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長眼量保證,發(fā)表在文章中的所有地圖均為自制,絕對原創(chuàng)! 為什么吳起必須殺掉老婆才能當上將軍?他的一生無論是在魯國、魏國、楚國當將軍,從無敗績!讓我們從此文中,看看那個當世無敵的吳起,命運是如何的? 圖-吳起 吳起,衛(wèi)國人,少年時代家境不錯,不但衣食無憂,家中還有大筆積蓄,吳起愛好劍法,整天找人比試擊劍,惹是生非,常常受到母親責備。 翩翩少年吳起,心中抱負不小,他希望能在衛(wèi)國為官,一展宏圖。衛(wèi)國當時已經(jīng)復國兩百年,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商業(yè)繁榮,在衛(wèi)國做官成了吳起年少時的夢想。 吳起的母親知道了兒子的心思,立刻張羅著重金買官,可是事與愿違,重金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響聲。衛(wèi)國這個保留著周朝禮儀風范的國度,花錢也買不到官做。 吳起這回糗大了,官沒做成,他買官的事情反而滿城風雨,路人皆知。 衛(wèi)國濮陽,一群惡少年圍住吳起,盡譏諷之能事,嘲笑吳起買官不成。 吳起憤怒了,劍花飛舞,衣玦飄揚,十三個惡少年頓時付出年少輕狂的代價,成了吳起殺的第一批人,余下圍觀者驚駭之余四散報官去了。 吳起自知闖了大禍,卻不急不慌地回到家,換了一身干凈衣裳,背起行囊,向母親辭行。 吳起張開大嘴往自己手臂上狠咬一口,看著流淌的鮮血發(fā)誓道:“今日起辭別母親,若當不上大國上卿,手持國君的符節(jié),乘高頭馬車,就不回衛(wèi)國來見母親!” 吳起的母親不知道他殺人了,愛子心切,流淚挽留,吳起卻頭也不回,走向了一條孤膽英雄之路。 吳起的第一站是魯國,在這里吳起拜名師曾參為師。 曾參這位夫子,乃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圣(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學,曾子獨得其宗”,曾參被后人尊為“宗圣”,他可是聲名顯赫的人物。 以曾參這種圣賢的眼光,能看上吳起,這本身說明吳起有獨到的氣質。 吳起在曾參門下,晝研夜誦,不辭辛苦,不久就脫穎而出了。 在曾參的盛名之下,弟子吳起有機會結識上層社會的名流,這其中包括齊國大夫田居。當時齊國處于田氏代齊的過渡時期,田氏在齊國一家獨大,田居的地位可想而知。 田居與吳起交談,吳起滔滔不絕,淵淵不竭,田居愛其才,將美麗的女兒嫁給了吳起。吳起這回是麻雀變鳳凰,結了齊國宗室這門親,日后大國上卿的夢想就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吳起在魯國,名師輔導,嬌妻作陪,時間過的很快,一晃六年。 一日,曾參獨特的靈感顯出不詳預兆,像他這種圣人,第六感特別強大。 曾參對吳起道:“汝游學六年,回去看看老母吧?!?/p> 吳起不假思索道:“我發(fā)過誓,若不當上大國上卿,就不會去見母親?!?/p> 曾參心中道:“汝是心惡之人。”嘴上卻嘆息道:“這算什么誓言。” 吳起不為所動。 過了幾天,衛(wèi)國傳來消息,吳起的母親病逝。 吳起聽到這個噩耗后,只是仰天號哭三聲,然后擦干眼淚,繼續(xù)讀書,好似什么事兒都沒發(fā)生一般。 按照儒家的規(guī)矩,父母過世,其子須歸家守孝三年,清心寡欲,素服齋戒。 吳起的漠然態(tài)度,令師父曾參震怒,道:“吳起不奔母喪,忘本之人!夫水無本則竭,木無本則折,人而無本,談何為人?” 吳起被逐出師門,從此與儒家分道揚鑣,不過他也并非一無所獲,在儒家學會的仁,日后用在對他的軍士上,令三軍都唯命是從,傾心效命。而且吳起還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嬌妻,岳父更是齊國大夫,他的前途不可估量。 