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結構的法則
(書法講座六)
在前面幾講里粗略地講述了書法基本技法之一----筆畫的技法。我們許多人的用筆習慣是有差異的,這就會影響漢字內(nèi)部結構的形態(tài)。有人豎不正,他的字就會向一邊傾斜;有人橫不平,他的字總是聳著肩。而漢字結構,也會影響用筆方法。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筆法,糾正自己的不良筆法習慣,才能在臨習中把握漢字結構的法則。
漢字是由筆畫組合而成,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都要占據(jù)字內(nèi)的部分空間,安排得不好就會你爭我奪,不但破壞了和諧的關系,而且會造成點畫及各部分之間四分五裂,沒有連貫,也沒有呼應,更失去了平衡,貌合而神離。歐陽詢的字,如:乎、終。這兩字,渾然一體,點畫之間你呼我應,生意盎然。特別那個終字,好象兩個人在談情說愛,顧盼自然,處理得非常好。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1)
我們初學者先要讓漢字動起來,“顧盼”就是指漢字的動態(tài)。動態(tài)中求得平衡就是書寫的原則。
漢字的形體內(nèi)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應相互照應,達到整個字的體勢的平衡。字的每個部分都是有活力的,平衡不是四平八穩(wěn),是在動態(tài)中爭取平衡。如歐陽詢的:儀、杖。 略微傾斜的左右兩部分相互依靠,險中求穩(wěn)。如果沒有左部,右部就無法站穩(wěn)。如果各部都站正了,這字就失卻了這鮮活的味道了。
總的說來,“顧盼”與“平衡”是漢字內(nèi)部結構的關鍵,必須字字都要遵照的原則。
在這兩個大原則里還可以分成五個小法則,這些小法則是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好方法。
1.向背
“向背”,指點畫之間或字體的各部分之間的相向和相背。相向有外擴的姿態(tài),相背有向內(nèi)收斂的感覺?!跋虮场敝▌t,目的就是為了變化,歐陽詢的字體險峻峭拔,因為多用相背法則而形成的。如:同、風、穢、懷。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3)
而南、高、竭三字用的是相向法則寫就的。
顏真卿的書法豐腴開朗,雄偉厚重的風格,因為多用相向法則。如:內(nèi)、明、顏、國。![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5)
“向背”之法對初學習者來說,掌握此法是有些難度的,要謹慎。在運用“相背”之法時,注意形相違,神相合,還要結合運用“相向”之法。古人言:“毫發(fā)生死,纖微向背?!睂W書者要勇敢地去嘗試,謹慎地運用,多多地練習。
2.收放
字的結構最忌平板松散,而“收放”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一個字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兩法必須合作,才能破除平板松散。歐陽詢把部分點畫聚集在字的中間的某個地方,有時在中心,有時在上部或下部,這聚合點不是固定的。以這個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放開。如蒸、微、墜、葳。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6)
歐陽詢又把字分成上下,或上中下幾個部分,把有的部分的點畫聚集起來,把另—部分的點畫擴散開去,形成強力的對比。聚合的部分為合,擴散的部分為開。如:南、風、罪、丹等字開合各不相同。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7)
運用“收放”法則時應該做到收放有度,過分不好,不足也不行,都會影響字的美觀。中國漢字稱為方塊字,收放這個度就是在方塊的范圍內(nèi)。
3.疏密
“疏密”這—法則,在字的結構中十分有用。點畫之間間隔一味追求均勻就顯呆滯,缺少了變化。清代書家鄧石如說:“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币馑际鞘杼幾屗?,密處讓它更密,疏與密形成強烈的對比。習字要做到疏而不散, 密中通氣。也就是說疏中見密,形疏而意收;密中有疏,意氣通暢。如歐書“亂”字,左密右疏,疏處筆畫加粗,減少了空白,使疏處變密;密處筆畫變細,增多了空白,也就密處變疏了。如“撿”字,上部疏,下部密,人字頭加粗后上部變密了,下部也就感到輕了疏了。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8)
