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春祥關于課改深化的策略 作者:梁恕儉 各位校長、各位主任、各位老師:上午好! 首先請大家回答我的如下提問:能確保自己“全力以赴”地在做課改的請舉手。(現場舉手人數占會議人數1/4左右)。誰能舉出不是“全力以赴”卻成就大事的實例?對,沒有。除非是抽彩票。全力以赴,認認真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這是做事文化,也可以理解成課改文化。課改有啥難?策略不在別人,骨干老師,關鍵人。課改就是要抓關鍵學校,關鍵人物。假如在座的人,學會說:課改請跟我來!怎么改,很簡單:請跟我來,一條策略,非常好,一次不行,兩次,三次,怎么還會改不好呢!我還是堅持:骨干骨干,課改爭先;骨干不干,等于搗蛋;骨干一干,事就好辦。課改有標桿、有方向,有人追有人趕,不枉稱叫骨干。 具體要求是:建議開展“課改骨干五個一活動”: 一、每周上一次課改研討課; 二、每季度(每月)每人讀一本課改理論與實踐的著作; 三、能否確保每周寫一篇課改微博(140字),發(fā)長微博更好,至少一篇; 四、骨干教師,在網絡上自己建立博客。今天到會的老師有博客的請舉手。共11人。讓我們?yōu)檫@11位率先創(chuàng)建博客的老師,鼓掌!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校長,新時代的老師,尤其是骨干校長和教師,記住:假如連一個博客都沒有的話,對照骨干,是不稱職的。啥時代說啥時代的話,竟然連博客都沒有,沒有博客,你的進步永遠不會有加速度。 五、確保骨干教師每學期,學校提供經費,參加一次全國的課改研討會。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骨干教師走出去,參會,考察,學習。去年,曾經出去過的,一二十人,很少。今年出去過的,十五六個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我們的現狀很無奈。出去走一走轉一轉,看一看,眼界就放寬。眼界就是胸懷。欲想胸懷寬闊,必先眼界放開。 關于課改深化的具體策略,有一句話概括就是抓“六化”促深化。 一化規(guī)范化?,F在的情況是,學校有兩種情況,一是沒有規(guī)范可依,還有一種情況,有規(guī)范,但執(zhí)行不到位。規(guī)范的建立,要有模型,課改的規(guī)范模型,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小組合作學習;第二,導學案編寫與使用;第三、課堂模式創(chuàng)新;第四、技術與方法;第五、管理評價;六、課堂文化。骨干學校,可以分工,組成研發(fā)團隊,一一突破。不反對,有研發(fā)能力的學校完全自主全面突破。要充分發(fā)揮學科專家的作用。在學校管理上,重行政輕專業(yè)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逐步轉型為:專業(yè)作咨詢,行政做決策。不能行政出點子,專業(yè)來執(zhí)行,如果是這樣,執(zhí)行落地就會走樣。規(guī)范依附于規(guī)則,規(guī)則來源于規(guī)律。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到《發(fā)現高效課堂密碼》,或者我的博客查閱《課堂教學規(guī)律論》一文。提倡用三字經、四字文、順口溜,把規(guī)范作個簡約的呈現。千萬別多多益善。規(guī)范再好,因為太繁,沒有人辦。就那么幾條,要用活“一張紙效應”,一張紙上做了斷,簡約好記做中看。 二化學科化。我們曾經做過學校模、學科模。但是有些學科模卻成了學校模的“變種”,沒有很好地體現學科魅力、學科特色。關于學科魅力,如果突然問:語文學科,三五句話,學科魅力是什么?數學,用三五句話,把數學的學科魅力交待清楚。恐怕還會讓人有茫然感。建議舉辦“我說學科魅力論壇”,弄清楚各學科的魅力是什么,怎么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成效是什么。理性把握學科魅力,讓學科魅力真正落地。 學科化的標志是構建學科模式,希望做一次太和縣中小學課改學校學科模式成果評選。研發(fā)學科模式的分學科評價標準,如果沒有,不管哪個學科,都是一個評價標準,學科化成了名存實亡。 三化課型化。標——學——展——點——練,這是基本環(huán)節(jié),萬變不離其宗。課型化,如何操作?目標認定自主學習,構建一個課型,就叫自主學習課。展示交流點撥升華,就叫展示交流課。這樣“學”一堂;“展”一堂,集約操作,可以解決時間不夠用的問題。還可以以“練”為依托,再做拓展,就叫“反饋拓展課”,這三個課型就出來了。 四化信息化。根據我們的現狀具體談兩點:一是課件轉型。首先要明確方向,高效課堂要向信息化要深化,要效益。同時要避免讓信息化綁架課改回頭化。應該看到,課堂的復辟是以課件作引領的。評價課堂是傳統(tǒng)還是現代課堂,標志是,問題類型評價,假如課是單問題,線性追進,傳統(tǒng)課堂不用再問。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往下走,怎么改也改不活。這樣的課死就死在單問題線性推進。如果采用大問題,大板塊推進,剛才梁恕儉老師的課件,就是一個課件轉型的范例。他采用的是“積件”,多按鈕,多鏈接,集中在一起,用哪里點哪里,不是非得依次點下去,不是線性的往下走。課件制作要考慮,一次性出示,整合學的內容,要結構化呈現,學啥,不是學了一,再學二,確保學的內容結構化,一次性的呈現。提醒一點,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而不是預設的推演,要預留課堂生成的空間,不要事先準備好答案。 要充分發(fā)揮信息化在小組評價中的作用。建議研發(fā)小組評價軟件,讓課堂評價實現信息化。每堂課的評價結果,有一個信息留痕,便于統(tǒng)計和分析。 五化精細化。課改深處是細節(jié)。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值得玩味。要靠細節(jié)的改變,促成課堂的深化和提升。 六化個性化。太和課改首先要做的和全國的課改典型差不多,遲早達到和杜郎口或者和某校等量齊觀。太和的課改要做出太和的品牌,啥叫有個性?有品牌就是有特色,有特色就叫有個性。 學科也是這樣。學科的個性,來源于學校文化的個性。來源于學科魅力的特色,來源于學科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的特長。 根據梁恕儉老師現場記錄整理。向梁恕儉老師致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