
  嘉善 諱元保,仁公之子,生唐永徽二年(651年)十月初一日未時(shí),卒唐開元五年(717年)四月十八日丑時(shí),壽六十七歲。配李氏,生卒不詳,生二子:良輔、良佑。 
  六世 
  良輔 字良才,號(hào)佐臣,嘉善長子,生唐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十五日丑時(shí),卒唐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七月十七日寅時(shí),壽六十二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三子:孟郎、仲郎、季郎。 
  七世 
  孟郎 良輔長子,生唐嗣圣六年已丑(689年)三月二十四日亥時(shí),卒唐天寶六年丁亥(747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時(shí),壽五十九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一子:正綱。 
  八世 
  正綱 字應(yīng)郎,號(hào)登朝,生唐景云二年(711年)六月十六日,卒唐大歷六年(771年)正月二十九日,壽六十一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常兆。 
  九世 
  常兆 字祥瑞,又作兆常。生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卒唐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十七日,壽五十一歲。配蕭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銘鼎、錫祚。 
  十世 
  銘鼎 字廷煥,常兆長子,生唐天寶十年(751年)十月二十日丑時(shí),卒唐長慶元年(821年)五月初一日亥時(shí),壽七十一歲。配王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選官、遴官。 
  十一世 
  選官 字升級(jí),銘鼎長子,生唐大歷七年(772年)二月十九日,卒會(huì)昌四年(844年),壽七十三歲,妣胡氏,生卒不詳,生二子:、賜麒、賜麟。 
  遴官 銘鼎次子,生唐大歷十年(775年)四月十八日已時(shí),卒唐長慶五年(825年)六月初七日,壽五十一歲,妣張氏,生二子:賜俊、賜杰。 
  十二世 
  賜俊 遴官長子,生卒失考,妣王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志乾、大寧。 
  十三世 
  志乾 字大綱,號(hào)正先,賜俊長子,住寧化縣三都龍湖。生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二月十五日,卒后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十月十八日,壽六十一歲,妣王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光一郎。 
  十四世 
  光一郎 志乾之子,生卒失考,公由龍湖始遷上杭縣中村磜頭,又徙永定縣溪南里,及大溪溪口居住。公葬深壙蛇形。碑內(nèi)刻光缽,品字為記。妣俞氏,生卒不詳,生三子:十一郎、小六郎、小四郎。 
  十五世 
  十一郎 光一郎長子,生卒配氏失考。公葬烏坭坪上美女獻(xiàn)花形。 
  小四郎 光一郎三子,生卒失考,妣何氏,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婆夫婦合葬于葛蒲坪。 
  十六世 
  千一郎 小四郎長子,生卒不詳,葬福建永定縣溪口上園,原配李氏,繼配賴氏,生一子:大一郎。 
  十七世 
  大一郎 字恢先,千一郎之子,原住上杭縣九泰茶地廈科。其子各來廣東英德,迎接奉養(yǎng),歿世后,公子回福建原鄉(xiāng)遷祖妣葬英德。公配吳氏、王氏、黃氏,生七子:仕聰、仕成、仕政、仕宗、仕恭、仕敬、仕猷。 
  十八世 
  仕聰 法名念一郎,居英德縣蒲嶺高車壩 ,生卒不詳,配李氏,生卒不詳,生一子:伯一郎。 
  仕成 法名念二郎,由閩汀州徙粵曲江縣楊梅村,旋徙英德縣觀壙鄉(xiāng),后徙堯山葛蒲壙(今石霞)。為開基始祖。配王氏,生卒不詳,生四子:貴瑸、貴瑛、貴三、貴四。 
  仕政 法名念三郎,由閩上杭金豐撫溪移惠州金雞塔下,生卒不詳。后裔有移揭陽湯坑口等。配張氏,生卒不詳,生三子:九郎、十三郎、十四郎。 
