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投資:戰(zhàn)勝人性,駕馭“良性資本”,在“趨勢啟動點”,“集中、分批、杠桿”投資于“精選組合”,終生為合伙人獲取穩(wěn)健、持續(xù)、較高收益。 跨越百年的投資考古 @哲學投資  趙越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起點,你有100萬元,將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 每當遇到難題,人類的智慧就會走向歷史尋求答案。 回到100年多前的1900年,你有1萬英鎊,你得資金將投向哪里?
 回首百年,確實存在一種簡單有效的策略,只需要理性堅持就能完成財富的爆炸式增長。以下文章中我選擇的數(shù)據(jù)來自荷蘭銀行和倫敦商學院出版的著作--《投資收益百年史》,作者是Elroy Dimson 和 Paul Marsh,他們從塵封的報紙和古老的記錄中重新建立了科學獨立的數(shù)據(jù)庫,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數(shù)據(jù),我將以數(shù)據(jù)和事實為前提,進行科學的論證。
 
 答案1.不要借錢給ZF和銀行
 通脹猛于虎也,投資的頭號天敵是通貨膨脹,貨幣操縱者通過控制貨幣的周期性通脹通縮來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進程,也正是因為貨幣的通脹通縮讓我們的投資變得有趣。
 如果你把鈔票埋在你家后院的樹下,那你肯定是20世紀最大的輸家,因為你根本無法對抗通脹。假如你有1萬元,通脹率是5%,20年后其購買力剩35.84元,若通貨膨脹率是10%,20年后其購買力僅剩12.16元。
 
 如果把錢借給銀行收利息這比埋在后院樹下略強一點,不過,銀行利率一般比長期國債利率低,不妨直接看投資長期國債的效果--借錢給ZF。
 我以20世紀國運不錯的英國為例。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長期債券指數(shù),這個指數(shù)基本代表英國長期國債。如你在1900年以1萬英鎊投資于此指數(shù),到2000年它將變成188萬英鎊,年均收益率5.4%。聽起來還不錯,可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20世紀的100年里,英國的物價年均增長率是4.1%,用這個物價漲幅去減國債收益,就令人頗為失望,這100年里英國長期國債年均收益率僅為1.3%。短期國債就更不用提了,如你在1900年拿1萬英鎊投資買入英國短期國債,100年后將會變成140萬英鎊,相當于每年5.1%的收益率,扣掉4.1%的通貨膨脹率,僅為1%的年均收益率。 縱觀主流國家在20世紀的長期國債收益,美英日意澳加丹法德荷瑞典瑞士。 若投資這12國的長期國債,年均收益率排名前三位的是:丹麥2.7%、瑞典2.3%、瑞士2.1%。為什么都是些歐洲小國,小國的百姓有時是幸運的,20世紀沒經(jīng)歷過那些大國的動蕩劫難,沒有一統(tǒng)天下千秋萬代的雄圖壯志,也就逃過了德日狂發(fā)貨幣盤剝百姓造成的災難。
 這12國里長期國債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德-2.3%,意-2.3%,日-1.5%,全為負,更可怕的是在德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災難性的兩年。1923年初,2萬德國馬克兌換1美元,10個月后需要用6300億馬克才能兌換1美元。這種通貨膨脹讓所有的對外債務都一筆勾銷,現(xiàn)金、銀行存款、國債均一文不值,幾乎造成國債投資者100%的損失。這三國的共同點是——野心勃勃,可惜梟雄輩出的國度百姓往往不幸。話說回來,這學費也沒白交,因20世紀上半場吃的虧太大,二戰(zhàn)后歐洲對通貨膨脹視如洪水猛獸,尤其是德國,它在20世紀上半場的通脹是最兇的,結果下半場卻是這12國中最低的,20世紀下半葉長期國債收益率最高的國家中德日均排前幾。
 
 我們從20世紀的投資考古中得到了第一個答案:不要借錢給ZF,尤其別借錢給雄心勃勃的ZF,當然更不能借給銀行,因為銀行本身拿你的錢也是去投資、去放貸,而且收益還不如國債。當然,如果由于愛國感情借錢甚至捐贈給ZF,不在我所述范圍之內(nèi),你將獲得精神上的慰藉。
 
 答案2.享受優(yōu)質(zhì)企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長期利益
 
 佛祖關了一扇門必然將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制造了通貨膨脹這條猛虎,也留下了“投資生產(chǎn)力”這條活路。
 
