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來,不論是世家貴胄,還是貧寒人家,無不希望自己的子弟好好讀書,將來能奔個前程。為此,古代文人寫下了不少勸讀、勸學的詩句。
那么,古代文人,是如何勸人讀書的呢?
古人深知時間的寶貴,諄諄勸導人們一定不要空擲歲月,要集中精力,努力讀書。晉時陶淵明反復強調:“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碧拼髸翌佌媲湓凇秳駥W》一詩中,激勵著一代代學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詩人孟郊也說:“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span>青春易老,只有沉浸于讀書的人方知時間的寶貴。
至于讀書的作用,宋皇帝趙恒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句,“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人若要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字里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可無知。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要想娶得賢妻美女,要想住高樓“開寶馬”,讀書就是一條絕佳出路。
當然,對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來說,讀書的目的不在尋求什么“黃金屋”、“千鐘粟”與“顏如玉”,讀書自然不是一件需錐刺股、頭懸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冊好書,往往濃縮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體驗與思想洞見。所以,宋代詩人尤袤說,“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泵鞒紫嘤谥t更是把讀書看作“樂”事,他認為讀書能使靈魂得以凈化,“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睍诵木?,歷歷可見。
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意思是,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正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仍然“不改其樂”;王勃落魄時高唱“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董傳身處貧窮,卻“囊空不辦尋春馬”,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蛟S,這就是讀書的至高境界。
現代社會,書是智慧之門的鑰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時代的生命,書是致富的信息,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
所以,讀書吧,從現在開始。

|