書寫中如果筆畫無法加粗或減細,可以改變筆畫的間距。如歐字:“德”,右部十字頭的豎畫拉長,橫畫放低,壓縮了下部,下部變密,使整個字疏密有致。如果想同時運用疏密兩法構字,學習者在熟練掌握后是可以實現(xiàn)的。如歐字“壽”字和“寧”字,既改變筆畫的粗細,又改變了點畫之間的距離,疏密對比比較顯著了。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9)
4.相讓
漢字中有獨體字,也有合體字。獨體字可以毫無顧忌四面伸展,而合體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字合成的。這好比一家多人,要互愛互讓。這合體字中的主要的獨體字盡量伸展,其他部分縮小字形或縮短部分筆畫,讓出空間來給主體部分。—般相讓的部分是偏旁,偏旁又大多在左邊,因此大都是左讓右,如視、深、耕、趾。也有右讓左的,如:期、勤、能、顯。也有下讓上的。如:慮、本、高、泰。也有上讓下的,如:質(zhì)、響、窮、冕。
左讓右![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image89.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0/2021/60459645_10)
右讓左![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讓上![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上讓下![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在相讓中形成穿插,主部的一些筆畫插入另一部的上部, 或中部,或下部。如:離、竭、楹、臨。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5.錯位
歐陽詢的字有些點畫或字體的一部分發(fā)生異乎常人習慣的移位,這就叫錯位。這種錯位打破了平穩(wěn),使字形扭動起來,同時又能保持平衡。錯位的方式有二種,其—,左右錯位。如:憂、宜、座、察。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其二,上下錯位。如:飲、以、物。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再看這個靈字,雨字頭的中豎與底部巫字的中豎并沒對齊,巫字中豎右移了。這樣一錯位,確實增加字的動感,還能減輕這個字的右肩高聳的程度。
這五個小原則加上前面兩個大原則,都是力求變化,從動態(tài)中求取平衡的法則。我們可依照文字本身的結構和自己的喜好,不必拘泥,隨機運用這些原則。
去往論壇瀏覽此文章,參與討論
漢字結構的法則
(書法講座六)
在前面幾講里粗略地講述了書法基本技法之一----筆畫的技法。我們許多人的用筆習慣是有差異的,這就會影響漢字內(nèi)部結構的形態(tài)。有人豎不正,他的字就會向一邊傾斜;有人橫不平,他的字總是聳著肩。而漢字結構,也會影響用筆方法。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筆法,糾正自己的不良筆法習慣,才能在臨習中把握漢字結構的法則。
漢字是由筆畫組合而成,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都要占據(jù)字內(nèi)的部分空間,安排得不好就會你爭我奪,不但破壞了和諧的關系,而且會造成點畫及各部分之間四分五裂,沒有連貫,也沒有呼應,更失去了平衡,貌合而神離。歐陽詢的字,如:乎、終。這兩字,渾然一體,點畫之間你呼我應,生意盎然。特別那個終字,好象兩個人在談情說愛,顧盼自然,處理得非常好。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我們初學者先要讓漢字動起來,“顧盼”就是指漢字的動態(tài)。動態(tài)中求得平衡就是書寫的原則。
漢字的形體內(nèi)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應相互照應,達到整個字的體勢的平衡。字的每個部分都是有活力的,平衡不是四平八穩(wěn),是在動態(tài)中爭取平衡。如歐陽詢的:儀、杖。 略微傾斜的左右兩部分相互依靠,險中求穩(wěn)。如果沒有左部,右部就無法站穩(wěn)。如果各部都站正了,這字就失卻了這鮮活的味道了。
總的說來,“顧盼”與“平衡”是漢字內(nèi)部結構的關鍵,必須字字都要遵照的原則。
在這兩個大原則里還可以分成五個小法則,這些小法則是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好方法。
1.向背
“向背”,指點畫之間或字體的各部分之間的相向和相背。相向有外擴的姿態(tài),相背有向內(nèi)收斂的感覺?!跋虮场敝▌t,目的就是為了變化,歐陽詢的字體險峻峭拔,因為多用相背法則而形成的。如:同、風、穢、懷。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而南、高、竭三字用的是相向法則寫就的。