 20世紀人類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嘗試了各種社會制度,造成數(shù)以萬計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體驗了眩目的繁榮和恐怖的蕭條。在這100年里經(jīng)歷了最好的和最壞的時代,風暴過后,我們發(fā)現(xiàn),長期來看“最安全”的國債其實是最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最高風險”的證券居然成為了財富的“避難所”。
 若你在1900年初將1萬英鎊投資于英國的整體股票,100年后它將變成1.6946億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
 
 1.這里的股票是指“整體市場股票”而不是成份股指數(shù),成分股指數(shù)的收益遠遠超過整體市場股票。
 
 2.你必須選擇復利投資,它會像核彈般放大你的投資收益。若你同樣在1900年拿1萬英鎊投資英國股市,但你把每次分紅都用于消費,那么100年后它將增長為161萬英鎊,收益還不錯,只是與復利投資相比,實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么不要選擇那些要什么管理費,計提方式為日、周、半月、月的基金公司,這背后的數(shù)字游戲,足以讓你的收益悄然流失,隨著時間的積累,通過“復利效應”的放大,收益差別巨大。
 
 巴菲特曾說他的投資原則只有兩條:
 第1條.不要虧損。 第2條.牢牢記住第一條。
 只要保住本金享受復利,哪怕是10%的緩慢復利,你都會成為最大的財富贏家,1萬到1.6946億的驚人增長也只是100年10.2%的年均復利。
 
 歐洲金融統(tǒng)治者羅斯柴爾德說: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跡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跡是復利。如果你今年才20幾歲有1萬元,看到這篇文章后,進行指數(shù)投資,以10.2%的年均收益率,25年后將擁有187萬元,35年后將擁有492萬元;如果年均收益率是20%,25年后將擁有878萬元,35年后將擁有5482萬元,你退休時根本不用為養(yǎng)老金操心。
 
 也許你會問,通貨膨脹呢?
 如果發(fā)生惡性通脹豈不是這10%、20%的收益率變得微不足道? 不用怕,那就是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第三個答案。 答案3.股票是通貨膨脹的避風港 德國1923年發(fā)生的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但同時代表社會財富的德國股市也同時上漲了30000倍,股票代表生產(chǎn)力,它庇佑了那些在災難中持有它的人。
 股市財富放大效應
 
 1.企業(yè)上市將價值放大
 2.企業(yè)成長將價值再次放大 3.羊群效應將股價波動放大 4.復利效應將財富爆炸式放大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提供了財富轉(zhuǎn)移的絕佳方式
 答案4.房地產(chǎn)年均收益6%
 房地產(chǎn)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嗎? 錯,房地產(chǎn)比股票更不“安全”。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似乎買房總不會虧損,但我們對房地產(chǎn)市場的經(jīng)歷實在太短,僅有20年的感受,這20年中,我們非常幸運的即趕上了國內(nèi)的房地產(chǎn)牛市,又趕上全球房地產(chǎn)牛市,20年的短期數(shù)據(jù)拿來作樣本得出所謂的規(guī)律是會害死人的。
 美國的房地產(chǎn)曾在100年的時間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時間美國經(jīng)濟在高速發(fā)展,當然我們面對的是中國市場,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注定了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房產(chǎn)將取得超額收益,但我們討論的是確定性極高的長期收益。退一步講即使在房地產(chǎn)的牛市中,地產(chǎn)公司股票的增長仍可分享地產(chǎn)發(fā)展的繁榮,更何況,股市市盈率將這種收益放大,人性的弱點也將股市波動放大,更有利于獲得超額收益。看似“最安全”的東西長期來講往往“最不安全”。
 當然,房地產(chǎn)的實用性功能也是股票無法替代的,就像股票的高流動性也是房地產(chǎn)無法替代的,我們只是從收益的角度來考量長期標的的選擇。
 答案5.黃金的騙局
 
 其實不提黃金也罷,因為你把財富變成黃金藏起來就已經(jīng)退出了“財富創(chuàng)造系統(tǒng)”,怎么能夠奢望分享因財富創(chuàng)造而產(chǎn)生的溢價呢?
 
