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奇跡》:催淚教科書

教育局 單既玉

  看過很多的好萊塢大片,諸如《泰坦尼克》《絕密飛行》《風語者》等,唯有《海嘯奇跡》(又名《驚天巨嘯》)我是一口氣看完,連中間喝干了的水杯都沒有得到再次去盛滿的機會。這里面一是因了局領導的鄭重推薦,再就是足以戳穿個人淚腺的真情故事了。


  南亞海嘯,真人真事觸動全球
  《海嘯奇跡》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2004年印尼海嘯中的真實(片頭兩次,片尾一次,片中共三次強調這個故事是真人實事,片尾還曬出了故事原型亨利一家五口的全家福照片)奇跡,一個被天災拆散的家庭,因為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信念,最終憑借著意志力重新團聚。故事的主人公亨利 Henry(娜奧米-沃茨飾演)和妻子瑪麗亞Maria(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當年正帶著三個孩子盧卡斯Lucas、托馬斯Tomas、西蒙Simon在泰國度假,卻遭遇了滅頂之災。但是最后奇跡發(fā)生了,他和他的家庭都逃過了這次天災。據(jù)說,是這個奇跡般的故事引起了西班牙導演的興趣,他在看到新聞報道后就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
  很多的災難片呈現(xiàn)給我們的往往從一開始是一個團隊整體上場,隨影片的故事逐漸深入,離開觀眾視線的人員是越來越多,直到戰(zhàn)勝災難的片尾就只有寥寥幾位勝利者能站到屏幕一線上了?!逗[奇跡》不同,一個幸運的家庭演繹了一段不拋棄、不放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奇跡。它兩線并進,一是母親和大兒子為一條線,二是父親和另兩個兒子為一條線,在中間諸多細節(jié)的催化下,兩線齊頭并進,演繹了一個家庭在大災大難前后從團聚到分離到再次團聚的動人故事。
  真實的故事,真實的表演,真實的特效(僅8分鐘的海嘯場面投資就達1000萬美元),共同構成了這部貴在真實的電影。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劇情由兩線平鋪直敘,主要是以情感人,在114分鐘的時間里給觀眾送來了一場現(xiàn)場催淚海嘯。


  災難改變的是自然,不變的是情感
  一如所有的災難片,影片開頭盡是美麗的沙灘,陽光,棷子樹,沖浪、潛水和歡笑,瑪利亞與亨利帶個三個兒子在海灘邊的游泳池休息。突然之間,巨響傳來,大海蘇醒,游人目呆,高高的巨浪吞噬著海邊的一切。
  又如《唐山大地震》一樣,影片乍看起來完全是一部災難片,但導演力圖借助海嘯這一背景給我們呈現(xiàn)的絕不僅僅是一場災難這么簡單,整個故事中穿插的全部都是與重生的信念、無私的大愛以及堅定不移的信仰等有關的真情時刻,在大災難過后幸存的幾千名陌生人之間,傳遞的卻是足以讓人重新振作的精神和勇敢的樂觀與真誠。
  “天災人禍面前我們是弱小的,家園被毀,親人遇難,但是母親的堅強和父親的堅持不放棄,自救與對他人施救,簡單而實在的行動卻展現(xiàn)人類的友愛互助,閃現(xiàn)著人性的光輝,傳遞著人類的親情,愛情,友情,信念,責任……”

