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看以北宋為背景的戲曲或影視作品時總會出現(xiàn)一個和藹可親又正氣凜然的老頭,就是八王千歲趙德芳。在觀眾的印象中這個老頭就是正義的化身,多次在忠臣遇險時出手相救,與奸臣做針鋒相對的斗爭。他的地位與皇帝相等,都是君主級別,可以面見皇帝或接受圣旨的時候不叩頭。另外他手里有御賜的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不正,下打奸臣不忠,有先斬后奏的權(quán)力。因此民間老百姓甚至認為他的地位要在皇帝之上,因為他有監(jiān)督皇帝的權(quán)力。 但有關(guān)八賢王的故事并不見于正史,而都是來自于小說、戲曲。對于八賢王的名字也說法不同。比如在明代熊大木小說《楊家將傳》里八王爺?shù)拿质勤w德昭,而在小說《三俠五義》里八王爺只出場一回,也沒留下名字。而后大量的戲曲、評書及影視作品里八王爺都名為趙德芳。之所以叫“八王爺”是因為他一個人領(lǐng)八個王爺?shù)馁旱?。這八個王爺?shù)木唧w封號按程派名劇《賀后罵殿》中的說法是: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而在評書大家單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俠》里八王的具體封號為: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敬王、七賢王、八大王。只有五六兩項相同。由此可見不僅八王爺?shù)娜嗣灰恢?,而且封號也不一致。也就是說那個正氣化身的八王爺形象僅僅是民間傳說而已。 ![]() 不過疑似八王爺?shù)膬蓚€人趙德昭與趙德芳歷史上倒是確有其人,而且也的確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二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都是在宋太宗趙光義稱帝不久之后相繼亡故。趙德昭是因為趙光義懷疑他有自立之心而遭斥責后自刎而死,而趙德芳則是暴病而亡。但這哥倆去世時年一個28歲,一個23歲,都是年輕人,而且也沒有多大的權(quán)力。所以不可能是八王爺?shù)脑?。其實趙光義這個皇帝當?shù)妹徽圆豁?,他哥哥趙匡胤死得也不明不白,因此民間才有“燭影斧聲”的說法,認為是趙光義謀殺自己的親哥哥之后篡了位。而他這兩個年輕力壯的侄子卻在兩年內(nèi)相繼過世,也很蹊蹺。 所以這也說明在君權(quán)神授,等級森嚴的封建年代,皇帝的權(quán)威是至高無上的,如果真有八王爺這么礙事又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早就除之而后快了。別說是皇帝的侄子或者堂兄堂叔,即使親生父子,同胞兄弟為奪皇位大開殺戒的情況上比比皆是。所以就不可能有八王爺這樣的人存在。那么八王爺?shù)墓适掠质窃趺磥淼哪? 八王爺?shù)男蜗笞钤缡抢墬罴覍⒌墓适露鴣淼?,楊家將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于南宋時期。當時南宋偏安一隅,金國不斷入侵,忠良岳飛無端慘死,使得民間對于當年英勇抗遼的楊家一門忠烈十分懷念,因此楊家將的故事不斷在民間成形,在故事形成中因為楊家屢遭奸臣陷害,便迫切需要一位保護神來罩著他們。而此時的皇帝是當年的太祖幼子趙德芳之后,因此民間便把八王爺?shù)慕灰谓o了趙德芳,把他當做可以制約君權(quán),為民請命的正義化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