離開儒家,吳起仍然呆在魯國,他認為大爭之世,儒家行不通,只有兵家才是最值得崇尚的,于是開始鉆研兵法,三年之后大成。 魯國相國公儀休,常與吳起論兵,知道其才能出眾,于是引薦給魯穆公,吳起做了魯國大夫。 安寧的日子很快不再,齊國入侵魯國,起因當然是齊國田氏認為魯國不該與呂氏國君保持太密切的關系,因為齊國很快將是田氏當國君。 齊國大兵壓境,實事求是地講,魯國無一人能擔當御敵的大將重任,除了吳起。然而吳起卻有個齊國宗室夫人,這讓魯穆公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敢用吳起。 吳起知道這個事情后,回府見夫人,用儒家的腔調(diào)問道:“夫人可知,一個男人,何以為貴?” 夫人田氏也是才思敏捷之美人,對答道:“大丈夫在外立業(yè),在家愛護妻兒,有外有內(nèi),此為男人之貴。” 吳起進而道:“今日我有機會為國之上卿,食祿萬千,功垂于竹帛,名留于千古,夫人可愿幫我?” 田氏立即答道:“然!” 吳起道:“今齊伐魯,因夫人是齊人,國君不肯用我,起想借夫人之頭,以成我之功名。” 田氏大驚,方欲開口答話。吳起拔劍一揮,田氏頭已落地。母喪不顧人倫絕,妻子區(qū)區(qū)何足論。 一夜夫妻百日恩,在吳起這,只是句笑談。 圖-吳起殺妻求將 吳起殺妻求將,他的第一次實戰(zhàn),就碰到了實力強勁的對手。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年老的齊宣公,他是齊國呂氏倒數(shù)第二位國君,從實力的角度來說他可以忽略不計。齊國掌權的是田氏家族,當時田補剛成為田氏的宗主,由他的親弟田和領兵侵魯。 田氏此次攻伐魯國,目的并非是攻城略地,而是教育魯穆公,不得與齊宣公再有往來,是給田氏在齊國立威,一邊日后田氏更加順利取代呂氏統(tǒng)治齊國。 田和統(tǒng)領八萬齊軍,不敢從泰山通道而來,而是從東南部繞行近千里,從魯國南部攻入。此前幾百年,魯國只要扼守泰山各條通道,齊國就無計可施。這次齊國繞道這么遠前來,魯穆公很緊張。 總之,這次齊軍無論是主將、兵力、路線,都令魯國人顫抖,不然魯穆公絕對不可能起用一個外人吳起。 魯穆公只給吳起兩萬兵,這個兵力在春秋時期就是不足三百乘,勉強可支撐一場戰(zhàn)爭。但是到了春秋戰(zhàn)國之交,兩萬人還是少了點,魯穆公很有保留。 吳起受命之后,在軍中與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見士卒扛著糧草負重,自己也去扛一袋給士卒分擔。有的士卒生病疽,吳起起親自調(diào)藥。有的士卒傷口化膿,吳起以口吮其膿血。 一個將軍對士卒如此,前無古人,士卒感念吳起之恩,如同父子,一個個摩拳擦掌,愿為吳起效死命。 兩軍在魯國南部遭遇,前部以箭矢射住陣腳,然后各自修筑營寨。 齊人很快發(fā)現(xiàn),魯軍營寨修的中規(guī)中矩,并未看出吳起有何過人之處。齊軍搭建高聳云天的望樓,用四輛戰(zhàn)車托住望樓,在精銳護送下,望樓推到了吳起營寨附近。 田和站在望樓上,看到吳起席地而坐,與士卒一起進食。田和自言自語笑道:“將尊則士畏,士畏則力戰(zhàn)。起不懂用兵之道,吾無慮矣?!?/p> 田和剛從望樓上下來,吳起的竹簡也來了,他在竹簡中自稱田氏之婿,請與田氏結盟收兵,條件是魯穆公不再派人聯(lián)絡齊宣公,魯國再獻上青銅三百斤。 齊國田氏,眼下最要緊的是從呂氏手中接過接力棒。齊國光是大中型城池就有七十多座,小城邑更有兩百多座,田氏在這個關鍵時刻,自然不希望折損一兵一卒,去干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 而田和本人,則是個大野心家。田和不甘心為兄長打工,他希望通過這次機會,不但給田氏立威,更為自己尋找盟友。田和希望私底下與魯國大夫結交,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好方便將來弒兄篡位。 