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淺談如何提高中醫(yī)藥進補的實際效益隨著我國人民物質(zhì)文化生活的逐步改善,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投資,有更高的需求。而用中醫(yī)藥進補,效果顯著,素為群眾所樂于接受??墒浅R蜻M補不對路子,雖然花費了許多金錢,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甚至起了反作用。要提高中醫(yī)藥的進補實際效益,應(yīng)該注意下列幾點: 1、講究辨證論治,強調(diào)因人而異:中醫(yī)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的手段,全面了解病人所出現(xiàn)的癥候,然后進行分析,從而掌握虛癥的實質(zhì),究竟虛在何臟何腑,分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然后分別采用補(益)氣、補(養(yǎng))血、補(滋)陰、補(溫)陽的方法,對癥進補。就以服用人參來說,也很有講究。例如別直參(朝鮮參、紅參)味甘性溫熱,大補陽氣,適宜于脾腎陽虛的虛寒體質(zhì),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脈細;生曬參(移山參)味甘性平,大補元氣,適宜于元氣虛弱的體質(zhì),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西洋參(花旗參)味甘微苦性寒,滋陰生津,適宜于陰虛火旺的虛熱體質(zhì),口干,咽喉干燥,舌質(zhì)紅。常有一些人,見到西洋參價格昂貴,誤以為補益作用大,如果用于陽虛體質(zhì)的人,不僅無補于身體,還可能引起相反的后果。當然,服用其他補品,也須g服盲目進補。 2、重視運化功能,避免勉強蠻補:中醫(yī)認為“人以胃氣為本”,應(yīng)該注意脾胃運(消)化功能。有些病人,體質(zhì)虛弱,需要進補,但也有消化功能很差,胸脘憋悶,泛惡,噯氣,厭食,大便溏薄或便秘,舌苔厚膩。如果不考慮到這一點,而用大劑量的滋膩性補品進補,這種“蠻補”的結(jié)果,使病人食欲喪失,胃脘脹滿更甚,當然無法繼續(xù)享用補品。這種用心良好,效果不佳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因此,對這些消化能力低下的病人,應(yīng)先請醫(yī)生調(diào)理,可服用一些陳皮、半夏、川厚樸、枳殼、神曲、山楂等藥,煎湯服用,以運脾健胃,理氣化濕,改善其運化功能,從而對補藥的消化吸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然后用輕靈而易于消化的補劑,并且適當配合一些健脾助運的藥物進補,才能取得理想的進補效果。 3、選擇合理劑型,注意服用方法:中藥進補,品類繁多,有傳統(tǒng)的丸、散、膏、丹、酒等等,也有膠囊、口服液、沖劑等等。對這些劑型,應(yīng)該進行合理選擇。例如各種補膏,一般滋膩,如果夏天服用,不僅容易變質(zhì),而且難以消化,故以冬令服用為宜。人參酒、十全大補酒等,均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虎骨木瓜酒等,也有很好的壯筋骨、祛風止痛作用。但是如果患有潰瘍病,經(jīng)常胃脘疼痛,就不適宜服用這類補酒了。同時還要注意服用方法,有些人將幾片生曬參或西洋參,放在保暖杯里,多次泡飲,這樣會使人參成分過于稀釋,喝下去以后,很難充分吸收,難免降低了滋補效果。因為服用參類進補,濃度要高,應(yīng)該把人參3~5g,放在參罐里,先用少量溫水浸泡,加蓋隔水蒸軟,清晨空腹飲用參湯,并將人參細嚼后咽下,這種服用方法,可以提高進補效果。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在進補的同時,配合精神調(diào)理防止過度的情志波動,保持心懷舒暢和樂觀愉快,也是十分必要的。
|
|
|
來自: p0oouuu > 《?當代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