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襄祠,座落于有“海內(nèi)第一橋”美譽的宋代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南端。蔡襄祠在洛陽橋竣工不久后建成,祀洛陽橋倡建者時任泉州郡守蔡襄。蔡襄祠為洛陽橋的附屬文物,1988年1月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襄祠—泉州市洛江區(qū) 萬安街道 橋南街147號,市區(qū)乘19路公交至終點“橋南”站下,前行不遠即至。↓圖為大門匾額書有“忠惠蔡公祠”(蔡襄謚贈“忠惠”) ![]() 蔡襄祠自宋以來歷十幾次重修,最后一次是1985年,重塑蔡襄坐像,并新辟蔡襄紀念館。 祠存文物頗多,重中之重的鎮(zhèn)館之寶當是置于正殿內(nèi)由蔡襄親筆書寫的《萬安橋記》碑。蔡襄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宋代書法四大家。此碑文是他杰出之作,《萬安橋記》碑也是我國的文化珍寶。 ↓《萬安橋記》分別刻在兩塊石碑上,碑各高2.98米,寬1.64米,厚0.30米,分立于蔡襄坐像兩側。 ![]() ↓(碑的背面無刻字) ![]() 蔡襄書寫的《萬安橋記》全 文153字,碑文記述了建橋時間、意義、資金來源,及其主要職員和竣工通行時間,以及郡民歡樂情況。蔡襄書寫碑文時,表現(xiàn)十分謙虛的品格,沒有吹噓自己的功勞。碑文如下(原文無標點):
碑文書法歷史上評價極高,《皇宋書錄》說:“蔡公萬安橋記,大字刻石最佳?!?br>南宋周必大說:“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沉著 , 宜為本朝第一。洛陽橋上皆入書法冠冕也。”
明代王世貞說:“萬安橋天下第一橋,君謨此書雄偉遒麗.當與橋爭勝?!?nbsp;
洛陽橋竣工、《萬安橋記》碑勒石之后不久,當?shù)厝嗣駷榫拺巡滔逶谌獮楣僭旄R环?、為修建跨海長橋竭盡心智的功績,自發(fā)捐獻立祠,以志紀念。
↓蔡襄祠為清代典型殿堂式建筑,坐北朝南,三開間,三進深。門庭前兩側分別豎立兩方巨碑,并建有碑亭。 ![]() ↓大門石柱是清光緒元年黃貽楫寫的對聯(lián):“駕橋天地老,留筆鬼神驚?!?/font> ![]() →右側為清康熙軍門提督、福建陸路軍提督關中人張云翼親撰重修蔡忠惠公祠碑記及懷蔡忠惠公七言古長詩,分刻于巨碑面; ←左側乃清代蔡致遠撰《輿慶堂》記及《張公又南去思歌》碑,也分刻于巨碑兩面。 ![]() ![]() ↓正殿中央,有蔡襄端坐雕像,塑像前為舉世聞名的《萬安橋記》碑兩座,分立左右兩側。 ![]() ↓天井兩側有歷代重修碑記(部分) ↓民國時期兩次重修的碑記 ![]() ↓院中古跡(部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