整個魯國,能夠看懂田氏意圖的人屈指可數(shù),能夠看透田和用意的人,就只有吳起一個。因此魯國將領都不敢來干這個喪軍辱國的差事,吳起卻迫切想要來立功。 現(xiàn)在局勢理清楚,只要魯軍不主動攻擊,齊軍最多就是擺開陣勢嚇唬一下,魯軍其實是立于不敗之地的。 田和看了吳起的竹簡,心情大好,立即派部將張丑前往吳起軍營探聽虛實。 吳起在軍中大宴張丑,言明有人離間自己與田氏,說自己殺妻求將,其實夫人是病亡。席間吳起多次向田氏示好,與張丑把酒言歡,絕不談及兵事。 張丑喝的半醉,回營稟報田和,次日吳起將親自到齊營,與田和嗜血為盟。同時吳起還殺牛宰馬送至齊營,表示心意。 當夜,吳起趁齊人放松警惕,率兩萬魯軍劫齊營。齊軍營盤連綿幾里,分為大小數(shù)十個營寨,魯軍只能劫取幾個營寨而已。這時候如果齊軍穩(wěn)定陣腳,完全可以反敗為勝。 可是田和根本無心應戰(zhàn),他第一反應是要保存實力,于是擊鼓令各營后撤十里。 想不到吳起卻并不見好就收,他揮師猛追,殺得齊軍馬不及甲,車不及駕,僵尸滿野。 吳起大軍凱旋,魯國都城曲阜百姓夾道歡迎,魯國多少年來都是被齊國欺負的,如此揚眉吐氣的一仗,怎能不令魯人振奮。 吳起晉升為上卿,魯國雖然不是大國,但名氣確實響當當,作為東周王朝的代言人,作為孔子的故鄉(xiāng),在魯國當上卿,也是非常光榮的,只可惜吳起的母親已經(jīng)過世,吳起不能衣錦還鄉(xiāng)去看母親。 齊國那邊,田和輸了一場戰(zhàn)爭,可田和是什么人,怎能被一場戰(zhàn)爭的事困擾,作為田氏齊國后來的開山宗主,他很快就擬定了一個對付吳起的計劃。 田和從齊國選取兩位絕世美女,外加黃金千鎰,仍然派張丑,送到魯國上卿吳起的府上,名義上是說吳起喪齊國之妻,再用齊女補之。 吳起大大方方收了美女和金子,殊不知張丑故意泄露消息,此事迅速在魯國傳開,沸沸揚揚,傳說吳起受賄通齊。 吳起智商絕高,兵法造詣很深,情商卻一般,他不善為官,與魯國魯國朝堂卿大夫關系平平。而且作為外來人,本就被排擠。在這種情況下,卿大夫們一邊倒地勸說魯穆公,意欲給吳起削官治罪。 吳起聞風而逃,到了魏國。 此時秦魏正在爭奪河西,到這個時候,河西大多數(shù)地方已成了魏國的囊中物。只剩下五座小城,那里的秦國守軍寧死不降。 圖-魏國奪取河西 吳起,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魏國。 喜歡吳起的人會說,他來的有點晚,可是吳起自己卻信誓旦旦,因為魏國無論如何比魯國強的多,對手秦國則不見得比齊國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舞臺更加廣闊,吳起正好大展宏圖。 不論吳起心有多高,但還是必須接受一個現(xiàn)實,河西僅剩五座小城,魏斯將這五座小城留給他,作為入職考試。 順利拿下這五座小城之后,魏國完成了晉國也未能完成的偉業(yè),將黃河天塹變成魏人的內(nèi)陸河,此后秦人東向無山川之險可守。 此后,魏斯給了吳起一個職位,河西郡太守。 魏國有三塊好地,河東郡,河西郡,東郡,吳起的河西郡太守,是大佬之一,與西門豹的東郡太守齊名。 郡太守,管理一個郡的大小事務,包括最重要的兵權。 吳起的河西郡,兵力十萬,這比在魯國多的多,魏斯給吳起的任務,是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保全河西所有領土。 用一個郡,十萬軍隊,抗衡秦國這種底蘊深厚的諸侯,吳起有這個本事嗎? 吳起必須先提升河西郡的綜合實力,不然無論如何都無法抗衡秦國。 吳起上任第一步,是發(fā)兵北向,滅掉與晉國保持幾百年友好關系的翟國,將翟國舊地并入魏國版圖,稱為上郡。 上郡人口不多,但是地方卻廣闊,為河西郡增加了無限的戰(zhàn)略空間,大國之間的戰(zhàn)爭,戰(zhàn)略縱深是很重要的。二戰(zhàn)時期日本不能全部占領中國,德國也不能完全征服蘇聯(lián),都是因為后者擁有廣闊的領土。 