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應(yīng)懂得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篇第十六》中記載) 那么,它們都什么意思呢?
1.視思明
觀察事物,就要徹底明白,怎樣才會真的明白?就是對一件事要正、反、前、后、上、下、是、非每個角度都要去觀察思考,你才會明白。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當(dāng)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與世無爭,逍遙自在,這樣的君子,還是不錯,至少能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那塊天地。
2.聽思聰
不論聽到什么,一件事,一種觀念,一個理論,一種言論,都不可人云亦云,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斷,去取舍。所以要聽逆耳之言,要聽遠方之言,逆耳之言可以省思,遠方之言可以攻錯。君子要多聽,要善于聽不同的聲音,還要聽得聰明,要聽得出什么對,什么對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才能做一個好的語者。
3.色思溫
子夏問孝,孔子答曰:“色難”。色,就是臉色,一個人的臉色,充分代表你的內(nèi)心情感。面對著他人,自已的臉色,是和藹可親!還是拒人于千里!是不急不緩,還是煩躁不安!色思溫,溫者不冷不熱,恰如其分。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要處變不驚,瀟灑自如。
4.貌思恭
貌者就是一個人的儀容、儀態(tài)。無論是言談、服裝、態(tài)度、在任何場合,要給對方一種要謙虛、恭敬,尊重的感覺,不可嘻皮笑臉,玩世不恭的樣子。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那些目空無人,總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自己什么時候應(yīng)該謙虛和恭敬的人,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5.言思忠
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于自己”,不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的事。然后才能做到忠于人,忠于事。對事竭心盡力去做就是忠,忠與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誠實是最好的做人態(tài)度。要學(xué)會說話,懂得說話,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
6.事思敬
事無大小,也無貴賤,做好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就是敬業(yè)。社會上有百行百業(yè),所謂的行行出狀元,你選擇了做什么,就要尊重你的選擇,以負責(zé)、盡職的態(tài)度去做,自會出人頭地。
7.疑思問
有了疑難的問題,要不恥下問。旬子勸學(xué)篇中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表n愈的師說上也說:“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無惑?”學(xué)問之廣之大,無人能通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就問,何恥之有!
8.忿思難
當(dāng)怒火滿腔,將要暴發(fā)時,要想一想如果你的怒氣發(fā)完之后,會有什么后果?中庸上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中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所以當(dāng)你不能掌握喜怒哀樂發(fā)而中節(jié)時,就要克制自已的情緒,以免招禍。首先是要忍讓,其次才是反擊。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今后長久的平穩(wěn)。
9.見得思義
面對垂手可得的利益時,是否應(yīng)該最先想起“義”字?義者,適不適宜,正不正當(dāng),合不合理之謂。適宜、正當(dāng)、合理,得之可也。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本文由博愛慎行--樂奀收集整理)

更多處世人生博文:
人生四大法則:改變 適應(yīng) 回避 放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學(xué)會如何欣賞別人 凡事要笑對人生 足以改變?nèi)松奈寰湓?/strong>
讓快樂伴隨一生 人生中心態(tài)很重要 人生的追問
快樂工作的處世哲學(xué) 讓你享用一生的精彩言論
沒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開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足球賽
給自己一個微笑 天道酬勤,上善若水 讓你終生受益的人生十問
讓你學(xué)會珍惜人生的四句話 美麗人生之“二”“三”事
好人品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人生三大忌--大意、輕信、貪婪
人生美好在于相處 學(xué)會正確地犯錯 求人不如求己
勝讀十年書的N條忠告 做事要留出回旋的余地 人生中心態(tài)很重要
懶惰=慢性自殺! 透過寓言看領(lǐng)導(dǎo)智慧 處世箴言:莫生氣
有錢別省 有福別等 有氣別忍 有恨別記 人生要善于找樂趣
活著本身就是樂趣盡管它也會有些痛 絕美人生之喻言 別忘了微笑
會做秀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重新認識你自己 生活的真正樂趣在于享受現(xiàn)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