 1980年,850美元可以買1盎司黃金,當時可以換1股道指,當時道指不到900點,30年后的今天道指18000點左右,黃金還是1200美元/盎司左右,黃金相對于道指貶值了20倍左右?! ?br>
 答案6.大眾最好的投資選擇——指數(shù)
 
 知道投資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成為大贏家是另個難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比絕大多數(shù)人想象的簡單得多。任何頭腦健康的人只要有小學學歷,經(jīng)過3分鐘的溝通就能掌握這項投資策略。一般人通常錯誤地認為,股票投資無非把握兩點,一、選擇股票,二、選擇時機。其實,對大眾來說是錯誤的,都不能確保你成為大贏家。你恰恰該忘記時機,忘記選股,埋頭持有指數(shù),不理會市場波動,不理會行業(yè)公司變化,你也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企圖通過股價短期波動賺大錢簡直是妄想,認為自己能夠預測漲跌的人,如果給他100年的時間去做這種實驗,惟一的結局就是在失敗中老去,在歷史中風干人生。
 在這個混沌的市場中,自資本市場誕生以來,哪怕是絕頂聰明的天才,他們尋求短期漲跌確定性規(guī)律的努力都以慘敗而告終。
 
 對這種妄想的努力,馬克·吐溫在《傻瓜威爾遜》中寫道,“十月,是投機股市最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險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虧損嚴重的牛頓哀嘆:我能夠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卻無法想象人類的瘋狂。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你只有大約10%的機會猜中市場處于波峰還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買賣你需要連續(xù)猜中兩次即買點和賣點,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這個進行成功的投資則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買賣,在你一生中只進行十次買賣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已是極少,十次買賣的時機選擇正確率已經(jīng)在億分之一以下。
 大眾投資指數(shù)成為勝利者的原因在于“適者偏差”和“勝者偏差”?!斑m者偏差”的秘密在于指數(shù)編制方法,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種指數(shù)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殘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已被剔除出指數(shù),也就是說指數(shù)永遠給你展示市場較為美好的一面。“勝者偏差”加重了“適者偏差”的影響,進一步造成指數(shù)“強者恒強”的效應。經(jīng)營管理越好的公司,在指數(shù)中的權重就越大。很多人指責現(xiàn)在的指數(shù),認為大公司所占權重過大,導致指數(shù)的作用“失真”,這種指責并不正確。
 以英國的金融時報指數(shù)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達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過50%。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開始反彈,不過仍趕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無論大公司的權重下降還是上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在足夠長的時間內(nèi),由于“勝者偏差”和“適者偏差”,指數(shù)總是強于整體市場。如你在1900年初,將1萬英鎊投資于英國的整體股票,100年后它將變成1.6946億英鎊。如你投資的是《金融時報》100之類的指數(shù),收益將比這個數(shù)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所抱怨自己的股票“賺了指數(shù)不賺錢”“跑不贏指數(shù)”,本來就是必然。從長遠來看指數(shù)一定會強于整體市場。隨著基金在市場中的比重增加,當它們本身成為市場時就會被自己所擊敗。假如有1000家基金構成市場主體,其中一定只有少數(shù)基金能夠超越平均數(shù),理解這點并不需要太多的數(shù)學知識。而指數(shù)基金則不同,由于指數(shù)從長期來看必定超越整體市場,所以大多數(shù)的“積極型基金”,在長期的競爭里必定會敗于“無為而治”的指數(shù)基金。
 
 答案7.公募基金的數(shù)學陷阱
 
 歷史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80%的公募基金跑不贏指數(shù)。
 
 日計提與月計提相比,日計提而言,基金公司的收益將增加1倍,這個數(shù)學陷阱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每天都有看似極少量的錢通過管理費、托管費等的形式劃入基金公司的賬戶,而基金公司將利用這部分錢進行復利投資,長此以往,利潤增加與無形之中,而幾乎所有的巨大利益,就誕生與這樣的無形之中。
 答案8.股價短期漲跌不可預測但行業(yè)企業(yè)的興衰周期可以把握 1900年,英國的100強股票里,鐵路業(yè)是絕對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鐵路業(yè)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紡織業(yè)當時占5%,百年后變成0;當時電報電話業(yè)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強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氣業(yè),1900年僅占可憐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藥業(yè),占5%的信息技術業(yè),在1900年更是為零。100年間,行業(yè)公司的變遷潮起潮落,但也總是有一些活下來的英雄,那就是可以抗拒系統(tǒng)性風險的強大企業(yè),這些行業(yè)包括,醫(yī)藥、消費、金融、保險、旅游等,這些企業(yè)包括,高盛、花旗、匯豐、可口可樂、吉列、通用、輝瑞制藥、茅臺、五糧液、同仁堂等,穩(wěn)健投資于上述企業(yè),我們的收益通過復利增長將成為贏家。
 你也許會問為什么投資書籍、投資教授、證券分析師、基金經(jīng)理、理財專家都沒這樣說呢?
 
 巴菲特早就說過:永遠不要問理發(fā)師需不需要理發(fā)。
 跨越百年的投資真理,只有經(jīng)過科學的考證才能最終得出正確的投資理念,找到正確的投資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