吳起在軍中先立信,讓將士充分信任自己。 吳起在少梁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后下令:“任何魏國人,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賞給他百畝良田、豪宅一棟。” 從少梁城北到城南,不過兩里的距離,即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窮書生,扛根木頭當不成問題。 可是令下了很久,大家都只當玩笑,直到一個家徒四壁的窮漢子完成這個壯舉,得到百畝良田、豪宅一棟,人們才追悔莫及。 “徙木立信”的故事,最早源自吳起,后來商鞅在秦國咸陽山寨了這個故事,效果依然轟動。 魏國人們待再有一次“徙木立信”,好發(fā)一筆橫財。秦國有個小哨亭靠近魏境,這顆眼中釘嚴重妨礙到了當?shù)匕傩盏纳a(chǎn)。吳起下令:“今天就攻打秦國哨亭,誰先登上哨樓,就封為河西郡的大夫!” 哨亭自然瞬間就被拿下,吳起用這種方式,逐漸與將士建立一種言出必行的信任。 吳起愛護他的士兵,與在魯國一樣,他與士兵同樣睡在地上,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菜,同樣背干糧,與士兵們一起行軍。最毒的就是,有士兵身上長了濃瘡,吳起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 當然,無論使盡多少心里戰(zhàn)術,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最終還是歸結到士兵的作戰(zhàn)能力上來。 吳起的河西郡與上郡守軍,總數(shù)十余萬,而坐擁關中的秦國,隨時都能拿出二十萬大軍與之較量,河西這么多城邑要防御,若是野戰(zhàn)交鋒,魏軍能夠出兵的人數(shù)不超過五萬。 圖-戰(zhàn)國地圖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這兩個成語說得輕松,執(zhí)行者做起來可就難了。吳起并非常人,他根據(jù)河西郡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精兵,魏武卒。 魏武卒,是戰(zhàn)國之世首支精銳之師,后來各諸侯紛紛效仿。魏武卒的戰(zhàn)力如下: 防御力8,穿三層皮甲,頭戴銅盔。 攻擊力9,操十二石之強弩,挎箭五十支,持戈,帶劍。 通常八石的弩就可以成為強弩了,比弓箭射程遠,十二石之弩,射程和威力自然大幅增加。魏武卒遠程可以用強弩,近距離用戈和劍,攻擊力極強。 運動力9,背負三日干糧,全副武裝幾十公斤,清晨出發(fā),到中午行軍上百里(四十多公里)。 如此嚴苛的選拔標準,魏武卒迅速從戰(zhàn)國之世脫穎而出,成為作戰(zhàn)能力最強的兵種。 吳起作為魏武卒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對這支精兵的使用更是行云流水,他利用魏武卒體能的優(yōu)勢,不死守河西,而是渡過洛水,深入秦國腹地。 吳起不是孝子,也不是好丈夫,但絕對是士兵的好將軍,經(jīng)他統(tǒng)領的魏軍,無不拼死效命。 由于魏武卒體能好,幾萬魏武卒采用迅疾突進的方式,游擊于關中各個城邑,營造的聲勢像是數(shù)十萬人參戰(zhàn),這樣秦人防不勝防。魏國河西軍最遠的作戰(zhàn)范圍,達到了涇水流域,此時的秦人不要說收復河西,就連關中都不得安寧。 吳起守河西郡,采用的是以進為退的方式,非常激進。 魏國“武卒”的成功,令各諸侯國也開始跟風,創(chuàng)建了各自的精銳之師,齊國的“技擊之士”、秦國的“鐵鷹銳士”、韓國的“強弩材士”、趙國的“胡刀飛騎”、楚國的“選練之士”相繼出現(xiàn),中國歷史上精銳兵種最輝煌的時刻即將到來。 吳起后來競爭魏國相國失敗,相國公叔決定先下手為強,干掉吳起。 