  仕宗 法名念四郎,住英德長埔東大鎮(zhèn)水竹徑都海螺墩開基。生卒不詳,配周氏,繼配王氏,生卒不詳,生一子:萬四郎。 
  仕恭 法名念五郎,移居福建永定溪南。配楊氏。原譜不見后裔。 
  仕敬 法名念六郎,父子徙廣東興寧縣羅崗,歸葬于閩,又作葬于興寧縣高嶂背,但無從考查。生卒不詳,配李氏、何氏,生三子:福、禧、祿。 
  仕猷 法名念七郎,住永定大溪口及羅灘,生卒不詳。配何氏,生卒不詳,生一子:祈。 
  十九世 
  巫禧 廣東興寧縣羅崗洋塘村開基始祖;字忠立,法名廿八郎。生南宋淳熙元年甲年(1174年)七月十一日申時(shí),卒寶祐六年戊午(1258年)二月初一日已時(shí),壽八十五歲。宋文學(xué)祭酒,敇授修職郎。由福建省汀州府永定溪南遷徙廣東省興寧縣羅崗洋壙七星伴月形開基。時(shí)為宋朝季,公積善。貽謀手置洋壙半徑十三都司、黃沙溪、乾田、小眼等處田宅百余頃。原基于清光緒戊申(1908年)改建為忠立公祠,祠門池壙,祠背畚地。公元1995年乙亥歲由興寧、龍川、五華三縣宗親重修。公配謝氏,閨諱八娘,生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初一日已時(shí),卒淳祐四年(1244年)十月十一日,壽七十五歲,生一子:巫回。 
  二十世 
  巫回 字曰回,諱聰,法名六十二郎。宋文學(xué),公齒德俱尊孝行足式。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榮膺冠帶鄉(xiāng)飲大賓。生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十五日辰時(shí),卒咸淳五年(1269年)二月初三日午時(shí),壽七十六歲。葬廣東興寧縣羅崗圩中心(原名朱鼓隘竹子圍),巽山乾向,白象卷湖形。明萬歷間(1573-1620年)被奸人惑作船形,遂移圩場圍里,前后左右為巫姓田地,立有界址,并有糧店池壙空地每年供租為秋祭費(fèi)。自清迄今屢有訟案。民國十九年(1930年)合七省宗人建回公墳祠并豎謝縣長保護(hù)古跡布告兩套,刻石碑豎祠內(nèi)墻壁;經(jīng)努力于公元1995年乙亥歲完璧歸趙收回主權(quán);后于公元 1999年已卯歲以巫云瑞(深圳)、巫唐仁(龍川)、巫自堅(jiān)(羅?。槭装l(fā)動(dòng)集資重修。公配凌氏,閨諱六娘,生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十月初一辰時(shí),卒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七月十六日寅時(shí),壽九十三歲。葬興寧縣羅浮黃沙溪水口眠牛形,于公元 1998年戊寅歲由黃沙溪宗親籌資重修。生五子:景發(fā)、景成、景新、景茂、景松。 
  廿一世 
  景發(fā) 回公長子,法名二十二郎,侯選德安知縣,尋升徽州知府、湖南長沙太守等職,生卒不詳。配李氏,生卒不詳。生四子:道興、順興、益興、志興。 
  景成 回公次子,法名二十三郎。生卒不詳。原配劉氏,繼配劉氏,生卒不詳,生五子:宗泰、宗遠(yuǎn)、宗興、宗顯、宗德。 
  景新 回公三子,法名四十五郎,生卒不詳,葬羅崗洋壙中心,配管氏,生卒不詳,生二子:秀興、俊興。 
  景茂 回公四子,法名三十一郎,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與子倶遷江西會(huì)昌縣長河堡。生卒不詳,配袁氏,生卒不詳,生四子:仲興、貴興、能保、必子。后裔另譜記載。 
  景松 回公五子,法名三十二郎,生卒不詳,配張氏,生二子:名字不詳,下落不明,失考。 
  廿二世 
  道興 景發(fā)長子,生卒不詳,配彭氏,生卒不詳,生一子:貴甫。 
  廿三世 
  貴甫 道興之子,字綿遠(yuǎn),生元朝至元丙子(1336年)十月十三日。于明朝移居五華縣油田約鯉子壙,卒不詳。妣鐘氏,生至元癸未年(1343年)六月十二日辰時(shí),卒不詳,生四子:巫元、巫旺、巫善、巫興。公妣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九月安葬五華縣油田約大湖洋大窩里乙山兼卯,真武拔劍形。明天啟五年(1625年)修。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汝鑒、品三、雨南、星初倡修。 
  廿四世 
