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戳上面關注我們 教育應該有趣。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漢大學演講,他帶著一只大公雞上講臺,讓聽者摸不著頭腦。只見他未開口,先摁住雞頭,強行讓它吃講臺上他撒下的米,雞就是不吃。待他松手,雞便啄起米來,吃個不停。此時,陶先生便笑咪咪地開講灌輸之無益,知識的獲得,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且教育應該有趣,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 1844年,偉大的傳教士、探險家李文斯頓在非洲內(nèi)陸瑪波塔撒成立了一所土著學校,開始來了50多個學生,不久就只剩下兩人。李文斯頓對如此糟糕的教學業(yè)績,不明所以。當?shù)氐谝晃恍胖鞯耐林钒汪斂吹剿┯矅烂C的教學方式,笑道:“你應該讓教學的方式溫柔一點,教孩子又不像在獵獅子和趕牛過沙漠?!币灾劣诶钗乃诡D也慨嘆自己既像一條不會唱歌的、安靜的魚,又像一截沒有想象力的木頭。 其實李文斯頓遠沒有如此糟糕。他接受教訓、改正錯誤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令人驚訝。傳教一點都不比教書育人更輕松,如何讓那些抽象乃至枯燥的教義深植土著的心,并讓他們明白,實在是個非常大的難題。但李文斯頓成功地運用眼前的現(xiàn)實生活和輕松風趣的比喻,來解決這一切。 有一次,李文斯頓講“上帝的真光會照明人心中的黑暗”,但“黑暗”一詞對土著來講太過抽象,解釋很多遍,他們都不懂。李文斯頓想起他們經(jīng)常看見的大犀牛,對土著很重要,就說:“上帝的真光會照明人心中的黑暗,如同我們拿條鞭子趕出躲在草叢里的大犀?!薄W源?,土著遇中自己心中黑暗的人事,充滿仇恨和憤怒的時候,就說“求主趕走躲在我心中的大犀牛”,以至此話最終成為當?shù)厝说目陬^禪。 如果我們想一想,陶先生以抽象的方式來灌輸,那就相當于用無能的灌輸來解釋灌輸之無益,就真的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更加昏昏了。如果李文斯頓不能把煩瑣、抽象的教義用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來做恰切的比喻,以教諭信眾,那么他在非洲的卓越探險和精神開拓,就難以為繼。而他們都以自己的成就證明了,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不朽業(yè)績,與生動的比喻所帶來的教益緊緊相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