公叔別的不行,玩陰謀卻大有一套,他策劃了一個周密的圈套,等著吳起來鉆。 當時吳起正值壯年,又沒有正妻,田文便為吳起做媒,請魏武侯將妹妹嫁給吳起為妻。 公主出嫁前,一名宦官支支吾吾向公主告密。他把吳起說成牛鬼蛇神,當初吳起“殺妻求將”,經(jīng)宦官的嘴繪聲繪色描述出來,格外嚇人,公主聽到這些事情花容失色。 公主不想嫁給吳起,她害怕哪天就被吳起殺了,這位宦官又給公主出主意,要擺脫吳起,只需如此如此... 吳起是帶著興奮的心情抵達安邑的,當初他娶齊國宗室女為妻,從此走上康莊大道,如今他要是娶了魏國公主,仕途肯定能再上層樓。 按照公叔的安排,大喜日子定下之前,吳起先進宮拜訪公主。 安邑后宮一間大堂,公主在宦官宮女的圍擁下,坐于中央,儼然綠葉襯托中的紅花。 吳起向公主瞧去,公主無論面貌身材,眉目皮膚,都美得教人抨然心動,只是神情卻冷若冰霜,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吳起都打了個寒顫。 公主見吳起目不轉睛看著自己,不悅道:“我從未見過像你般無禮之人,見本公主不跪拜,目光膽敢直視本公主,難道你不知道我的身分嗎?”。 吳起一震,暗忖道:以我二十年前的脾氣,定一劍劈了你。 吳起已經(jīng)不是剛出道的菜鳥,他強忍怒氣沒有發(fā)作,敷衍公主幾句,匆匆告辭。在離開宮殿的路上,吳起決心向魏武侯辭掉這門親事,他不想娶個母老虎回家。 魏武侯對吳起,多少還是有些忌諱。很多名將都逃不過此劫,包括后來秦國的白起,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李牧,結果都不怎么好。 吳起辭婚這件事情發(fā)生后,魏武侯對吳起,更加“刮目相看”。魏國朝堂傳聞種種,有說魏武侯要將吳起下獄的,有說要將吳起賜死的,也有說要將吳起斬首的,總之沒有一種說法吳起能自由地活著。 吳起這種名將,如果不能用,也絕對不能讓別的諸侯用,這是魏國朝堂乃至天下人的共識。直到有一天,魏武侯招吳起到都城安邑,傳聞中的某種猜測,似乎就要兌現(xiàn)了。 圖-魏國鼎盛時期 吳起東渡黃河,抵達對岸的岸門城前,忽然轉過身,望著滔滔黃河之水,硬朗的將軍竟然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一名家將勸慰道:“將軍視取天下若取無物,何不另投他國?!?/p> 吳起哀嚎道:“河西和上郡地方廣大,足可自成一國,可是沒有了吳起,河西必為秦國所取?!?/p> 后來吳起并沒有去安邑,而是南下楚國,轉投了魏國最大的敵人楚國。 吳起入楚,楚悼王破格提拔他為令尹,這一動作給楚國軍政帶來立竿見影的成效,楚國止住了敗勢,與魏國在疆域上形成僵持之勢。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除了照搬魏國變法這一套,還針對楚國的現(xiàn)狀,提出了新內(nèi)容。其中最厲害之處,便是發(fā)布一條法令:凡有爵位的封君和土豪,受封時間已經(jīng)三代的,將爵位、土地、兵權、稅賦,統(tǒng)統(tǒng)收歸國有! 一般變法,至少也得十年二十年才見成效,而吳起在楚國的這個舉措,讓楚國立即多了許多可用之兵,可食之糧草,國力突然大幅增長。 吳起本人是戰(zhàn)略戰(zhàn)術大師,他將楚國北方防線重新部署,暫時阻止了魏國繼續(xù)南侵。 無敵的吳起,一生曾效力魯國、魏國、楚國,與敵人大戰(zhàn)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無一敗績。 當時之世,吳起絕對沒有對手,從作戰(zhàn)的綜合能力來說,吳起絕不亞于司馬遷評選的戰(zhàn)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中任何一人。 本文選自《地圖里的興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