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①,歸根曰靜,靜日復(fù)命,復(fù)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②,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③。 ----《老子.十六章》 
  
[注]  ①根:根源、本原。②容:包容。③沒身不殆:終身危險。 
  [釋] 自然萬物紛繁眾多,最終都要各自返回它們的本原,這稱做“靜”,這叫做回到生命的起點?;氐缴钠瘘c是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知道這一規(guī)律,就是明智。不認(rèn)識自然,就會輕舉妄動,一輕舉妄動,就會招惹災(zāi)禍。懂得這一規(guī)律就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公道無私,公道無私就合王道。王道就合天理自然,合于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持久,一輩子才不會遭遇危險。   [相關(guān)鏈接]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三十五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老子.七十二章》   [講]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是老子提出的一句非常精辟的警世格言。這句警世格言首先揭示了自然界的均衡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這就是自然之道最大特點就是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公道無私,公道無私就合王道,合天理自然,合于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持久。對這一規(guī)律的普遍性,我們能舉出許多生動的例子來加以證明。   這位農(nóng)夫回答:“我將種子分送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接著他講了為什么“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的道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這句警世格言的另一層深意,是老子想用這種從自然界悟出的道理去說服君王實行容眾助民的王道。 老子認(rèn)識到“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不畏死,以其上生生之厚”,因而警告吃人者,“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窄小)其所居,無厭(吞吃)其所生”。而把老百姓逼到死路上去的禍根在侯王的貪欲,剝削侵奪的總根源在只顧一家一姓富貴,不管天下死活的私有制,因而老子才主張回過頭去恢復(fù)“利而不害”、“長而不宰”無階級無剝削的原始公社制,從而托古改制,“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幻想說服侯王,從自己長遠(yuǎn)的利益考慮,道治天下,德化民眾,從而“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沒身不殆”。這一主張雖然帶有空想的性質(zhì),但這對緩解社會矛盾,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