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度宗趙禥 宋理宗沒有兒子,趙禥為趙匡胤十代孫,其父為理宗的弟弟,理宗將趙禥收為養(yǎng)子,先后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為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淳”。宋度宗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他二十五歲即位,三十五歲就因酒色過度而身亡。是歷史上最荒淫無道、昏庸無能的皇帝之一。他即位時,金朝已經(jīng)滅亡多年,而北方蒙古人的軍隊(元軍)大舉南下,國難當(dāng)頭,他卻將軍國大權(quán)交給奸臣賈似道執(zhí)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錦繡江山處于暗無天日之中。當(dāng)時朝廷政治十分腐敗,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而趙禥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長期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王朝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有等著走向滅亡。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過度,死于臨安宮中的福寧殿,遺詔由太子趙顯繼位。 宋恭帝趙顯 宋恭帝趙顯,度宗嫡子。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宋恭帝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quán)依然在賈似道之手。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今浙江杭州),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qiáng)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享年52歲。 宋端宗趙昰 宋端宗趙昰(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享年11歲。他是宋度宗的庶長子,宋恭帝的長兄,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對開海面,「龍舟」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軍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嶼山)。不到10歲的小皇帝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於幾個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 宋末帝趙昺 宋末帝趙昺,南宋最后一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趙昺是宋度宗幼子,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wèi)王等爵位。1276年2月,元軍攻占宋都臨安,俘獲5歲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趙昺與其兄趙昰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陳宜中及其母楊太妃等南宋遺臣的擁護(hù)下南逃,蒙古軍隊統(tǒng)帥伯顏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斬草除根,便遣張弘范、李恒等人追擊。 1276年夏,趙昰即位稱帝,是為宋端宗,繼續(xù)和趙昺南逃,在元軍的不斷追擊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趙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興。他在位時,以崖山(今廣東新會崖門)為據(jù)點,拜張世杰、陸秀夫為左右宰相,并起用張世杰抗元,陸秀夫整頓內(nèi)政。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南宋最終還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戰(zhàn)中被元軍大敗,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幾 天之后,元軍將領(lǐng)張弘范命人打撈陸秀夫和小皇帝的尸體。元軍發(fā)現(xiàn)了一具幼童尸體,身穿黃衣,懷揣詔書之寶,只是面目腐爛已無法辨認(rèn),張弘范只好以宋廣王(趙昺以前的封號)溺斃上報元廷。其母楊太妃得知幼帝身亡之后,凄然淚下,自覺對不起先王,于是投海而死。不久之后,張世杰也投海自盡,隨著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和大臣們的死去,南宋王朝滅亡。延續(xù)320年的大宋王朝也劃上了句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