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dǎo)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工作的莊嚴
王世襄的意見有兩頁稿紙,主要指出朱家溍先生此文“泛論多而具體分析少”,“如想抓信各時代的特征,似應(yīng)從具體的比較入手”,魏松卿的書面意見更短,只有從筆記本上撕下的一頁紙,也提出“沒有抓住各代雕漆工藝的藝術(shù)風格和技術(shù)特點”。唯有沈從文洋洋灑灑,270格的稿紙,足足寫了四頁半,一千二百余字。盡管開頭部分不失客套,聲稱自己在“這方面我實在是個外行,說的話恐支蔓無分寸”,但進入具體問題后,就不那么溫良恭儉讓了,而是變得錙銖必較,絲毫不顧自己只是一個沒有受到過專門的文物教育的業(yè)余選手——如他在1956年一份手稿中所寫:“只是個凡事一知半解的‘假里手’”,而朱家溍,縱然比他小了整整一輪,卻是出身顯赫,家學(xué)淵厚。他是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孫,他的高祖朱鳳標,在清朝作過吏部、戶部、兵部侍郎,體仁閣大學(xué)士,進了《清史稿》;曾祖朱其煊,官至山東布政使;祖父朱有基,官至四川按察副使;父親朱文鈞,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后,任專門委員會委員,負責鑒定故宮所藏古代法書、繪畫、碑帖及其他古器物,而朱家溍本人,在抗戰(zhàn)結(jié)束后正式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1950年,已是故宮博物院陳列組組長。朱氏家族,從清朝官員到博物館館員,歷經(jīng)了幾個不同的時代,他們打量被時光洗滌的皇宮,眼光自有不同。有一次,朱家溍和啟功兩位文物鑒定大師到故宮,到神武門門口,朱家溍對啟功說:到您家了。因為啟功姓愛新覺羅。啟功卻笑答:到您家了。因為紫禁城建于明朝,而朱姓正是明朝的皇姓。
但沈從文沒有去理會這些,而是就事論事,提出諸多“值得商討”之處,透露出他個性里的純真,就像他眼睛里的文物,摻不得假。他自己也說,“到大都市幾十年后,許多方面還像是鄉(xiāng)下人,處理現(xiàn)實生活缺少世故和機心?!睂τ诠蕦m博物院來說,沈從文帶著他對中國古代服飾、織繡的深刻理解介入文物鑒定,無疑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比如顧愷之《洛神賦圖》、展子虔《游春圖》、顧閎中《韓熙載談夜宴圖》、韓滉《五牛圖》等,都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些看家收藏。然而,對于它們的斷代,沈從文都得出了與故宮專家不同的意見。其中,對《洛神賦圖》,沈從文認定,它并非東晉時代的作品,最早也只在隋唐之間。他提出的理由是:
第一,洛神穿的衣服,不是漢晉式樣,近北朝時。頭上雙鬟上聳發(fā)髻,史志明確記載,起于東晉末,流行于齊梁,名“飛天紒”。因此,顧愷之不可能未卜先知地畫在洛神頭上。
第二,男子侍從和駙馬二人,頭上戴漆紗籠冠,是典型北朝式樣,比顧愷之的時代晚上百年才出現(xiàn)。
第三,駙馬二人執(zhí)彈弓前導(dǎo),應(yīng)是唐代制度,系貴族車乘出行,用彈弓壓迫行人讓路。唐制多本于隋,再早就沒有發(fā)現(xiàn)。因此,這一車乘制度不是晉代的,而是隋唐的。東晉時貴族出行多駕牛車,也沒有警衛(wèi)相隨。
第四,雙鬟髻只限于婦女使用。圖中馮夷擊鼓,卻把馮夷當成女人,但又著男子鼓吏短裝,不倫不類。顯然是由不明白雙鬟髻用場的后人所做。沈從文分析,從這個不應(yīng)有的錯誤來看,此畫可能比隋唐更晚,產(chǎn)生于五代以后,因為唐代敦煌壁畫里的龍女天女,出現(xiàn)了這種雙鬟髻。
第五,兩位船夫衣著完全是北朝時北方勞動者的裝束,褲管膝部加縛,具有時代特征。這一點,可以從敦煌畫和龍門石刻中找到例證,在晉代,沒有這種式樣。
▲《洛神賦圖》[局部]
沈從文舉出上述證據(jù),證明故宮藏《洛神賦圖》只能產(chǎn)生于隋唐,不可能是東晉顧愷之的作品。
對《韓熙載談夜宴圖》,沈從文則從器物角度出發(fā),提出如下質(zhì)疑:
第一,喝酒用的金銀持壺注碗,是典型的北宋式,而且是北方所習用的。這種壺下有稜碗著溫水,共成一套,當時名“注碗”,從北方出土的瓷器中可以得到印證,而在南方,沒有見過。在宋畫《文姬歸漢圖》、胡環(huán)《文姬歸漢圖》,以及盜出國外的《文姬歸漢圖》、宋人繪《洛陽奢英會圖》等宋代繪畫中,都可以見到相同式樣的酒器。
第二,床前有一條案,上置鏡臺,是典型宋式。下鋪大花串枝牡丹錦,時間更晚,必北宋《洛陽花木記》《牡丹譜》等記敘“洛花”盛行時,才會反映到錦緞上。
第三,畫中男人多衣綠,這與宋人所說“南唐降官淳化時還一律衣綠”相吻合。而《韓熙載談夜宴圖》描述的是李煜降宋以前,南唐大臣們的淫靡先生,此時是不可能衣綠的。