  身處絕境,更能看出人性美丑善惡
  導演顯然不是刻意在描繪海嘯的震撼場面,而是借災難大打溫情牌。這份溫情體現(xiàn)在鏡頭下不同的人物在災難面前呈現(xiàn)出的種種表現(xiàn)。
  在地球村里,真愛永遠是永恒存在的。整部電影以一個“愛”字貫穿始終:海嘯中一家人的互相尋找,沒有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沒有歌頌強大國家后援,沒有過分渲染悲劇色彩,只有愛,只有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一切描述都那么淡淡的并理所當然,但作為觀眾,我們時時在揪心,心隨影動,不斷地在心中為每一位主人公的命運做下一步的設想。
  影片開始部分,海嘯仍在繼續(xù),在聽到陌生小男孩丹尼爾的呼救聲時,大兒子盧卡斯認為“我們自身難保,幫不上忙”,媽媽卻說“即使我們會死,也得去救他”“假如他就是你的親弟弟呢”。在海嘯隨時會卷土重來的背景下,媽媽的善良與“固執(zhí)”給兒子上了生動一課。試想,類似的事情若發(fā)生在國內,很多人面對那個小孩的哭救聲會像盧卡斯一樣說“我們也需要得到幫助,我們顧不了這么多!”。大兒子盧卡斯剛16歲,他的母親瑪麗亞親身教育并改變著他?,F(xiàn)在周邊有很多人,大家已習慣了冷漠,習慣了他事高掛,就連他人倒在地上扶不扶這樣看似簡單的話題都多次出現(xiàn)在春晚小品中,廣州的“小悅悅事件”離我們也沒多久,這多少思來讓我們有點悲催,小悅悅倒下的同時是否寓示著中國的道德之墻轟然倒塌? 當然,話說回來,但愿小悅悅事件只是一個個案。



  榕樹上,大兒子盧卡斯打開那唯一的一罐可口可樂后首先遞給媽媽喝,媽媽瑪麗亞喝了一口后又遞給了丹尼爾,丹尼爾喝了一口之后,又遞回給瑪麗亞,然后就輕輕撫著這個“陌生人”瑪麗亞的頭發(fā),握住她的手。影片長鏡頭一氣呵成,連貫又自然。不禁讓我們想到,這與《上甘嶺》的坑道中那一個蘋果的輪回有一樣的內涵,異曲同工。
  在醫(yī)院里,媽媽要盧卡斯把桔子分一半給別人,并夸他是擅于幫助別人的孩子,進而在自己最需要陪護的時刻毅然讓他去醫(yī)院幫忙,并且說“現(xiàn)在肯定有好多人都需要幫助,你去幫助做任何事都行”。盧卡斯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找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一小男孩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在孩子與爸爸相擁抱的一瞬,盧卡斯嘗到了幫助別人后所得到的喜悅與成功,鏡頭在這一刻給了盧卡斯定格特寫。另一個對盧卡斯的定格鏡頭仍是在醫(yī)院里,盧卡斯發(fā)現(xiàn)了他們母子舍命搭救的小男孩丹尼爾和他的爸爸已相聚時,盧卡斯的激動、喜悅無法言表。直到片尾在飛往新加坡的班機上,盧卡斯才將這一幕告訴了媽媽,使這個寓意著災難后人類新希望的小男孩的故事有了完美結局。相信這些故事片斷對每位觀眾都是最好的現(xiàn)場教育。
  還有這樣一幕,一個失去妻女的陌生人借了自己電量不多的手機給主人公享利,亨利即使抑制不住打電話時的悲傷,卻想到還有很多人等著打電話而半途中止了通話。但已失妻女的陌生人卻說“你不能就這么掛了電話,讓家里擔心,你應該打回去。打吧!”鼓勵他打回去。 他們雖然互不認識,甚至陌生人本身也受到失去兩位親人的重創(chuàng),但不忘記鼓勵與幫助別人。
  跟上一幕相對應,主人公亨利在尋找瑪麗亞和盧卡斯的時候也在幫助其他陌生人尋找親人;亨利在把自己的兩個小兒子托付給車上人帶至庇護所時,車上人也是欣然應允;還有片頭部分里,不會說英文的泰國老太太們,給衣服撕爛的瑪麗亞換上新襯衫,等等。
這就是一部傳遞正能量的影片所能做到的,它讓觀眾們看到,絕境中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發(fā)自內心的與宗教無關的善意與互助。 


