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做父母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培訓,拿過合格證才上崗,我們都是在摸索著前進,而當我們終于有經驗時,孩子也已經長大,再也沒有從頭來過的機會。所以,趁現在,趁孩子還小,請好好地對待他/她。 我想說,在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能夠冷靜地對待而不是跟著一起爆發(fā),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1. 轉移 “別哭了,媽媽帶你去吃肯德基。好不好?” “來,爸爸帶你去游樂場玩,不要再發(fā)脾氣啦!” “你要是還哭,爸爸就不給你買玩具了?!?/span>
2. 否定 “這一點都不可怕,你膽子太小了!” “這么點小事,值得在這里哭個沒完嗎?” “這是你應得的懲罰,有什么好難受的?”
3. 打壓 “你自己做錯了事情,還發(fā)脾氣,想找打???” “你再不聽話,就不讓你看電視了!” “我數三個數,你如果還哭,我就把你扔這兒?!?/span>
4. 說教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這樣站著危險,容易摔下來,不聽話,摔下來怪誰?” “世界上的事哪會有這么完美,誰不想得第一啊?你要學著看開點,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根本不用大人問了,更不會為這樣的小事哭鼻子啦……”
5. 冷漠 “回你自己的房間吧,等氣消了再出來!” “心情不好就躲起來,不要去煩人,誰想跟你這個樣子的人說話!” “沒事,一會兒就不疼了,別傷心了
那么,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NO.1父母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說“老是這么不懂事”是一種否認。 “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負面情緒,其實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不要把它想象得多么嚴重?!苯逃龑<冶硎荆簧俸⒆釉诿鎸Σ蝗缫鈺r,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緒牽引著,也不冷靜了。
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很多時候,雖然你的內心是愛著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氣了,表現出來的卻是全然的否定、責備,而這會讓孩子忽略你講話的內容,而關注你的情緒。比如,孩子因為貪玩而把旁邊早已準備好的牛奶給打翻了,把地板弄臟,你很生氣,把他痛罵了一頓。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牛奶打翻”轉移到“媽媽在生氣”上。這就令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的機會白白溜走。
NO.2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傷心、懊悔都是正常的不要擔心孩子害怕或傷心、流淚,如孩子心愛的東西壞了會有難過的情緒產生,這時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我早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你看,現在知錯了吧”。對此類狀況,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告訴孩子,自己也曾為一個玩具摔壞而傷心,不過,有時壞了就壞了,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于事無補了,可以傷心,可以懊悔。因為不僅你有這樣的體會,隔壁姐姐丟了一只寵物狗,也是這樣的心情。 當然,父母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傷心,立刻跟孩子表示壞了沒關系,可以再買一個新的。倘若選擇立刻用擁有的快樂代替失去的傷痛,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悲傷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體驗駕馭悲傷情緒的喜悅。只有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才有可能自我調節(jié),才有可能控制事情不再往更壞的方向去發(fā)展。 NO.3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 作為家長,應該清晰認識到,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的重要,只有把有利的方面充分發(fā)揮,才能把弊端盡力壓下去。如何釋放負面情緒?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有幾種簡單的發(fā)泄方式。如哭泣,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增強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著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發(fā)泄出來。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 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例如:媽媽聽你說你最好的朋友誤會你了,不和你說話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難過?,F在,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一臺叮當貓的時空穿梭機,帶著你的好朋友去看到事情的真相,誤會就消除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甚至可以啟發(fā)他跟著一起想象,當孩子的情緒轉變?yōu)榉e極的情緒時,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去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了。例如:既然我們要消除誤會,那么要怎樣做呢?比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參考答案供孩子選擇,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