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川崖壁上刻字 獲陌生朋友點贊 旅游途中,古人喜歡在崖壁、山石等地方刻字,這也是發(fā)朋友圈的一種方式。 游到興致高漲的時候,在一塊石頭或一處崖壁上刻下自己的感受,既能體現(xiàn)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獲得許多陌生朋友的點贊,也是很爽的一件事。許多詩詞碑刻就是這么成為經(jīng)典的。 ![]() 桂林獨秀峰摩崖石刻(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旅游碑刻起始東晉,唐宋流行,元代衰落,明清又繁榮起來?!肮鹆稚剿滋煜隆边@句詩誰也熟悉,出自桂林獨秀峰的摩崖石刻,是南宋詩人王正功的七律《勸駕詩》第二首中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本意是借由桂林山水鼓勵此地的舉子們努力學習,可以像桂林的山水那樣名滿天下,不過朋友圈里最后只把桂林山水的美傳得越來越廣。桂林還有一處石刻很有名,就是明人鄺露《游虞山記》里記載的東晉潁川人虞闡出補零陵太守時作了《虞舜像贊并序》,并刻石于虞山,可惜這塊石刻不走運,沒被保存下來,只能在朋友圈被遺憾地叨叨兩句。 除即興之外,還有專門刻碑記錄往事的。晉祠銘即晉祠之銘并序碑,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書。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專門到此感謝叔虞,銘文歌頌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這和旅游雖然扯得有些遠,但也算是李世民烽煙中的另一種游歷感悟。兩千多年,晉祠銘通過當時的皇族朋友圈一層層向外擴散,直到今天還在我們的朋友圈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 泰山摩崖石刻(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古人把自己的感悟刻在山川石壁上,許多都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我們今天刻的“到此一游”可不一樣。 把旅游美景微縮版 復制到皇家園子里 說到古人把旅游經(jīng)歷發(fā)到朋友圈,不能不提乾隆帝。 ![]() 頤和園昆明湖的秋色(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乾隆喜歡江南風光,可一旦離開也就看不到了。怎么辦?克隆是個好辦法。他看上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不能一直呆著不走吧,回京立刻讓工匠按照當時臨摹的紙樣建一個同樣的園子,就是現(xiàn)在的頤和園。頤和園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筑比比皆是,昆明湖、蘇州街等都是微縮版復制品。 ![]() 頤和園蘇州街(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蘇州的獅子林是乾隆的最愛,他初次從朋友圈里看到元代畫家倪瓚的《獅子林圖》時,喜歡得不得了,幾次南巡后都去游賞,最后在長春園建了一座獅子林。 乾隆把很多江南美景的微縮版復制到京城的皇家園子里,邀王公大臣等來一起觀賞,其實也就是在他的“朋友圈”里曬自己旅游后的作品,大臣們紛紛點贊。但是,乾隆的朋友圈可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今天,我們能夠在朋友圈曬乾隆帝當年朋友圈里的旅游作品,確實也很有意思。 論詩交流心得 朋友們一起High 有些古人游玩后,喜歡用切磋詩的方式,贏得朋友們的參與,然后大家一起High,類似于現(xiàn)在朋友圈里的發(fā)言。 ![]()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比如,有一次,蘇東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不知蘇東坡當時是否外出旅游,但就詩的內(nèi)容“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來看,都是旅游中常常抒發(fā)情感的東西。蘇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毙∶梦⑿φf:“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币慌缘狞S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像古人這樣用詩在朋友圈進行交流心得體會的不在少數(shù),也是一大樂趣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