  “想想美好的事情”
  “想想美好的事情”,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在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在泰國寇蘭的海邊賓館里,七歲半的二兒子托馬斯睡不著覺,媽媽讓他“閉上眼睛,多想想美好的事情”。第二次,在山頂?shù)谋茈y所,五歲的三兒子西蒙說害怕,二兒子托馬斯馬上用上了媽媽跟他說過的這句“閉上眼睛,多想點快樂的事”,并幫他蓋好被子。第三次,媽媽瑪麗亞即將進病房做手術前,和護士有一段對話:“ 一定要麻醉嗎?”“我不想讓你感到疼痛!”“我怕睡著”“放心吧,閉上眼睛,多想想美好的事情!”同一句話,導演不惜膠片,在三個不同的場景重復使用,每一處都體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傳達了足以讓人重新振作的精神和勇敢的樂觀。影片在向我們傳遞:恐懼的時候,閉上眼睛,想想美好的事情,想想擁有的愛情親情友情,生命就充滿了喜悅和感動。

  不可錯過的兩個場景
  山頂上,74歲的女人和7歲半的二兒子托馬斯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二兒子托馬斯說他“喜歡看星星”,女人說:“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long time。They’re dead,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燒殆盡。它們死了,但它們也曾經(jīng)發(fā)出過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過浩瀚的宇宙,終為我們的雙眼所見。) “你怎么分辨一顆星是死了還是活著呢?”“看不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既美麗又神秘!”這里不僅是影片的點睛之作,升華了主題,也給予了影片一個更具說服力的情感內核。


  類似的場景還有一個,媽媽瑪麗亞在手術臺上彌留之際,影片又通過夢境的形式對海嘯襲來時進行了回放,并用慢鏡頭展現(xiàn)了媽媽瑪麗亞破水而出、生命重生的瞬間,這樣的安排將海嘯、瑪麗亞的手術及大兒子盧卡斯的夢境串連在了一起,一方面預示著手術的必定成功,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影片在絕境中挖掘人性最深處的求生意志與求生欲望。




  《?!菲瑢ξ覀兊膯l(fā)――生命教育
  災難時有發(fā)生,大多又毫無預警,像影片中的印度洋海嘯、唐山大地震等。這就需要我們牢固樹立災難意識,做好生命教育這一課程。
  影片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亨利的三個加起來年紀不滿30歲的兒子在水中自由游泳嬉戲的鏡頭,他們的潛水與游泳能力與后邊海嘯發(fā)生時能順利逃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也順應了因果關系。
  影片中,16歲的大兒子盧卡斯在災難發(fā)生后自覺擔當起了照顧媽媽的重任,讓親人活下去,彰顯了還是一個孩子身份的盧卡斯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無意中在垃圾堆里發(fā)現(xiàn)的一罐可口可樂,盧卡斯把他收集起來放到褲兜里備用于自救,這一細節(jié)突出了16歲的他明白淡水資源對母子二人走出洪水包圍圈的重要作用(影片的進行中,這一罐飲料也起到了這一作用),這一細節(jié)也與影片開頭時,盧卡斯打開冰箱要喝可樂,而媽媽制止了他,讓他喝白水形成了一個細節(jié)上的招應與對比。
  事發(fā)時,在不能預測海嘯是否已停止的現(xiàn)狀下,盧卡斯提出要到高樹上去,并最終找到高樹、幫助腿部受傷的媽媽瑪麗亞攀上高樹并等待救援。
  這些事情進一步說明了學生階段掌握生存技巧、提高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學生的生存能力、自救意識與方式方法應該成為我們安全教育范疇內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從本片中得到的借鑒。


  “生命中,往往經(jīng)歷過災難的人才更容易獲得生命的愉悅感,更容易珍惜擁有的一切。平淡中的人們,常常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淖,在空虛、無聊、郁悶、憤怒、抱怨、仇恨中沉淪,無限地消耗自己原本被上天所恩寵的生命。”看完影片的同時,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
  下班回家,把影片推薦給家人看……
附:
 《海嘯奇跡》海報語
 “命運無法預測,愛讓我們找回彼此/南亞大海嘯最撼動人心真實故事/盛大上映/

  全球口碑力作,真人真事觸動心靈/奧斯卡大熱之選,真人真事觸動全球/

  驚心動魄災難特技(效),重現(xiàn)南亞海嘯震撼場面/

  無情巨浪,拆散美滿家庭,逆境求存,追尋生命奇跡!/感動獻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