顏真卿的書法豐腴開朗,雄偉厚重的風格,因為多用相向法則。如:內(nèi)、明、顏、國。![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向背”之法對初學習者來說,掌握此法是有些難度的,要謹慎。在運用“相背”之法時,注意形相違,神相合,還要結合運用“相向”之法。古人言:“毫發(fā)生死,纖微向背。”學書者要勇敢地去嘗試,謹慎地運用,多多地練習。
2.收放
字的結構最忌平板松散,而“收放”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一個字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兩法必須合作,才能破除平板松散。歐陽詢把部分點畫聚集在字的中間的某個地方,有時在中心,有時在上部或下部,這聚合點不是固定的。以這個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放開。如蒸、微、墜、葳。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歐陽詢又把字分成上下,或上中下幾個部分,把有的部分的點畫聚集起來,把另—部分的點畫擴散開去,形成強力的對比。聚合的部分為合,擴散的部分為開。如:南、風、罪、丹等字開合各不相同。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運用“收放”法則時應該做到收放有度,過分不好,不足也不行,都會影響字的美觀。中國漢字稱為方塊字,收放這個度就是在方塊的范圍內(nèi)。
3.疏密
“疏密”這—法則,在字的結構中十分有用。點畫之間間隔一味追求均勻就顯呆滯,缺少了變化。清代書家鄧石如說:“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币馑际鞘杼幾屗瑁芴幾屗?,疏與密形成強烈的對比。習字要做到疏而不散, 密中通氣。也就是說疏中見密,形疏而意收;密中有疏,意氣通暢。如歐書“亂”字,左密右疏,疏處筆畫加粗,減少了空白,使疏處變密;密處筆畫變細,增多了空白,也就密處變疏了。如“撿”字,上部疏,下部密,人字頭加粗后上部變密了,下部也就感到輕了疏了。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書寫中如果筆畫無法加粗或減細,可以改變筆畫的間距。如歐字:“德”,右部十字頭的豎畫拉長,橫畫放低,壓縮了下部,下部變密,使整個字疏密有致。如果想同時運用疏密兩法構字,學習者在熟練掌握后是可以實現(xiàn)的。如歐字“壽”字和“寧”字,既改變筆畫的粗細,又改變了點畫之間的距離,疏密對比比較顯著了。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4.相讓
漢字中有獨體字,也有合體字。獨體字可以毫無顧忌四面伸展,而合體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字合成的。這好比一家多人,要互愛互讓。這合體字中的主要的獨體字盡量伸展,其他部分縮小字形或縮短部分筆畫,讓出空間來給主體部分?!阆嘧尩牟糠质瞧?,偏旁又大多在左邊,因此大都是左讓右,如視、深、耕、趾。也有右讓左的,如:期、勤、能、顯。也有下讓上的。如:慮、本、高、泰。也有上讓下的,如:質(zhì)、響、窮、冕。
左讓右![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右讓左![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讓上![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上讓下![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在相讓中形成穿插,主部的一些筆畫插入另一部的上部, 或中部,或下部。如:離、竭、楹、臨。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5.錯位
歐陽詢的字有些點畫或字體的一部分發(fā)生異乎常人習慣的移位,這就叫錯位。這種錯位打破了平穩(wěn),使字形扭動起來,同時又能保持平衡。錯位的方式有二種,其—,左右錯位。如:憂、宜、座、察。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其二,上下錯位。如:飲、以、物。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點擊看大圖 [轉(zhuǎn)載]漢字結構的法則(書法講座六)](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再看這個靈字,雨字頭的中豎與底部巫字的中豎并沒對齊,巫字中豎右移了。這樣一錯位,確實增加字的動感,還能減輕這個字的右肩高聳的程度。
這五個小原則加上前面兩個大原則,都是力求變化,從動態(tài)中求取平衡的法則。我們可依照文字本身的結構和自己的喜好,不必拘泥,隨機運用這些原則。
去往論壇瀏覽此文章,參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