第四,靠背椅的式樣出現(xiàn)也晚。這種椅子因靠背平直展開,如宋代官僚平翅冠帽式樣,而被稱為“太師椅”,并不是太師才能坐的。如此可以確定,這幅畫是北宋時宮廷畫家依據(jù)傳說而繪制的。……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類似的質(zhì)疑,在這封致唐蘭的信中再次出現(xiàn)。那個溫文爾雅的沈從文消失了,那個倔強、執(zhí)拗、不肯妥協(xié)的沈從文浮現(xiàn)出來。我沒有找到朱家溍先生《雕漆圖錄》序文的原文,但從沈從文信的內(nèi)容看,他在漆器工藝、圖案、造型、風格、源流等方面提出的意見,旁征博引,以出土實例與文獻相參照,不僅展現(xiàn)了他的學(xué)術(shù)風采,也顯示出他治學(xué)態(tài)度的縝密與謹慎。這并非為了表現(xiàn)個人的學(xué)術(shù)功底,而是為了“對得起這部門遺產(chǎn),也不至抑揚過實,影響到其他寫專題教材和寫美術(shù)史的提法上輾轉(zhuǎn)失誤”。
無論與當時炙手可熱的當紅作家比起來,專心文物的沈從文顯得那么弱勢,沈從文卻堅守著自己內(nèi)心的底線——在學(xué)術(shù)問題上,他絕不含糊。他個性里的完美主義傾向,在文學(xué)之外得到了表達,無論他的這種態(tài)度,是否被人看見。那是他內(nèi)心里的一種自我要求。在他心里,工作永遠是一件莊嚴的事情。據(jù)黃永玉回憶,有一次,他為《新觀察》雜志刻一幅木刻插圖,一個晚上就趕出來,沈從文看見了這幅插圖,專門找到他家里,狠狠地批評他:“你看看,這像什么?怎么能這樣浪費生命?你已經(jīng)30歲了。沒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莊嚴!準備就這樣下去?……好,我走了……”
沈從文去世后,巴金在悼文中寫道:“……爭論曾一度把他趕出文壇,不讓他給寫進文學(xué)史。但他還是默默地做他的工作(分派給他的新的工作),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一樣地做出出色的成績。我接到從香港寄來的那本關(guān)于中國服裝史的大書,一方面為老友新的成就感到興奮,一方面又痛惜自己浪費掉的幾十年的光陰。”
表面上,沈從文躲進舊物堆,采取了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今天看來,這種看似消極的態(tài)度里,暗含著強烈的進取精神。蕭離用“寵辱不驚,守分盡職”八個字來形容他,沈從文自己則將此解釋為:“安于寂寞是一種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實的。”還說:“寂寞是一種境界,一種很美的境界?!?/span>他通過默默無聞的工作,將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的光芒,重新投射到博物院中。他也像一個孤獨的水手,在掙扎與堅持中,體驗了生命的壯闊。
而曾被光環(huán)籠罩的作家老舍,卻沒能躲過驚濤駭浪,在十年后的1966年,溺水而亡。
來自: 真友書屋 > 《人文》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朱家溍:在故宮“搞”文物的活字典
朱家溍:在故宮“搞”文物的活字典。蹭個熱度今天推介的也是忙于故宮的文物大師——朱家溍,他被譽為“故宮活字典”如果也給他配個相應(yīng)的...
名作被判贗品,年輕專家將其找出,成為曠世國寶
名作被判贗品,年輕專家將其找出,成為曠世國寶。一是宋徽宗瘦金體題“聽琴圖”三個字,二是左下角“皇帝一人”的印章,三是在正上方處...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文集【70篇】一
鏡與人
電影《聶隱娘》中,隱娘最后為何會選擇和磨鏡少年一同歸隱?所以道教對鏡子是有特殊感情的,從小受到道教影響的聶隱娘選擇磨鏡少年為其...
攝影:故宮博物院珍寶(3)
明清室內(nèi)陳設(shè)--朱家溍 (電腦藏書)
他捐贈幾十件國寶級家具,以防流失海外,卻遭野蠻搬運嚴重損毀!
他捐贈幾十件國寶級家具,以防流失海外,卻遭野蠻搬運嚴重損毀!他是朱熹的第25代嫡孫,他曾主持修復(fù)故宮太和殿內(nèi)龍椅,他家中的1000余...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郭 萍 關(guān)注。珍寶館是一座寶庫,有各色寶石,閃閃發(fā)光的金銀器皿,珍珠翡翠,還有金絲鳳冠、象牙玉雕,各類珍...
臺北故宮,藏著哪些稀世珍寶?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