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軸類 一般稱四尺、五尺、六尺等獎幅整張宣紙的畫為中堂。高度不變寬度窄于中堂者通稱條幅。均勻?qū)ΨQ的四條畫面為四條屏(也有六條屏、八條屏等)。一般畫四季山水或花卉,凡裝婊成軸者稱為立軸,裝入鏡框中的稱為鏡心。 中國畫的長軸立幅,在西畫構(gòu)圖中是很少見到的,采用這種形式,是與國畫的特殊章法以及透視的處理方法有關(guān),由于國畫鳥瞰式的構(gòu)圖,景物遠近重重選選互不遮掩,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立軸式的構(gòu)圖。立軸的裝校有單衣、二色、三色等不向的款式。 
| 宋式裱條幅樣式 中堂對聯(lián)樣式 | 
| 色線裱立片式 四條屏幅樣式 |
畫框類
為了適應(yīng)新型樓堂館所的大廳布置,現(xiàn)在立軸及橫幅多改用帶框的裱板,各種展覽會也采用這種 形式,這種形式一般加玻璃,類似西畫的尺幅比例也多起來。這種橫幅以畫框布置的定式,適用廳堂的布局,一般又多為大幅作品。 裝進玻璃鏡框內(nèi)者,稱為鏡心、鏡片、凌片、或壓鏡。兩種畫框各有優(yōu)缺點,不裝玻璃的畫框,優(yōu)點是畫面不受玻璃反光的影響,但易受塵土的臟污;帶玻璃的畫框可增加畫面的美觀,其缺點是有反光,且大型玻璃難于配置。 橫幅類 橫幅也稱橫披,始于宋代,據(jù)宋代趙希說:"橫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比橫幅更長而不能在墻上懸掛的稱為手卷,古代作品最常見的是橫被和長卷(或稱手卷),這是中國畫的一種特殊裝演形式,對于樓層較低的房間來講,橫披適于低室樓層懸掛。 長卷的橫長,沒有一定的長度限制,形式比較自由,而區(qū)便于攜帶,邊展邊看,所以稱為手卷。不及手卷長的稱為橫技,兩頭裝有半圓形的軸頭,稱為月牙桿橫被,可在壁間懸掛,也有的模技,一頭用月牙桿,一頭用圓觸的形式。 使用橫幅形式作畫,便于將景物展開鋪陳描寫,可使用散點透視的原理,把視野橫向漫延伸長,如縣注和黃鼎都曾畫過的名作《長江萬里圖》,從長江源頭畫到大海,如果使用焦點透視的原理,那是無法表現(xiàn)的。 屏風(fēng) 屏風(fēng)上作畫稱為屏障畫,是我國早期產(chǎn)生的繪畫形式之一,杜甫詩集中有一些題贊障子的詩歌,可見唐代已有繪畫屏風(fēng)的風(fēng)氣?,F(xiàn)代化的賓館中、廳堂申,也多設(shè)有屏障畫。過去有一種"通景聯(lián)屏"的形式,即一幅大畫.分成多幅畫,合起來仍是一個畫面,亦可作成折疊式的屏風(fēng),這一形式,日本仍很流行。 
| 
| 山西永樂宮壁畫 | 冊頁樣式 |
壁畫類 中國壁畫具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專院道觀中,古代墓室中都有不少壁畫流傳下來,如現(xiàn)存的敦煌石窟,即是一座壁畫最集中的博物館。古代繪畫材料以絹本和紙本為最多,不易保存,早期流傳下來的壁畫,為學(xué)習(xí)傳統(tǒng)藝術(shù)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好的資料。 由于大型的公共建筑大量出現(xiàn),要求在寬大的墻面上裝演新的壁畫作品,如北京國際機場壁畫作品。這些壁畫采用丙烯顏料直接給制到墻上,其優(yōu)點:一是干燥的快,二是沒有光澤。 另一部分壁畫,采用純國畫形式燒制成瓷版,如江西景德鎮(zhèn)車站的三塊壁畫和我國景德鎮(zhèn)出口的第一件壁瓷磚壁畫--東京火車站的《上野四季繁榮圖》。瓷磚壁畫,時間持久而不變色,是我國近年出現(xiàn)的壁畫新品種,非常受沙叩。壁畫是一門裝飾性藝術(shù),不管是用傳統(tǒng)水墨水技法,還是工筆重彩的技法。都應(yīng)注意到制作時應(yīng)富有工藝性和裝飾色彩。 冊頁類
冊頁是裝裱的國畫水品,可以是一人的專集,也可以集各家于一冊。題材或花鳥或人物,亦可不拘一格。篇幅有橫式,圓式,方式等多種形式,封面用宋錦貼面。 冊頁便于收藏、攜帶,因篇幅小,又便于展看。凡是一邊題字一邊畫圖而合拼的稱為推篷冊頁。各家作品放在一起合裱的為拼版冊頁。 扇類 我國古代即喜歡使用繪畫過的紈扇,紈扇也稱四扇,宋代畫院流傳下來的畫扇作品非常多。執(zhí)扇在南齊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十世紀(jì)末,日本的聚頭扇傳入中國,我們現(xiàn)在夏天所持的仍然是這種形式的把扇。扇子的用紙是壓光的硬紙,紙面光滑,不太容易受墨,畫前要用滑石粉整個擦一下,并放在板下壓平或扇床撐展好再畫。畫時扇紙的右方要留出一個空格,反面也留一格,這一空格的位置是為粘貼在扇股上用的,也有的把扇面保存下來,作為畫軸裝按,而不裝在扇股上使用。 畫扇構(gòu)圖不應(yīng)受到扇格的局限,如果受格的局限,畫出的人物建筑就會東倒西歪,扇面的構(gòu)圖要隨形,即隨扇面的弧形安排章法。 
| 
| 紙扇樣式 | 扇面樣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