  巫興 字家山,號(hào)德成,貴甫四子,生明洪武戊午年(1378年)五月十七日酉時(shí),卒正統(tǒng)戊辰年(1448年)九月初一日酉時(shí),壽七十一歲。原配李氏,繼配許氏。李氏生洪武庚申年(1380年)三月初四日,卒正統(tǒng)癸亥年(1443年)壽六十四歲。公妣合葬于鯉子壙嶺頂,金盤帶寶形,艮山兼寅,辛丑分金。生四子:巫規(guī)、巫矩、巫準(zhǔn)、巫繩。 
  廿五世 
  巫矩 字能圓,法名百四郎,興公次子,生明永樂丙戌年(1406年)三月二十一日申時(shí),卒不詳,葬廣東梅縣荷田村曹洞坑。妣許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巫瑱、巫珍、巫琛、巫玿。 
  廿六世 
  巫瑱 字應(yīng)興大郎,法名法旺,矩公長子,生卒不詳,葬油田小柏壙獅形,坐北向南。妣徐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巫鎮(zhèn)、巫釗。 
  廿七世 
  巫釗 瑱公次子,生卒葬不詳,妣廖氏,生卒葬不詳,生一子:廷用。 
  廿八世 
  廷用 釗公之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二子:權(quán)質(zhì)、權(quán)茂。 
  廿九世 
  權(quán)茂 廷用次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三子:巫楷、巫梯、巫森。 
  三十世 
  巫梯 權(quán)茂次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二子:樂舜、樂郁。 
  卅一世 
  樂舜 梯公長子,清朝春(約1648年)由廣東惠州府長樂縣黃道嶺遷居廣西賓陽縣大橋紅村。生卒不詳,葬高嶺村后背雞籠壙,貓兒仰睡形;原辛山乙向,于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歲十一月初三日午時(shí)吉旦改戌山辰向;公元2008年10月7日重陽節(jié)(農(nóng)歷戊子年九月初九日)重修,加筑墳界水泥磚墻。妣張氏,高嶺村人,生卒不詳,葬王靈鎮(zhèn)大寧村西南烏鴉壙邊,烏鴉地。生二子:承交、承祿。另有老譜記載:原居廣東惠陽縣謳田鄉(xiāng)梁化圩。 
  卅二世 
  承交 樂舜長子,生卒不詳,妣謝氏,生卒不詳,生一子:俊山。據(jù)傳承交后裔遷居四川省。 
  承祿 樂舜次子,生卒不詳,葬高嶺村后背雞籠壙與父墳平排,相隔數(shù)步,原戌山辰向改乾山兼戌辰分針。妣劉氏,生卒不詳,葬王靈鎮(zhèn)西北蜘蛛塞水口形,坤山艮向兼未丑分針。離南梧公路邊約300米。生八子:錦山、云山、鵬山、相山、岳山、奎山、秀山、聯(lián)山。 
  卅三世 
  錦山 承祿長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必欽、必宗。其后裔一脈居賓陽縣黎壙鎮(zhèn)甫上村,一脈貴港市覃壙區(qū)山北鄉(xiāng)中屯村。 
  云山 承祿次子,生卒不詳,妣姓氏不詳,生一子:必峰,后裔居賓陽縣古辣鎮(zhèn)冷水村。 
  鵬山 承祿三子,于乾隆元年丙辰歲(公元1736年)率子從大橋紅村遷下王堡上嶺創(chuàng)造村莊,生卒不詳。原葬于本里堡腳煙墩嶺南蛇捉蛤形,未山丑向兼坤艮分針,公元1954年甲午因國家修鐵路,遂移黃娘廟后右邊山巖。原配丁氏,繼配劉氏,生卒不詳。兩夫人合葬于大橋紅村邊西南角錦埧嶺黃龍卷眠形,亥山已向兼壬丙分針。生五子:必榮、必文、必廷、必華、必云。后裔居賓陽縣黎壙鎮(zhèn)甫上村、中團(tuán)村、林村、陳樹村、大橋下州村。 
  相山 承祿四子,生卒不詳,妣江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必禎、必清、必秀、必顯。后裔居賓陽古辣沙埠村、冷水村,來賓蒙村鄉(xiāng)木棉村;必秀公遷居靈山縣居住,正在尋找中,有一支從靈山遷移田陽縣田州鎮(zhèn)居住,已查到。 
  岳山 承祿五子,三十六世后無嗣失傳。 
  奎山 承祿六子,三十六世后后裔失考。 
  秀山 承祿七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必興,必英、必祥、必輝。后裔居賓陽縣大橋鎮(zhèn)紅村、馬山縣周鹿鎮(zhèn)高奧村。 
  聯(lián)山 承祿八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必盛、必元,后裔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