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以群盜之首招安拜將;劉備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經(jīng),功德圓滿。三個“無能”之人最終成就大業(yè),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該如此,還是有別的原因? 其實,仔細一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三人都具備“無能”之能,即個人的文武資質(zhì)未必出眾,但有駕馭群雄、審時度勢、借力打力、合縱連橫的出眾才能。 ![]()
宋江廣收天下英雄,積累了雄厚的人脈,潯陽樓題反詩被判死刑,在法場上被眾兄弟救了后,終于決心上梁山。此時上梁山恰到火候。如果殺了閻婆惜就上梁山,他無非是和林沖一樣避禍上山,雖然有大恩于晁蓋,但終不免寄人籬下的味道。等到白龍廟小聚義時再上梁山,自己搜羅的新人馬已經(jīng)超過晁蓋的舊部,此時上山不再是投奔,而是兩支部隊的勝利會師。宋江被晁蓋等人救出后,對晁蓋表白:“小弟來江湖上走了這幾遭,雖是受了些驚恐,卻也結(jié)識得許多好漢。今日同哥哥上山去,這回只得死心塌地,與哥哥同死同生。”首先拋出自己的功勞——并非空手上山,而是有功于梁山;其次再撕掉當(dāng)初滿口忠孝,不反官府、不違父命、不從草寇的面紗,表達鐵心從寇的決心。如果宋江再晚些,如盧俊義那樣,值梁山事業(yè)如火如荼時上山,便有投機的嫌疑,且無尺寸之功,甭說想代替晁天王,即使坐第二把交椅,梁山眾人怕都不會服氣。宋江有吏的圓滑手段、吏的通達精明,其駕馭群雄之能力,遠超徒有匹夫之勇和江湖義氣的晁蓋。 ![]()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破落皇族,不但沒法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文武都有蓋世之能的曹孟德相比,而且和守父兄之業(yè)、多謀善斷的孫權(quán)似乎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劉備的策略完全基于自身條件,套用一句流行語,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先不斷地依附群雄——他曾依附過劉焉、盧植、劉表等人,并在此期間網(wǎng)羅了關(guān)、張、趙、諸葛等武將謀士。最后,時機一到,自領(lǐng)益州牧,玩了個空手道,騙取了天府之地。此時,便可和曹、孫一決雌雄了。 ![]()
唐僧駕馭群雄的東西最具有物化的特征。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的老大駕馭眾兄弟的手段和這個和尚管教殺人放火出身的徒兒的手段差不多: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就是恩惠,唐僧把悟空從五指山下救了出來,接著用悟空之力收編了八戒、沙僧,自此在徒兒面前,唐僧一直有種道德的優(yōu)勢,即師父是你們的恩人。但降服這些妖精出身、本領(lǐng)高強的徒弟僅僅靠恩情顯然不夠,他還有觀世音給的最厲害的一個東西——緊箍咒。 (選自《閑看水滸:字縫里的梁山規(guī)則與江湖世界》,有刪改)
【鮮讀一】本文讓人耳目一新,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將宋江、劉備、唐僧三人統(tǒng)一起來,從他們“能”與“無能”的視角進行評點,正是他們的“無能”之能助其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江湖上排座次,靠的是綜合實力。宋、劉、唐的成功,是“窩囊廢”的資源整合能力的成功,這種力量摻雜江湖地位、貢獻、武藝、計謀等多種因素。這分明是水滸、三國、西游故事在當(dāng)下社會的一種還原,折射出的是中國社會最陰暗最讓人不寒而栗的本質(zhì)。 【鮮讀二】本文能用極短的篇幅來評價三個人的“無能”之能,在于能抓住與人物“無能”之能有關(guān)的情節(jié),并且用極為精簡的文字表達出來,這種超強的概括能力,正是論述類文章所需要的。反觀一些學(xué)生,一旦敘述事例,就忘記這是議論類文章的事例,東拉西扯,這很危險。本文的語言也頗有特色,時髦與古典同在,既有文言的影子,又有時代的東西,表達風(fēng)趣,親和力十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